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习目标】
1、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掌握《世界遗产公约》。
3、探究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世界遗产公约》。
2.难点: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之间的差异。
基础知识
1.文化遗产保护有利用
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古代:文物收藏
①欧洲各国盛行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
②中国历代皇帝等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发展出专门的金石学,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
近代:立法保护
①世界各国的立法保护: 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②我国文物的立法保护: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古物保存法》(意义:作为近代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公布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全国性的文物保护法律,第一次以专门法规的形式将文物保护纳入法律的轨道,为中国近代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1982年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世界遗产保护的两个基本原则】
(1)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质地、用途与功能、传统与技艺、位置与设置、精神与感情都是真实的。
(2)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2.《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
①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②时间: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世界遗产公约》。
③宗旨: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④内容: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⑤意义: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国际社会通过集体性援助保护。
⑥完善:1998年,联合国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中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特别注意】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①历史悠久;②专业化:法律制度化、体系化;③渐进性:遗产数量增多、保护范围更广;④全方位:从中央到地方,个人、国家、世界。
作用
①通过这些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担当。
3.各国历史文化遗迹
古代文化遗迹
(1)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文化遗产:“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展示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措施】
1.意义
(1)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
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4)良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2.措施
(1)落实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执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
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加大宣传。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相关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增
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物的史料作用】
(1)文物的证史作用。历史的见证;对文献记载的证实。
(2)文物的正史作用。校正古史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3)文物的补史作用。文物为无文字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对于有文字记载历史,则补充记载的缺失。
(4)文物史料功能是运用文物史料,研究历史,以促进文化的发展。运用文物史料和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恢复历史本来面貌;文物史料对专门史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文献资料所无法发挥的特殊作用。
【文物的借鉴作用】
(1)借鉴与发展的见证。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文物,本身就是不断借鉴、发展的实物见证。
(2)借鉴与促进文化艺术发展。
(3)借鉴与发展科学技术。如:古代铜矿石的来源、产地对今天寻找矿石有很大价值。
【文物的教育作用】
(1)文物可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教材,还是科普教育形象、生动的教材。
(2)文物具有凝聚力。文物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
(3)文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直观的、形象的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达标检测
1.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
A.文化遗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 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唯一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2.依据下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6年 《长城保护条例》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2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A.完善了相关法制建设 B.构建了完善的管理机制
C.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 D.加强了与各国的合作
3.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建成了“南京城墙‘一张图’文化遗产数字档案系统”,后续还将在此基础上建成南京城墙“一张图”文物资源管理平台。这种做法( )
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②有助于深化对南京城墙的研究
③完善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
④体现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 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 D.关注国家命元注重文化自信
6.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依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