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统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统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统测试卷
高二语文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王大师“闻名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后的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
70多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痛片,李解放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
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因为它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
安慰剂效应,核心是神经反应。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还是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患者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失眠的陈二蛋、疼痛的李解放,因此很容易感受到安慰剂效应。
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是由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另一个是由药物激发的。
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啥美国大兵李解放,吃了假的止痛片也有效。
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
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名言,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
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安慰真的会让患者感觉好一些!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
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
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
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
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很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
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
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
安慰剂效应,证明了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
(摘编自李治中《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大师给陈二蛋开的“神药”、医生给李解放开的止痛片,都产生了较好的疗效,这源于共同的科学原理。
B.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神经信号,如果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释放积极信号,患者接收到信号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C.医患关系越好,安慰剂的医疗效果就会越好,但是目前中国医患关系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安慰剂效应不是很理想。
D.“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指这时候使用任何药品都会产生很好的药效,甚至可治愈患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患者的期待、信任使某种无效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效果,这说明有的时候理论与实践并不一致。
B.文章引用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C.虽然“大师”与患者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还是应当消灭“大师”,因为他们不是真正地为患者着想,而是另有所图。
D.安慰剂效应是由人类大脑自动激发的,作者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的。
3.下列选项,最符合“安慰剂效应”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医生假装给他注射了干细胞(实际是生理盐水)后,症状明显改善。
B.某人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贴上创可贴后,疼痛感大幅减弱直至消失。
C.某人性格坚韧、待人友善,医生观察到她对止痛安慰剂的反应较其他人更好。
D.某位癌症患者,被告知是得了普通的胃病,坚持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癌药后,病症减轻。
4.请简要说明安慰剂效应有哪些局限性。(4分)
5.李治中的《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深受好评。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吸引读者的地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社会支柱(节选)
易卜生
剧情简介:博尼克是一家轮船公司的老板,年轻的时候为了财富和贝蒂结婚,抛弃了自己热恋过的露娜。与贝蒂订婚期间,博尼克与旅行剧团的女演员通奸被发现。“光棍”约翰代博尼克承担罪责,后远走美国。15年后,约翰回来,博尼克害怕丑闻曝光,更担心这件事影响他的建设铁路的“大计划”,设计陷害约翰,后来在露娜的劝告下公布自己过去与现在的罪过,请求群众谅解。
博尼克 你今天对我什么看法?
娜跟 昨天一样——你反正还是撒谎。
博尼克 这件事我一定要对你说清楚。约翰上哪儿去了
露娜 他一会儿就来,他在外头跟人说话呢。
博尼克 你听了昨天的话,你可以明白,要是事实公布出来,我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露娜 我明白。
博尼克 当然我用不着告诉你,外头传说的那件坏事不是我干的。
露娜 当然。可是偷钱的究竟是谁?
博尼克 没人偷钱。根本就没丢钱。
露娜 什么?那么谣言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有些不要脸的人说约翰——
博尼克 露娜,我把实话告诉你,散布谣言我也有份儿。
露娜 你!你用这种下流手段对付一个从前为你——
博尼克 你可别忘了当时的情形。各种倒霉事儿接二连三地落到了我们头上,公司眼看要垮台。露娜,那时候我一半是鲁莽急躁,一半是无路可走。我就安排了那么个圈套,逼得约翰在本国站不住脚。
露娜 嗯——
博尼克 你们一走,各种谣言都起来了。有人说,这不是他干的第一件坏事;有人说,他给了铎尔夫一大笔钱堵住他的嘴。同时,外头也有谣言,说我们公司没钱还账。你想,根据当时的情形,造谣的人把两个谣言扯到一块儿,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后来,铎尔夫老婆的日子过得非常苦,人家就又说,约翰把钱拐到美国去了,钱的数目越说越大了。
露娜 你——?
博尼克 我拼命想抓住这谣言,就像掉在水里的人想拼命抓住一根草一样。
露娜 你也帮着大家散布谣言?
博尼克 我没反驳这谣言。那时候债主都逼着我要钱——我不能不想法子敷衍他们,不让他们疑心公司内部很不稳。只要债主逼得不太紧,把期限放宽点儿,他们的钱一个都短不了。
露娜 后来是不是全部还清了?
