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将相和教学目标: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3、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将相和》“将”指的是——,“相” —— “和”就是——,合在一起,就是廉颇与蔺相如和好的意思。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3、三个故事之间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二、概括内容1、三个故事里蔺相如是怎样做的,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默读课文,把你概括出来的那个字写在故事旁边。预设:(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里是“撞”。因为蔺相如说“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才答应他。(2)“归”。蔺相如最后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3)“还”,最后蔺相如把和氏璧还给赵王了。(4)送。把和氏璧送回去了。(5)化。手下化妆,送回去了。(6)逼,您要是不答应我就撞碎在这柱子上。——看白板——骗2、文中,谁骗谁?骗了几次?(1)第一次,蔺相如骗秦王,把璧拿回来;第二次,蔺相如骗秦王,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叫手下人把璧送回去。第二次怎么骗的?读出来。(2)第二个应该是逼,逼迫的逼。蔺相如怎么逼迫秦王?哪位同学读一读?(3)第三个故事,哪个字?让,蔺相如为了不和廉颇发生冲突,总是让着他!三、走进故事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每个故事,一个问题。“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为什么敢骗秦王?预设:因为秦王不守信用,前面可以看出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找出根据来。2、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这个故事中,胜负到底如何?3、第三个故事,蔺相如说了一番话,哪句话真正打动了廉颇?四、评说人物1、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中几位人物的看法。2、赵王、秦王,我相信大家读了之后都有自己的看法。《将相和》的故事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选自——《史记》。五、课后作业读《史记》,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些伟大的人物。板书设计:将相和廉颇 蔺相如完璧归赵 骗渑池会面 逼负荆请罪 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