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遗传的基本规律——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一、单选题1.[2024年广东高考真题]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为获得以茎的颜色或叶片形状为标记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为 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结果见图。其中,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雄性可育(F)与雄性不育(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3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育种实践中缺刻叶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B.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1:1C.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雄虫只有黄色,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继续让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不可能是( )A.1/2 B.3/4 C.15/16 D.13.[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对决定该性状的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3:3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D.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4.[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5.[2023届·河北·模拟考试]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某二倍体农作物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花的位置和花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顶生紫花与腋生蓝花进行了杂交实验,F1植株全部表现为腋生紫花,让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腋生紫花:腋生蓝花:顶生紫花:顶生蓝花=39:9:1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该农作物花色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B.在F2中顶生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其中杂合子有4种C.F1植株自交所得F2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8D.让F2中的紫花植株随机交配,则后代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6/1696.[2024届·安徽·模拟考试]某家鸡有等位基因A/a、R/r、T/t,其中A/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A与Aa的效应相同),与R/r共同控制羽色,与T/t共同控制喙色。育种工作者利用三种纯合亲本,即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亲本 F1 F21 P2×P3 灰羽 7/16白羽,6/16灰羽,3/16黑羽2 P1×P3 黑喙 9/16黑喙,4/16黄喙,3/16花喙(黑黄相间)A.实验1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AaRrTtB.实验1中,F2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C.实验2说明家鸡喙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实验2中,F2花喙个体中杂合体占比为1/37.[2024届·安徽·模拟考试]蟋蟀的性别决定方式比较独特,雄性蟋蟀体细胞中有29条染色体数(2n=28+X),雌性蟋蟀体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数(2n=28+XX)。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关于蟋蟀的相关推断,合理的是( )A.群体中性别比例不可能是1:1B.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出现15个四分体C.初级卵母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相等D.次级卵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单体数可能相等8.[2024届·山东·模拟考试]玉米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某个基因会使部分花粉致死。让杂合子自交,F1中显性:隐性=7:1,以F1中显性个体为母本进行测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基因可使部分花粉致死B.测交时,需对隐性个体去雄C.F1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4D.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5:29.[2024届·山东·模拟考试]某植物果实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I)存在时,则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白色个体自交,F1出现白色、黄色、绿色三种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IiYy,F1中黄皮:绿皮:白皮=3:1:12B.若该白色个体与绿色个体进行杂交后代黄皮:绿皮:白皮=1:1:2C.若F1白色个体自交,F2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为1/4D.F1绿色个体与黄色个体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绿色为2:1二、多选题10.[2024届·山东·模拟考试]某二倍体植物花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类型。红花与白花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型均为紫花,以F1做父本进行测交,F2中红花∶白花=1∶1;而以F1做母本进行测交,F2中同时出现紫花、红花、白花三种表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该植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控制花色基因容易发生互换C.F1做父本进行测交时,F2红花个体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3∶1D.F1做母本进行测交实验中,F2红花个体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个体11.[2024届·山东·模拟考试]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婚配后生了一患某种遗传病(A病)的儿子和一表型正常的女儿。