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过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与剧变;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点和影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失败的尝试:苏联及东欧的改革
1.苏联的改革
问题:根据材料及教材122页,分析苏联“辉煌”和“经济桎梏”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材料二: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人均粮食产量不及1913年。
——《苏联国民经济》
辉煌:
桎梏:
【自主学习1】根据教材123——124页,找出苏联三位领导人改革的内容。
赫鲁晓夫(1953-1964)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戈尔巴乔夫(1985-1991)
改革的基本内容 经济
政治
(1)赫鲁晓夫改革
根据材料及教材123页,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评价: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根据材料及教材123页,评价勃列日涅夫晓夫改革。
材料: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当代世界史》
评价:
(3)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据材料及教材124页,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评价:
【自主学习2】二战后东欧国家的改革
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民主德国
改革内容或成效
【当堂探究】根据材料及教材,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西方的苏联问题专家曾经提出了各种有关苏联垮台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解释是,苏联垮台是经济体制缺乏生机造成的;另一种解释强调民众对该体制自下而上的反对。一些苏联官员抱怨说,外来压力动摇了苏联。旧政权的其他拥护者提到了苏联内部高层的背叛。
——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材料: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改革浪潮中兴起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摧垮了联盟大厦。苏联的解体,与历史上没有很好的解决民族问题直接相关。
——左凤荣《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材料:东欧国家需要在改革和苏联容忍度中小心行走。一旦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根本制度时,东欧国家的改革无不以夭折告终。
——王一诺《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原因:
二、成功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根据教材126页,找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及成就(1949——1976)。
2.根据教材126——127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三、回首来时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
比较项目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生产资料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