博尼克 都还清了,露娜。那个谣言救了我们公司,还成全了我今天的地位。
露博 这就是说,一篇谎话成全了你今天的地位。
博尼克 你说谁吃了谣言的亏?约翰自己愿意一去不回来。
露娜 你问问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吃了亏?
博尼克 谁的良心上都有见不得人的黑斑点。
露娜 你们这种人还自命为社会支柱?
博尼克 社会上找不出比我们更好的人。
露娜 那么,这种社会垮台不垮台有什么关系?你是本地第一号人物,有钱有势,人人敬重你,可是你会把犯罪的恶名声安在一个好人的头上。
博尼克 难道你以为我心里不难受吗?我不想赔偿他的损失吗?
露娜 怎么赔偿?是不是打算把实话说出来?
博尼克 你要我说实话?
露娜 除了说实话,你有什么法子赔偿他的损失?
博尼克 露娜,我手里有的是钱,约翰要多少我可以给多少。
……
博尼克 朋友们,我要招认这件撒谎欺骗的事情,我身体上每个细胞里几乎都沾染了欺骗的毒素。现在我要说实话。十五年前犯罪的人是我。
听众惊讶得说不出话。
博尼克 朋友们,犯罪的是我,逃走的是他。后来传布的那些下流无稽的谣言现在来不及反驳了,可是我用不着抱怨。十五年前我借了这些谣言的力量青云直上,爬到了社会的上层,现在谣言揭穿了,我是不是也跟着下台,这应该让大家决定。
消息在群众中悄悄地传开,人们陆续走出花园。
……
博尼克 (低声)露娜,谢谢你,你保全了我的良心——并且还救了我。
露娜 你以为我原先有别的打算吗?
博尼克 是啊,你原先有什么打算?我猜不透。
露娜 嗯——
博尼克 这么说,你不是恨我?也不是要报仇?你究竟回来干什么?
露娜 撇不下从前的旧交情。
博尼克 露娜!
露娜 约翰把十五年前的谎话在我面前揭穿的时候,我就发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我年轻时候的意中人做个自由诚实的人。”
博尼克 喔,像我这没出息的人不配你这么抬举!
……
渥尼 什么?今天晚上船开不出去?
博尼克 明天也不开。我给你的期限太短了。那条船必须彻底大修理。
渥尼 对,应该大修理——还得装新机器!
博尼克 就这么办——记着,要老老实实、彻底修理。咱们这儿有好些事都应该老老实实、彻底修理。你去吧,渥尼,明天见!
渥尼 明天见,博尼克先生。谢谢您。(从右边出去)
博尼克太太 现在他们都走了。
博尼克 只剩下咱们几个自己人了。我的名字不在灯光里照耀了。窗户外头的灯都灭了。
露娜 你要那些灯再点起来吗?
博尼克 再也不要了。这些年我过的日子是什么滋味?你知道了会吓一大跳。我现在好像中了毒的人刚醒过来。可是我觉得——我觉得我还可以做个年轻有力的人。喔,你凑紧点儿——过来挨着我。贝蒂,过来!露娜,你别离开贝蒂和我。咱们就这么约定了,好不好?
博尼克太太 对,露娜,你千万别走!
露娜 好,我不走。你们一对年轻人刚起头过日子,我怎么舍得把你们扔下。马塞,你在瞧什么?