对该夫妇及子代中控制A病的基因扩增并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A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B.男性与女性中A病的发病率相同C.母亲卵巢中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的致病基因数目为0、1、2D.若儿子与携带者女性婚配,子代男孩与女孩患病率均为1/2三、非选择题12.[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一个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甲病是某种家族遗传性肿瘤,由等位基因A/a 控制;乙病是苯丙酮尿症,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甲病_________;乙病_________。推测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2)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怀孕母体的血液中有少量来自胎儿的游离DNA,提取母亲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方法可以检测胎儿的基因状况,进行遗传病诊断。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3)科研人员对该家系成员的两个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部分成员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图如下。据图分析,乙病是由于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_____________所致。假设在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 1/75,若Ⅲ-5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种婚配的_____倍。因此,避免近亲结婚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风险。(4)近年来,反义RNA药物已被用于疾病治疗。该类药物是一种短片段RNA,递送到细胞中,能与目标基因的 mRNA 互补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影响蛋白质翻译,最终达到治疗目的。上述家系中,选择______________基因作为目标,有望达到治疗目的。13.[2024年甘肃高考真题]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阳鹦鹉做正反交实验,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日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基因符号依次使用A/a,B/b)(1)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为______;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_。(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F1基因型及表型为______。(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为______,F1基因型及表型为__________。(4)下图为太阳鹦鹉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径,写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颜色。四、实验探究题14.[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西瓜瓜形(长形、椭圆形和圆形)和瓜皮颜色(深绿、绿条纹和浅绿)均为重要育种性状。为研究两类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纯合体P1(长形深绿)、P2(圆形线绿)和P3(圆形绿条纹)进行杂交。为方便统计,长形和椭圆形统一记作非圆,结果见表。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和比例① P1×P2 非圆深绿 非圆深绿︰非圆浅绿︰圆形深绿︰圆形浅绿=9︰3︰3︰1② P1×P3 非圆深绿 非圆深绿︰非圆绿条纹︰圆形深绿︰圆形绿条纹=9︰3︰3︰1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①结果推测,瓜皮颜色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2)由实验①和②结果不能判断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基因之间的关系。若要进行判断,还需从实验①和②的亲本中选用________进行杂交。若F1瓜皮颜色为________,则推测两基因为非等位基因。(3)对实验①和②的F1非圆形瓜进行调查,发现均为椭圆形,则F2中椭圆深绿瓜植株的占比应为________。若实验①的F2植株自交,子代中圆形深绿瓜植株的占比为________。(4)SSR是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不同染色体具有各自的特异SSR。SSR1和SSR2分别位于西瓜的9号和1号染色体。在P1和P2中SSR1长度不同。SSR2长度也不同。为了对控制瓜皮颜色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电泳检测实验①F2中浅绿瓜植株、P1和P2的SSR1和SSR2的扩增产物,结果如图。据图推测控制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15号植株同时含有两亲本的SSR1和SSR2序列,同时具有SSR1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具有SSR2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为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圆形深绿瓜株系,对实验①F2中圆形深绿瓜植株控制瓜皮颜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SSR进行扩增、电泳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________的植株,不考虑交换,其自交后代即为目的株系。15.[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的花色、茎高和籽粒颜色3种性状的遗传只涉及2对等位基因,且每种性状只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控制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为D、d;叶边缘的光滑形和锯齿形是由2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1对相对性状,且只要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叶边缘就表现为锯齿形。为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另外,拟用乙组F1自交获得的F2中所有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叶片为材料,通过PCR检测每株个体中控制这2种性状的所有等位基因,以辅助确定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预期对被检测群体中所有个体按PCR产物的电泳条带组成(即基因型)相同的原则归类后,该群体电泳图谱只有类型Ⅰ或类型Ⅱ,如图所示,其中条带③和④分别代表基因a和d。