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2.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圆明园?( )的圆明园2.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它是如何被毁灭的。二、欣赏辉煌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圆明园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再现它曾经的辉煌?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交流问题,教师相机指导。(1)布局美。众星拱月,什么意思?文章中什么是月?什么是星?众多小园环绕、簇拥着,可见圆明园独特的地位,难怪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2)建筑美。除了宏大的规模和布局外,作者还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图片出示不同风格的圆明园建筑,这些建筑有什么特色?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建筑的特点,从而找出对比举例的写法的巧妙。第二句中的对比,体会虚实结合的特色。【体会:虚实结合】第三句中的对比,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体会:中西结合】风格迥异的建筑都汇聚在这个园林中,这人间天堂般的世界真让人神往,难怪作者会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境界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3)收藏美除了布局、建筑外,作者还写了圆明园的什么?借助课后习题第三题的第一小题,说一说你的感受。预设:从“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我感受到了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三、研读毁灭1.可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永远定格在了1860年10月,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我这里有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看看当时侵略者的罪行。2.默读第5自然段,用浪线画出让你最心痛的句子或者词语,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3.借助课后习题第三题的第二小题说说感受感受?(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心情用朗读发泄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英法联军当年的罪行,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4.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是的难怪作者开篇就这样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四、感悟写法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学习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后,再读圆明园被毁灭,大家的情感更深了,这是为什么呢?2.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的笔墨来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吧?五、拓展延伸1.侵略者不但抢夺、毁坏了我们的文物,他们还掠夺了我们的土地,屠杀了我们的人民。我们一起来看“阅读链接”中的《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读一读。2.教师播放根据诗歌创作的歌曲,学生听歌曲,感悟诗歌抒发的感情。3.教师指名朗读,学生交流感受。①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②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4.课文和这三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六、总结升华1.为什么我们的珍宝会被侵略者掠夺,我们的圆明园会被随意烧毁呢?2.这屈辱的历史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他将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而奋斗,你们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我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让我们和梁启超一道,让这样的凌云壮志给与我们远航的信念和力量(齐诵《少年中国说》前六句)。七、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描写建筑的词句,丰富积累。2.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只是了解了圆明园的皮毛而已,圆明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了解。课后请继续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对比课文和你搜集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板书设计:14 圆明园的毁灭辉煌 损失 毁灭布局美 不 心痛建筑美 可 惋惜收藏美 估 可恨 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