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学案)

资源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宋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上)
一、文常
(1)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字仲弓,东汉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二、注释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日中:正午时分。至,到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5)乃:才。
(6)戏;玩耍
(7)尊君在: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牵拉。
(11)顾:回头看。

三、译文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相约出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到了正午您还不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四、理解
(1)本文通过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表现了元方不仅聪明机智,而且自幼懂得守信重礼,明晓事理。
(2)本文布局严谨。按事情的时间变化、人物行为、情节发展,一路写下来,不旁逸斜出,不设悬念。
(3)本文语言简洁。开篇交代背景后,简洁地描写对话,表现七岁的陈元方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品质,对客人前倨后恭的不同表现也写得十分简洁。
(4)人物形象鲜明。本文以“无礼”“无信”为核心,着重写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在对话与对比中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首先是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元方对客人“无信”“无礼”的表现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维护父亲与自己尊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而“无信”“无礼”的客人形象也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重要考点
(1)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3)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六)知识拓展——谦辞敬辞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称指含降卑口吻。它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
卫: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劳步:敬辞,用于感谢别人来访。???????????
令爱():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敬辞,称对方的病。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辞。
名: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谦辞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进: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过奖:谦辞,过分的表扬或夸奖。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
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
妾:女子谦称自己。
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谦称。??????????????????
仆人:男子的谦称。
不才、鄙人、在下、卑下、窃:“我”的谦称。
贱内:谦称自己的妻子。????????????????????
愚见:谦辞,说自己的见解。
敢问(请、烦):冒昧地请求别人。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一孔之见:比喻狭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无功受: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一枝之: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