已知各基因的PCR产物通过电泳均可区分,各相对性状呈完全显隐性关系,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甲 紫花矮茎黄粒×红花高茎绿粒 紫花高茎黄粒∶红花高茎绿粒∶紫花矮茎黄粒∶红花矮茎绿粒=1∶1∶1∶1乙 锯齿叶黄粒×锯齿叶绿粒 全部为光滑叶黄粒(1)据表分析,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2种性状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2)据表分析,甲组F1随机交配,若子代中高茎植株占比为_________,则能确定甲组中涉及的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3)图中条带②代表的基因是_________;乙组中锯齿叶黄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电泳图谱为类型Ⅰ,则被检测群体在F2中占比为_________。(4)若电泳图谱为类型Ⅱ,只根据该结果还不能确定控制叶边缘形状和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辅以对F2进行调查。已知调查时正值F2的花期,调查思路:_________;预期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要求:仅根据表型预期调查结果,并简要描述结论)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根据绿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不育,紫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可育,可推测绿茎(a)和雄性不育(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紫茎(A)和雄性可育(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由子代雄性不育株中,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绿茎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A错误;B、控制缺刻叶(C)、马铃薯叶(c)与控制雄性可育(F)、雄性不育(f)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子代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也约为3:1,B错误;C、由于基因A和基因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基因a和基因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C正确;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亲代白色雌虫基因型为AA,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若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1/2AA、1/2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9/16AA、6/16AA、1/16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5/16;若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1/4AA、1/2AA、1/4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3/4。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D解析:遗传规律的应用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据此可知该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设该相对性状由基因A/a、B/b控制,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为非敏感型,其他基因型的植株为敏感型。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5:1,B错误。由于甲、乙在受到TMV侵染后症状不同,故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不会破坏其RNA,因此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敏感型)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D正确。4.答案:A解析:遗传实验绿豆和黄豆大小不同,被抓取的概率不同,为保证被抓取的概率相同,实验一中不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A错误;着丝粒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B错误;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实验一中,需另加一桶,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5.答案:A解析:现只考虑花色,亲本紫花和蓝花杂交,F1全部是紫花,F1自交,F2中紫花:蓝花=13:3,13:3可看作是9:3:3:1的变式,故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现只考虑花的位置,亲本顶生和腋生杂交,色全部是腋生,F1自交,F2中腋生:顶生=3:1,则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腋生是显性性状、顶生是隐性性状。假设花的位置由D/d基因控制,花色是由A/a、B/b基因控制,则F2中顶生紫花的基因型有ddA_B_、ddA_bb(或ddaaB_)、ddaabb,其基因型共有7种,杂合子有4种,B正确;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F1植株自交所得F2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2=1/8,C正确;F2中的紫花亲本有1/13AABB、2/13AABb、2/13AaBB、4/13AaBb、l/13AAbb(或l/13aaBB)、2/13Aabb(或2/13aaBb)、l/13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4/13AB、4/13Ab、2/13aB、3/13ab(或4/13AB、4/13aB、2/13Ab、3/13ab),紫花植株随机交配,则后代中蓝花比例是(2/13) ×(2/13)+(3/13)×(2/13)×2=16/169,D正确。6.答案:D解析:7.答案:D解析:8.答案:D解析:A、D、d基因不会导致雌配子致死,Dd所产生的雌配子中D:d=1:1(d占1/2),F1中dd个体所占比例为1/8,可知d雄配子概率为1/4,可推测Dd所产生的花粉中D:d=3:1,则d基因可使部分花粉致死,A错误;B、玉米为单性花,杂交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故测交时,不需要对显性个体母本雄,更不能对隐性个体父本去雄,否则无法杂交,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d基因可使部分花粉致死,F1中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DD:Dd:dd=3:4:1,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7,C错误;D、F1中显性个体(3/7DD、4/7Dd)所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5:2,故测交后代中显性:隐性=5:2,D正确。9.答案:C10.