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这儿真美》是统编版三上语文第六单元的习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课文从儿童的视角,通过“写之前”“写的时候”“写好后”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习作。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写的时候,试着用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并且给出例句;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同时给出“盛开、飞舞、狂欢”等这个学期新学的词语,减少学生习作难度,培养习作意识。【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是“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取习作之乐,共享习作之趣。教学时可以抓住“这儿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进行有顺序地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先观察近处之景,先说后写,写完反馈。接着通过描写近景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远景,有的放矢,放手去写远景。在图片与视频中渗透观察之乐,依托语言材料体会情感之美,生生互动评价,感受习作之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出示单元课文例句,尝试用几个概括性的中心词去写写景物带给自己的感受。2.以观看图片、视频,视频快慢镜头对比,佳句欣赏等方式尝试运用形容词、动词或比喻、拟人将内容有条理、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出来。3.通过自读、互评的形式体验表达交流的轻松,体验习作的愉悦,激发习作兴趣。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图片,出示单元课文例句,尝试用几个概括性的中心词去写写景物带给自己的感受。2.以观看图片、视频,视频快慢镜头对比,佳句欣赏等方式尝试运用形容词、动词或比喻、拟人将内容有条理、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学习板块一:游戏链接,有序感知事物(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仔细观察两幅图,能不能把图中的内容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二)揭题今天这节课,周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观察身边的一处美景。(板书课题)并且要将这处景色——说清楚、写具体。【设计意图】 插图与生活结合,以兴趣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的观察更具明确的目标,感受观察之美,感知观察之趣。同时,通过一些连接词、方位词渗透观察要有一定的条理、顺序,唤起学生留心观察的心理体验。学习板块二:围绕主题,初步概括感受(一)整体概括1.出示公园整体图,生尝试用一些词概括公园带给自己的感受。师引导:我们写好一篇文章,结构是很重要的,很多名家在写写景类的文章时,他们都很喜欢第一部分先总的概括一下景物带给他们的感受。(出示第六单元课文相关句子)2.思考: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这句话中哪些词概括了作者所看到的事物的特征?预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小结:像这样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概括事物带给自己感受的词我们叫做中心词。3.学以致用:用上一些概括性的中心词写一写你所看到的这座公园的特征。(二)写中心句1.全班写第1句,师巡视指导。2.请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点评。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的景用准确的词语有条理地写下来。【设计意图】将分散于第六单元课文中的中心句找出来,充分融入习作之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土壤中去发现、去感受、去积累,尝试围绕一个意思概括性地去写写景物带给自己的整体感受,使表达更有条理,显得言之有理。学习板块三:聚焦景物,细写近处景色(一)由近及远,有序描写1.生观察图中公园有哪些景物?预设:鲜花、柳树、草地、房子……师提示先说近处,再说远处。2.小结:咱们的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到的景物也要一样一样来描述。(二)学写鲜花1.我们先来看看近处的鲜花。(播放鲜花绽放的视频)鲜花怎么样了?(板贴:鲜花)预设:鲜花盛开了。2.鲜花有哪些颜色?能不能把颜色说得准确一点?(1)图片出示,引导学生把颜色说具体。(2)出示第六单元课文中色彩描写的句子。“近处,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了”后面。(1)全班写第2句,师巡视指导。(2)请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点评。4.小结:尝试用上一些形容词,能让我们的句子变得多彩起来。(板贴:形容词)(三)学写蝴蝶1.瞧,这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又有动静啦!突然——(播放蝴蝶飞舞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板贴:蝴蝶)预设:蝴蝶在跳着优美的舞蹈。2.快慢镜头对比播放蝴蝶飞舞的视频,思考:蝴蝶是怎样在花间飞舞的吗?(1)指名汇报并补充动词。(2)根据学生回答,动词分解蝴蝶飞舞的画面。(板贴:飞、停、扇、触)3.写第3句:请你选择几个动词,把蝴蝶飞舞的过程写下来吧!接在后面。(1)全班写第3句,师巡视指导。(2)请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点评。4.小结:尝试用上一些动词,能让我们的观察更细致,过程更具体。