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暑期七升八作业:第3章 运动和力一、选择题1. 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一个木块A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木块A对斜面的压力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垂直于斜面向上 D.垂直于斜面向下3. 在奥运会田径第三比赛日,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半决赛正式开战。我国选手苏炳添凭借9秒83的成绩(破亚洲纪录)直接拿下第三组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关于苏炳添跑步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众是以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B.裁判是以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C.苏炳添在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9.83m/sD.若以苏炳添为参照物,旁边的观众是向后运动的4. 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 B. 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C.下落的苹果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5.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的平衡力是( )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D.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文具盒对地球的吸引力6. 小明同学早上起床后,拿着一个普通柱形的刷牙杯去刷牙。当他在杯中装满水时,突然想知道水对杯底的压强。请你帮他在四个结果中选一个恰当的,应是( )A.10帕 B.100帕 C.1000帕 D.10000帕7. 近一年来手机一族用微信计步来记录运动的人越来普遍,步数背后的秘密是一个物理量——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情景计步可能性性最小的是( )A.原地高抬腿 B.坐在城市公交 C.坐在火车上 D.跑步机上跑步8.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下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A. B. C. D. 9.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是v1,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是v2,比较这两个速度的大小,正确的是( )A.v1> v2 B.v1= v2 C.v1< v2 D.无法比较10.右图是课本中的一幅插图,请分析:“豪客号”与“奥林匹克”号相撞的原因是( )A.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却比较大B.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也比较小C.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却比较大D.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也比较小11.装满水的容器侧壁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12.在如图所示的跳水比赛中,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起跳过程中设计到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3.小明同学将一重400N的木箱沿长4m的斜面匀速推到1m高的平台上,所用推力为120 N且与斜面平行,则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 )A.20N B.80N C.100N D.120N14.排球是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打排球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B.排球离开手以后不受任何力的作用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15.固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忽略容器自重)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乙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P1与液体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2的关系( )A.P1可能等于P2 B.P1一定大于P2 C.P1可能小于P2 D.P1一定小于P2二、填空题16.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17.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将跳板压弯了,这说明力能够________;跳板对运动员向上的弹力能使运动员向上运动,这说明力能够________。18.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项名为“巴铁”的中国原创发明惊艳亮相, 这是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巴铁”又被称为“宽体高架电车”。(1)“巴铁”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若电车以较快的速度从慢行的小汽车上方同向经过时(如图),小汽车司机会突然觉得自己在后退,此时该司机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2)某市规划了120千米的“巴铁”专用线,“巴铁”行驶速度每小时约60千米,完成该专用线的路程需要_______小时;(3)某市对“巴铁”的亮相引起了不同争议,下列支持大力发展“巴铁”的观点有( )A.我们现在城市中还没有相应的站台,乘客上下车不安全;B.它可与设在路边的公交站或天桥对接,无论是直行、停站,都不会影响底下汽车的通过;C.“巴铁”每公里仅为地铁造价的16%~20%,建设施工周期为地铁的20%;D.每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大大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及碳排放;E.该车设计仅仅停留在模型上,在维护和调控还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19.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1)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 ;(2)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3)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因为: 。20.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______小时。21.纪念碑的质量为m,立在一块密度为 的基石上,基石高度为h,若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p ,则基石的底面积S最小为 。三、实验探究题22.我们知道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G=mg,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不同地区的g值仍有差异,如下表,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地点 g值的大小 地球纬度 地点 g值的大小 地球纬度赤道 9.78 0° 北京 9.801 39°56′广州 9.788 23°06′ 纽约 9.8036 40°40′武汉 9.794 30°33′ 莫斯科 9.816 55°45′上海 9.794 31°12′ 北极 9.832 90°(1)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_。(2)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__________。(3)由表中可以看出g值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班物理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课题研究时,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1)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__________要素。(2)他们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 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据(如下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像。(g取10N/kg)砝码G/N 0 0.50 1.00 1.50 2.00压力FN/N弹簧测力计读数F/N 0.30 0.45 0.60 0.76 0.90滑动摩擦力Ff/N(3)根据你作出的图像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 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__________N。四、综合题24.液体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液体压强还同密度有关,同样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25.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用油漆刷过的木板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甲所示,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摩擦力(牛) 1.3 1.5 1.8 1.4(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牛。(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图乙中的________图。26.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0.015米2,冰封的江面冰层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5×104帕。(1)他对冰面的压力是多少牛?(2)他站立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他能否安全地从冰面上走过?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D B C C C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D D B二、填空题16.位置 静止17.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8.(1)“巴铁”(2分)(2)2(2分) (3)BCD(2分)(注:多答、错答不得分;答出1项不得分,答出2项得1分,答出3项得2分。)19.(1)无关(2)错误 数据必须真实,不能随意捏造(3)在摩擦力一样的情况下,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20.(1)马(或自己) (2)2021.mg/(P-ρgh)三、实验探究题22.(1)武汉、上海 (2)赤道、北极 (3)g值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4)与地球的纬度有关23.猜想与假设 1.2砝码G/N 0 0.50 1.00 1.50 2.00压力FN/N 1.00 1.50 2.00 2.50 3.00弹簧测力计读数F/N 0.30 0.45 0.60 0.76 0.90滑动摩擦力Ff/N 0.30 0.45 0.60 0.76 0.90图像如答图所示答图四、综合题24.各个 深度 相等 大25.(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水滴数的多少有关 (2)1.2(3)B26.(1)F压=600N(2)P站=2×104 Pa ∵P走=4×104 Pa﹥2.54×104 Pa∴不可以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GE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