答案:ABD解析:若该植物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用A/a表示,则F1的基因型应为Aa,无论以F1做父本还是母本,其测交子代表型均为两种,与题意不符;若该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双显性为紫花,以F1做父本进行测交时,子代的表型应为三种,与题意不符;故推测该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若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此时A基因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与B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以F1做父本进行测交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Aabb):白花(aaBb)=1:1,而以F1做母本进行测交时,F2出现三种表型,说明该植物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含控制花色的基因的染色体易发生互换现象,A、B说法正确。以F1做父本进行测交时,F2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基因组成为Ab、ab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其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C说法错误。在以F1做母本进行的测交实验中,F2红花个体中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其个体自交不可能出现紫色个体,因为紫色需要两种显性基因,D说法正确。关闭11.答案:BC解析:AB、由图可知,母亲携带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则致病基因应为隐性;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说明致病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即A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正确,B错误;C、母亲为携带者,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一条或两条X染色体,故次级卵母细胞中致病基因的数目为0、2,C错误;D、儿子为患者,与携带者女性婚配,子代男孩与女孩均有1/2患病几率,D正确。12.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bb(2)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快速等(3)缺失;1/900;25(4)A解析:(1)据图判断,Ⅰ-1和Ⅰ-2患甲病,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Ⅱ-3,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不患乙病,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Ⅱ-2,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Bb,Ⅱ-2两病兼患,但是她的儿子Ⅲ-2不患甲病,推断Ⅱ-2的基因型是Aabb(2)采用PCR方法可以检测胎儿的基因状况,进行遗传病诊断。该技术的操作简便,而且利用的是怀孕母体的血液中来自胎儿的游离DNA,所以准确安全、快速。(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Ⅲ-2不患甲病患乙病,他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A/a基因扩增带的第一个条带是a,第二个条带是A;B/b基因扩增带的第一个条带是B,第二个条带是b;b条带比B短,所以乙病是由于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缺失所致。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Bb,Ⅱ-5的基因型是2/3Bb,Ⅱ-6的基因型是BB(根据电泳图判断),推出Ⅲ-5的基因型是1/3Bb,Ⅲ-5和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该正常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75,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3×1/75×1/4=1/900。根据电泳图判断Ⅱ-4和Ⅱ-6的基因型相同均为BB,据家族系谱图判断,Ⅱ-5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为1/3BB和2/3Bb,所以Ⅲ-5和Ⅲ-3的基因型相同,为1/3Bb。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3×1/3××1/4=1/36,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种婚配的1/36÷1/900=25倍(4)反义RNA药物能与目标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影响蛋白质翻译,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因为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影响A基因的表达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在上述家系中,可以选择A基因作为目标。13.答案:(1)F2的性状分离比为6:2:3:5和3:5:3:5,符合两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排列组合数16,正反交的结果不同,性状与性别相关联(2)aaZBZB;AaZBZb(棕眼雄性)和AaZZBW(棕眼雌性)(3)aaZBW; AaZBZb(棕眼雄性)和AaZbW(红眼雌性)(4)①A;②B(或①B②A)③红色;④棕色解析:(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正交6:2:3:5,还是反交3:5:3:5,均是9:3:3:1的变式,故可判断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2)依据正交结果,F2中棕眼:红眼=9:7,说明棕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鹦鹉为ZW型性别决定,在雄性个体中,棕眼为6/8=3/4×1,在雌性个体中,棕眼为3/8=3/41/2,故可推知,F1中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表型均为棕色,亲本为纯系,其基因型为:aaZBZB(父本)、AAZbW(母本)。(3)依据反交结果,结合第二小问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则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对应的表型依次为棕色、红色。(4)结合第二小问可知,棕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故可知基因①为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红色前体物合成红色中间物,基因②为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进红色中间物合成棕色产物。14.