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任务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任务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媒介运用的实践活动,总结不同媒介的特征。
通过信息文本辨析,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和媒介素养。
导入
同学们,大家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呢?短视频、公众号、广播、报纸、电视...很多元。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调查报告。这是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图表显示,进入媒介多元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变化,不再仅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纸质媒介阅读;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的主要阅读媒介。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而今,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类媒介传播给我们的信息。所以,提高媒介素养,迫在眉睫。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如下,请同学们齐读。
预习检测
课前我们已经自主学习了课本上“学习资源”部分的三篇文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预习检测。(判断题)有请两位同学到台前答题,其他同学在纸上答题。
...
我们一起来看作答情况...
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各类媒介。
任务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学校近期即将举办戏剧节,我们班参演的戏剧是《雷雨》。为了展现班级戏剧编排特色,以赢得更好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分小组设计了跨媒介宣传方案并完成了作品。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本组《雷雨》的跨媒介宣传作品,分析其媒介特征。
要求:①挑选一名发言人来介绍小组宣传作品
②挑选一名记录员来板书所选媒介特征
媒介传播特点归纳表
媒介 传播特点 语言特点
校报
校广播
校电台
网络(公众号、朋友圈等)
刚才各小组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不同媒介的特点,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一遍...,
2.检测:请为以下《雷雨》文案,匹配符合其语言特征的宣传媒介
...
不同的媒介让我们对《雷雨》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感,这就是跨媒介阅读的魅力。
作为信息传播者,我们要善用多媒介来表达交流,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律性,确保传递信息的真实性。那么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要具备辨别信息良莠和真假的能力。
任务二 糟粕所传非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
1.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几组文本,判断哪些信息是不可靠的,请说出你的判断的依据?
①某报刊信息: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曹禺还说:“《雷雨》是他最满意的作品。”曹禺更是强调:“一个人一生至少要读一次《雷雨》。”
(信源模糊)
②某广播语:没有读过《雷雨》,你一定不知道经典著作的魅力;没有读过《雷雨》你绝对学不好文学,没有读过《雷雨》,你将遗憾终生。
(耸人听闻)
③某视频文案:《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被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全世界读过《雷雨》的人高达99%,喜欢《雷雨》的人更是达到99.99%。
(夸张极端)
④某公众号标题:《内幕消息令人震惊!鲁大海竟然是……?》《这个视频,没流量也要看完(3日后删除)》
(语义模糊、故弄玄虚)
⑤某网站文案:《雷雨》因为是作者的真实人生写照,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天花板。《雷雨》在充满不伦恋的狗血剧情中,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画。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了解作者曹禺将生活中的哪些原型,赋予到了各个角色之中。
(逻辑荒唐)
2.请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你还阅读过哪些虚假信息?思考,面对不同媒介传递的信息,我们有哪些方法辨识真假?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面对海量信息,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辨识虚假信息能力。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实践中认识了不同媒介的特征,在文案分析中总结了辨别虚假信息的方法。身处媒介多元化时代,无论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接受者,我们都要不断涵养媒介素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阅读与交流。
作业
戏剧节即将到来,各班级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本班节目的跨媒介宣传作品。请从以下《论语》选段中选出一句,并结合本节课所学,任选以下任务其中之一完成,要求不少于400字。
1.为设计跨媒介宣传作品的同学,写下不同媒介的使用建议。
2.为欣赏跨媒介宣传作品的同学,写下辨别信息真假的方法。
①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②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③巧言令色,鲜矣仁。
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⑤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