(板贴:动词)(四)学写柳树1.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鲜花旁边的柳树。你瞧——(出示柳树千姿百态的画面)(板贴:柳树)谁能说说三幅图中柳树的姿态是怎么样的?预设:静静挺立、弯腰触地、随风摆动2.发挥想象,尝试运用比喻、拟人说说柳树的姿态。预设:这株笔直站立的柳树,它像军人。这株柳树弯腰触碰到地面,他似乎在向大地打招呼。3.写第4句:现在我们试着用上比喻或拟人,把柳树千姿百态的样子写一写。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岸边的柳树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1)全班写第4句,师巡视指导。(2)请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点评。4.小结:尝试用上一些比喻、拟人,我们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板贴:比喻 拟人)【设计意图】在三年级,习作教学应做到当堂指导,当堂练习。因此,课上教师根据景物的具体特征,引导学生先观察接着讲述最后动笔这样的步骤,层层深入,尝试运用一些形容词、动词与比喻、拟人等方法,再基于已有的句式,做到言之有序,使学生的表达自然喷薄而出。学习板块四:有的放矢,学写远处景色(一)学写远景1.写完近处的景物,我们一起看看远处的景色。(出示远景视频)2.请生回答远处的景物。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仔细描述景物。(1)这是什么?(板贴:湖)那湖中央还有什么?为什么会泛起波纹呢?预设:波纹 水很清,阳光照射(2)再看看湖对岸有什么?(板贴:亭子)这是一座怎么样的亭子?预设:黑灰色 像弯着腰的老人(3)你们的观察一次比一次仔细。再仔细看看,再远一点还有什么 (板贴:房子)因为隔得有些远,所以我们看的不是很清楚就可以说——隐隐约约。3.学以致用:学着写近景那样,用上一些形容词、动词或比喻、拟人写写远处的景。接在“远处”后面。(1)全班写远景,师巡视指导。(2)请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点评。(二)学写心情1.同学们,写到这儿,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出示作家同类写景类文章描述心情的句子。3.你看,同样是写雨,作家们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呢!我们也来加入自己感情的句子吧!【设计意图】先写近景,再学法迁移,学生自主写远景,让习作做到有的放矢,扶放结合。借助近景的习作方式,学生就有主动分析的意识,同时加入描述心情的句子,进行个性化表达,做到言之有情,提升教学时效。(三)总结写法1.我们如何去写一处美景呢?首先是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接着围绕着这句话中的意思有条理去写,做到言之有理。(板贴:言之有理)然后在观察中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来进行描写,并且恰当地增加一些形容词、动词、比喻、拟人做到言之有序。(板贴:言之有序)最后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言之有情。(板贴:言之有情)2.写上作者名字,根据三个评价标准,自己读作文。3.同桌互评,写上评价人名字。4.请一生上台读作文,一生点评,颁发徽章。5.小结课堂,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何让儿童习作从沉默走向表达与交流,“写完之后读一读”是一个易操作、有实效的好方法。从课堂学习场景入手,建章立制,设立专门“读”的时空,出示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展示成为习作的一种仪式,做到“人人登台,人人展评,人人喜欢”。【教学反思】本课选取公园一处场景,从习作切入的收与放、习作展开的推与敲、习作拓展的舍与得、习作评价的雕与琢四个角度,对三年级习作进行了一次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以深层的“入”,使得“出”灵活透脱。一、乱花渐欲迷人眼——习作切入的收与放三年级上册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习作设计的切入点以一处公园为主,围绕学生最常见的几处景物,通过仔细观察,结合本单元课文中概括性的中心词来写写景物。以细小的切入口将无处下笔的习作转变为利用课文学习作,链接生活谈习作,一课一招得习作。二、千江有水千江月——习作展开的推与敲本次习作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去写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通过出示整体图,知道公园的总体特征,尝试有条理地叙述,做到言之有理。接着通过鲜花、蝴蝶、柳树的具体描写,学会运用形容词、动词、比喻、拟人等方法有顺序地去写,做到言之有序。最后以名家佳句为例,尝试加入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做到言之有情。三、柳暗花明又一村——习作拓展的舍与得习作教学需要教师适当的“扶”,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习作,行文没有明确的方向。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选择几个具有特点的景物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让他们说一说,接着以图片、句式、慢动作分解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放手让学生去写一写远处的景色。四、万紫千红总是春——习作评价的雕与琢《这儿真美》要求“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教师给定时间,特定的仪式,特定的奖励,让“写完后读一读”成为一种自然状态,成为习作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对学生习作的互评给出标准,既不过于简单,又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在雕与琢中让读作文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