马塞 你看,天晴了,海面上多光明。“棕树号”运气真好。
露娜 幸福就在那船上。
博尼克 咱们——咱们面前还摆着一大串正经事,我的事比别人格外多。可是我不怕!只要你们这几个忠实可靠的女人紧紧挨着我。你们才是社会的支柱。
露娜 (把手使劲按在他肩膀上)你说错了。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尼克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其伪善形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繁荣与内在腐朽的缩影。
B.博尼克说“谁的良心上都有见不得人的黑斑点”,意在将人的阴暗普遍化从而降低罪恶感。
C.“我的名字不在灯光里照耀了”,博尼克认为自己不再受万人瞩目了,言语中饱含失落之意。
D.露娜“把手使劲按在他肩膀上”,用动作含蓄地表现了她对博尼克的接纳、鼓励与期望。
7.下列对戏剧台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台词揭示了主题。“你们这种人还自命为社会支柱”“你们才是社会的支柱”“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引发读者对“社会支柱”的深入思考。
B.台词展现了戏剧矛盾。露娜认为把实话说出来是赔偿损失,博尼克认为用金钱可以赔偿损失,这种矛盾背后是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和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
C.台词符合人物个性。“我就完蛋了”“你说谁吃了谣言的亏?约翰自己愿意一去不回来”符合博尼克自我利益至上、善于推卸责任的特点。
D.很多台词巧用修辞。“那条船必须彻底大修理”运用了双关,不仅指船要修理,也指博尼克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也需要改变。
8.请简要分析露娜的形象特征。(4分)
9.有人觉得节选部分博尼克在公众面前公布罪过这一转变有些突兀,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王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徳,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
材料二: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①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节选自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五》)
【注】①袁子:袁准,字孝尼,魏晋时学者。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明公A为治B乃躬C自校D簿书E流汗F终日G不亦H劳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恨,遗憾,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中的“恨”意思相同。
B.咸,全、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思相同。
C.复,再,与《老子》四章“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意思相同。
D.或,有的人,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的“或”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备病重时对诸葛亮说,如果继位的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则可以取而代之。
B.诸葛亮作为丞相,还亲自校订簿书;主簿杨颙进谏诸葛亮,不要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
C.袁准认为,刘备信任诸葛亮的原因是诸葛亮专权却不失礼节,替君王行使权力却不被国人怀疑。
D.从两则材料中,我们能了解到杜甫《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史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4分)
(2)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4分)
14.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①。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上片前三句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写游览环境的美好,下片“谪仙何处”运用李白的典故表达词人的孤独。
B.“直入”两句写词人来到了超凡脱俗之境,将胸中之气尽吐,含蓄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词人选取“玉石”“玉枕”等美好的意象来烘托自我高洁的形象,以“拂金徽”表现自己的雅趣和不同流俗之处。
D.本词前后照应严密,“灵芝仙草”照应“瑶草”,“朱唇丹脸”比喻“桃花”,作者爱草而不爱花,更表现出其异于常人的追求和审美。
16.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描写自己与朋友欢聚后,“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黄词的结尾两句就是化用这两句而来。相较于李诗,黄词的结句新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君王“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的原因是:他们取天下时,“______________”;成功之后,“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采用比兴手法,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各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常出现“朝”和“夕”二字,或表示时间早晚,或表示时光飞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也许在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家可以唤起全村人集体回忆的早餐店,油条豆浆的官配,榨菜丝儿搭一清粥,“腾腾”的热气儿熨煨心肠肺腑。
我们的村子也有一家叫人 ① 的早餐店——阿康馒头店。店门口虽没有悬挂招牌,但无形的牌匾却直接刻在全村人的心里:吃馒头,去阿康家。一座复式砖木结构的二层老宅院,青瓦覆顶,绿植倚窗,楼上住人,楼下营生。还没转到这条巷道,在街角处就已经闻到香味,让人 ② ,再走近点就能看到从窗棂中徐徐散逸而出的白水烟。敞口的花瓷碗里,糯米饭粒粒分明,晶莹剔透,再淋上一勺黄澄澄、汤料十足的香菇香干肉末汤,撒上切碎的脆口油条和葱花,只一勺入口,便化作通体的满足。紧挨着的是一桶豆腐脑,揭开木盖来,面滑如绸,色白如雪,如一件艺术品,不忍破坏。盛豆腐脑还大有讲究,要用平勺盛在碗内,碗中间的豆腐脑要像小山似的凸出,然后浇卤汁,从高处流向碗的四周,再加入紫菜、虾皮、肉末和一点儿葱花,鲜美嫩滑,爽口无比。还有浓郁的皮蛋瘦肉粥、金黄酥脆的大油条、让人眼馋的甜油卵、现磨飘香的豆浆等,美滋味皆属上乘,恨不得坐下 ③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B.我们的行李让大雨淋湿了。
C.让我看,这件事算是成了。 D.女排运动员们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面滑如绸,色白如雪”如改为“又滑又白”,表达效果有怎样的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蛋白质必须经历“生死轮回”,其实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蛋白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例如,在细胞中,蛋白质可能会经历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导致其氨基酸侧链受损。其次,蛋白质虽然经过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即构象),但其构象 A 。构象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不具备正常功能,甚至会发生聚集,导致细胞损伤。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蛋白质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细胞必须 B ,以便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要降解蛋白质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暂时的。比如,细胞目前的生长阶段需要合成某种化学物质,所以需要一种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来负责这一化学物质的合成; C ,细胞就不再需要这种酶,它就会被降解掉。此外,有些蛋白质被降解还与细胞增殖调控密切相关——机体会通过降解蛋白质以防止细胞过度增殖。
因此,①通过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②同时合成新的蛋白质,③一方面能保证蛋白质都处在“保质期”内,④另一方面可以时刻维持当前所需的蛋白质数量的稳定。⑤这种做法尽管看起来似乎很浪费,⑥但实际上是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路
山坡上有一条小路,
弯弯曲曲。
下雨了,人们抱怨:
呀,多泥泞的小路,真讨厌!
