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 我们一家人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三课。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道德修养”第2条“家庭美德”。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生活实际,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以“加强沟通,与父母相互理解”“共担家庭责任,共建美好家庭“”探寻、传承家风“为逻辑主线.“读懂彼此的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长辈的想法,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懂得化解家庭矛盾的前提是沟通,学习与家长积极、主动沟通的方法。“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引导学生调整白己的角色,从家庭福利的享受者转化为家庭责任的承担者和美好家庭的创造者,并在这个角色转变过程中,真正实现与父母平等相处.“弘扬优秀家风”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层面理解“家风”的含义.从纵向来看,传承家风可以将优秀的精神文化延绵下去;从横向来看,弘扬优秀家风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道德教育(第三学段)1.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懂得谦让、友善和宽容,学会尊重、同情、关心和感恩,能够相互帮助,具有团结互助精神。2.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教学提示:通过情景剧,展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场景,讨论怎样才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感恩,团结互助 ,帮助弱势群体。通过与父母长辈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感受父母的辛劳和对子女的关爱,与同学交流怎样为父母分忧。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我们一家人”在低中年段的课程中,学生已对家庭生活内容有所学习。未知经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心理的变化,他们会在家庭生活中遇到新问题、新困惑。突破措施:这就需要提升其对家庭生活的认识,使其能在遇事时从多角度思考,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以不同方式对自己的爱.共建美好家庭,需要家庭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需要与家人共同承担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单元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通过开展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活动,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3.通过阅读历史名人的家训家风,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难点: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突破措施:引导学生从小家放眼大家,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鼓励学生收集优秀家风,学习优秀家风,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认识、理解优秀家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优秀家风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在帮助学生学会体会家人各种行为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用心,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与家人沟通并化解矛盾.让学生懂得,作为家庭一员,应尽自己的努力,主动为家庭分担责任,关心家人,关注家庭建设,平等地参与协商家庭事务、解决家庭困难。可以利用讨论、交流分享、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家风,并鼓励学生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家风。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学校要组织一次“家风家训”宣传弘扬活动,可以宣传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也可以宣传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如果让你作为宣传大使,你将如何宣传家风家训呢?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家庭成员之间主动交流常沟通。 “我是小小调查员”:生活中你和家人有哪些矛盾?把这些生活中你和家人的“不愉快”罗列出来。请你选择一个和家人“不愉快”的情境“演一演”,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3.小组交流:小组内分享自己和家人产生矛盾及通常处理的办法。4.(锦囊妙计)主动交流有技巧:你经常和家人聊哪些话题?你采用什么方式和家人交流的,与同学分享生活中的事例。1.家庭成员担当家庭责任。2.家庭成员之间同商议、共承担。 1.分享《家庭责任单》。说一说你和你的父母在家都做些什么?2.改进“自立自强评价表”,分享我可以在哪些地方“尽我所能,为家出力”?3.“我是小小调查员”:请你调查一下家人的需求。4.模拟家庭小剧场: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演一演阅读角中的故事。表演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你家会召开民主生活会吗?你赞同这种方式吗?探寻优秀家风。优秀家风代代传。 优秀家风我探寻。我的家风我来寻我是家风故事分享者我是优秀家风宣传者、传承者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1.读懂彼此的心 1.通过“我是小小调查员”以及把“不愉快”的情境“演一演”等活动,知道自己与家人之间在意见、看法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2.通过小组交流、提供锦囊妙计,小组内分享自己和家人产生矛盾及通常处理的办法,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1.通过交流家庭责任单的活动,懂得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尽责出力。2.通过“自理、自立我能行”活动的交流,明白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2 3.弘扬优秀家风 1.通过分享交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家风,感受优秀家风的重要作用。2.通过调查采访,知道自己的家风,了解家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3.通过展示交流,初步感知优秀家风重在实践,树立自觉践行优秀家风的意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1.读懂彼此的心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内容分析 我们与家人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要用心理解和体会长辈们的言谈举止及对我们批评和教育背后的爱。 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家人之间的矛盾,学会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和家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最为重要。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道德教育(第三学段)1.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懂得谦让、友善和宽容,学会尊重、同情、关心和感恩,能够相互帮助,具有团结互助精神。2.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教学提示:通过情景剧,展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场景,讨论怎样才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感恩,团结互助 ,帮助弱势群体。通过与父母长辈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感受父母的辛劳和对子女的关爱,与同学交流怎样为父母分忧。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比较容易认识到家人彼此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也能够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 未知经验: 但是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较之前比较大,有点叛逆,可能在与家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难以轻松化解。如果给予适当的引导,方法的指导,也能慢慢克服困难。突破措施:引导学生感受家人不同行为表现中体现出的浓浓爱意,理解家人的心。学习目标 通过“我是小小调查员”活动,调查生活中你和家人有哪些矛盾,并把这些生活中你和家人的“不愉快”罗列出来。