答案:(1)基因的分离;浅绿(2)P2和P3;深绿(3)3/8;15/64(4)9号;F1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互换,产生了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SSR1和浅绿色基因的配子;F1产生的具有来自P11号染色体的配子与具有来自P21号染色体的配子受精(5)与P1的检测结果相同解析:(1)分析实验①,仅考虑瓜皮颜色,F1(深绿)自交所得F2中深绿:浅绿=3:1,说明瓜皮颜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深绿为显性性状,浅绿为隐性性状。(2)实验①中能判断出深绿对浅绿为显性性状,实验②中能判断出控制深绿对绿条纹为显性性状,两组实验无法判断出浅绿与绿条纹性状基因之间的关系。从实验①和实验②的亲本中选择P2和P3进行杂交,若浅绿和绿条纹受等位基因控制,设P2瓜皮颜色的基因型为b1b1,P3瓜皮颜色的基因型为b2b2,二者杂交子代瓜皮颜色为浅绿或绿条纹;若浅绿和绿条纹受非等位基因控制,设P2瓜皮颜色的基因型为bbDD,P3瓜皮颜色的基因型为BBdd,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BbDd,颜色表现为深绿。(3)假设瓜形受等位基因A/a控制,瓜皮颜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则杂交组合基因型分析如下:F2表型比例为9:3:3:1,说明控制瓜形和瓜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实验①的F2自交,两对基因分开分析,F2中AA:Aa:aa=1:2:1,自交子代中圆形(aa)的占比=1/4+1/2×1/4=3/8;F2中BB:Bb:bb1=1:2:1,自交子代中深绿(B_)的占比=1/4+1/2×3/4=5/8,则子代中圆形深绿瓜植株的占比为3/8×5/8=15/64。(4)(5)圆形瓜植株控制瓜形的基因为纯合子。亲本P1(纯合体)的条带上具有深绿基因,对实验①F2中圆形深绿瓜植株控制瓜皮颜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SSR进行扩增、电泳,若检测结果的条带与P1的完全相同,说明是深绿纯合子。15.答案:(1)花色和籽粒颜色;甲组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黄粒,红花的籽粒全是绿粒且颜色性状和茎秆高度可以自由组合(2)9/16(3)A;aaBBDD或AAbbDD;1/4(4)统计F2所有个体的表现型和比例;若锯齿叶红花:锯齿叶紫花:光滑形紫花=1:2:2,则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光滑形紫花:光滑形红花:锯齿形紫花:锯齿形红花=6:3:6:1,则A/a、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解析:(1)根据表格中甲组的杂交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黄粒,红花的籽粒全是绿粒且颜色性状和茎秆高度可以自由组合,结合题干信息“花色、茎高和籽粒颜色3种性状的遗传只涉及2对等位基因”可知,花色和籽粒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2)根据乙组杂交结果可知,黄粒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设茎高的相关基因为E/e。若高茎为显性,则甲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dd×eeDd,E/e和D/d可能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中茎高相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F1随机交配,子代中EE:Ee:ee=1:6:9,高茎E-植株占比为7/16。若高茎为隐性性状,则甲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Dd×eedd,F1中茎高相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F1随机交配,子代中高茎E-植株占比为9/16。故子代中高茎站9/16,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3)类型Ⅰ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有的个体没有a;类型Ⅱ中只有一种基因型,且均不含a。根据乙组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可知,亲本中关于叶边缘的基因型组合aaBB和AAbb,关于籽粒颜色的基因型组合为DD和dd,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组F1自交获得的F2中所有锯齿叶绿粒植株(dd)电泳结果若为类型Ⅰ,则该群体有三种基因型,若为类型Ⅱ,则只有一种基因型。若D/d、A/a和B/b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电泳结果应该有9种基因型,与电泳结果不符;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中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若为①,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AAbbdd,对应类型Ⅱ。若为②,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aaBBdd,与类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存在以下可能性,③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中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2种基因型:aaBBdd和AAbbdd,与类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中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或,若为④,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与类型Ⅱ相符;若为⑤,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均为aa,与类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B/b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中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或,若为⑥,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dd、Aabbdd、aabbdd,与类型Ⅰ相符。若为⑦,则F2的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BBdd,与类型Ⅰ和Ⅱ均不相符。上述假设中,符合类型Ⅰ的为⑥,子代中有的个体含有A,有的个体不含A,有的不含,B/b和D/d相关的基因均为纯合子,电泳图中,有的个体含有条带②,据此推测条带②代表的基因是A。若电泳图谱为类型Ⅰ,F1中基因的位置为⑥,子代中锯齿叶绿粒植株--bbdd占1/4。(4)若电泳图为类型Ⅱ,则F1可能为或,要确定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可以统计F2所有个体的表现型和比例,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中锯齿叶红花(AAbbdd):锯齿叶紫花(aaBBDD):光滑形紫花(AaBbDd)=1:1:2;若A/a、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则子代中光滑形紫花(6AaB-Dd):光滑形红花(3AAB-dd):锯齿形紫花(3aaB-DD、1aabbDD、2AabbDd):锯齿形红花(1AAbbdd)=6:3:6: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