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学习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他们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对外开放》 ,来了解这段历史。◆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进行___________。2.过程:(1)1980年,建立___________(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和___________四个经济特区。(2)1988年增设了___________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___________开发区。3.格局:形成了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___________、多层次、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点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_____和________开拓了新空间。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_____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个沿海城市。2. _____年,中国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 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也建立起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深圳今昔对比1980年的深圳 今日深圳材料二(1)材料二的变化,说明哪项政策的正确性?结合所学知识,用深圳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2)材料二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第几步?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方向大致是( )A.沿海到内地 B.陆地到沿海 C.由西向东 D.由北向南(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2.“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3.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哪里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A.深圳 B.北海 C.秦皇岛 D.上海浦东参考答案:探究一(1)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或建立经济特区);深圳原先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后,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第二步;A。(3)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