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请你选择一个和家人“不愉快”的情境“演一演”,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看法、意见等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2.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能够理解家人。突破措施:引导学生认识矛盾产生的原因,了解家人种种言行背后蕴含的深意。家是心灵的港湾,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多交流、常沟通,以减少误会和矛盾.若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产生了误会和矛盾,则更需要主动沟通、互相理解,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课前准备 PPT.视频资料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课前引入:“我的不愉快”目标: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 1.多媒体展示:“我的不愉快”(学生上台交流“在与家人相处中不愉快”以及相关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罗列))2.你知道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吗? 1.全班范围内交流,实事求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同桌讨论交流。 补救措施:通过罗列“我的不愉快”指导学生梳理自己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悦和矛盾,指导学生审视问题,为下一教学活动做铺垫。预设:A:家长不理解我们。B:家人的脾气很特别。指导补充: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希望什么事都听家长的,活动一“孩子,你听我说目标1 1.结合课前练习册“小小调查员”资料,多媒体展示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2.师:细细琢磨下这段话,再回想下平常家长们说的话及他们的行动,大家对刚才的问题——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没有新的认识呢?3.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那让我们来进一步小组探讨:我们和家长之间,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4.师: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去审视自己刚才提出的“不愉快”,是否能理解其中的缘由呢?5.师小结:大家通过了解家长的方方面面,逐渐理解了长辈们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预设:学生:家长大部分性格沉稳,我们大部分有些浮躁。学生F:家长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学生:家长的工作压力很大,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比我们的学习压力要大得多。学生: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认识的人比我们多,经历的事情比我们多。学生:家长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差,他们小时候吃的苦比我们多。 指导补充: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关心。通过对家长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家长的关心和爱。活动二:“我妈妈会这样说”目标:2 1.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同桌之间演绎: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提问,你的妈妈会怎样回答?并讨论,从妈妈的回应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爱?出示: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2.师:你能理解家长的回应,但不一定能完全接受这份回应,当你无法接受时,会怎么做?怎么说?(初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3.师小结:看来,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家长所持的态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只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分析,就能感受到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 同桌之间情境演义。 补救措施: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启发学生培养自己主动交流的意识。活动三:“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目标:2 1.指导学生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2.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3.总结: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生写感恩信。上台展示生朗读、聆听,表达自己的感想。 预设:有的学生有想法但是表达不出来。或者不好意思上台展示。补救措施: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通过聆听他人的感恩信,联想自己家里是否也有类似的爱,拓宽对家人的爱的理解。总结延伸:“我长大了”课堂评价单目标:2 1.出示评价单:媒体出示:“让我们相互理解”课后评价单。2.总结:父母对我们高要求和高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自评交流 补救措施:课后完成。评价单基于课后两周内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养成主动理解家人,主动表达的行为习惯。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四、作业布置 完成评价单 补救型 目标2 5分钟板书设计 读懂彼此的心——互相理解1.“我的不愉快”2.会换位思考3.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反思评价单:“让我们相互理解”评价单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偶尔做到 经常做到 时时做到我了解家长我会分析异同我会换位思考我会主动表达(共16张PPT)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第 1课时 相互理解导入:我的不愉快家长只知道让我写作业家长不允许我出去玩家长不尊重我的意见家长不能理解我喜欢的东西家长干涉我的隐私家长对我不信任你知道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吗?家长不理解我们。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样说到:活动一:“孩子,你听我说”细细琢磨下上面那段话,再回想下平常家长们说的话及他们的日常为我们做的事情,大家对刚才的问题——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没有新的认识呢?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出发点。我们要了解家长的经历,理解他们,他们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小结:大家可以通过了解家长的方方面面,逐渐理解了长辈们的想法。演一演:你的妈妈会怎样回答?活动二:“我妈妈会这样说”你能理解家长的回应,但不一定能完全接受这份回应,当你无法接受时,会怎么做?怎么说?小结: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家长所持的态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只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分析,就能感受到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活动三:“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请同学们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请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播放《感恩的心》)小结: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让我们相互理解”评价单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偶尔做到 经常做到 时时做到 我了解家长我会分析异同我会换位思考我会主动表达注:在对应的框中的画☆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下第一单元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备课设计.doc 五下第一单元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备课课件.pptx 小学道法五下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单元备课设计.doc 感恩的心.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