小路沉默着,不说话。
春天到了,人们惊叹:
呀,开满鲜花的小路,真美啊!
小路微笑着,依旧不说话。
这首小诗简单而又富有深意,小路的沉默并非软弱,小路的美丽并非炫耀,小路的存在并不张扬,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忽视。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统测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甚至可治愈患者”曲解文意,原文第九段中说“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
2.【答案】B
【解析】“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错误,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引用意在说明:医生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而在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医生应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答案】A
【解析】B、D两项中的“创可贴”“抗癌药”都是对症下药,属于有效治疗。C项是在说什么样的患者对安慰剂效应反应更加明显。只有A项符合“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
4.【答案】①安慰剂效应只是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使用范围有限。②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③不是所有医生使用安慰剂的效果都好,安慰剂效应会受到医患关系的影响。④过于迷信安慰剂效应,会耽误对病症真正有效的治疗。(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5.【答案】①所举陈二蛋、李解放的例子非常有趣,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眼球;《黑客帝国》的例子家喻户晓,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②语言表达接近口语、诙谐幽默,使读者感到亲切。本文语言非常生活化,通俗易懂,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在说到如何消除江湖骗子的时候,幽默地与正规医生的职称、论文挂钩,将骗子分等级,让他们写论文。③讲述的内容贴近读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能满足人们了解知识、远离骗子、自我保护的实际需求。④理论部分表述严谨,可以让读者增长知识。如在讲述安慰剂效应刺激神经产生内啡肽时,用语严谨科学,简洁明了。(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6.【答案】C
【解析】“言语中饱含失落之意”理解错误,从后文“再也不要了。这些年我过的日子是什么滋味?”“我现在好像中了毒的人刚醒过来”可知,他并不感到失落,反而觉得是一种新生。
7.【答案】D
【解析】“‘那条船必须彻底大修理’运用了双关……也需要改变”错误,这句话并没有言外之意。文中“咱们这儿有好些事都应该老老实实、彻底修理”才运用了双关。
8.【答案】①重情重义。博尼克是露娜先前的恋人,她“撇不下从前的旧交情”,始终在对博尼克进行挽救。②正直善良。她提醒博尼克应该说实话,要看重良心。③有社会责任感。她对博尼克这类人成为社会支柱感到失望,对社会现状感到忧虑。④追求真理和自由。露娜认为,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⑤宽容大度。博尼克从前做过对不起她的事情,她对此不计前嫌。(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一:认同,他的转变比较突兀。(1分)理由:①博尼克抛弃恋人、与人通奸、设计陷害约翰,坏事做尽,本性恶劣,不大可能轻易转变。②博尼克当年遇到困境时,通过设计圈套、利用谣言摆脱了危机;如今也是面临困境,却仅因为露娜的劝说就同意公布自己的罪行,显得有些不合理。③博尼克辛苦经营多年才成为本地第一号人物,他公布自己的罪行就等于放弃多年的心血,因此这一转变缺乏说服力。(理由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不认同,他的转变并不突兀。(1分)理由:①虽然散布谣言这件事博尼克也有份儿,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制造谣言,还不算坏透了。②博尼克做了坏事心里也难受,也想赔偿约翰的损失,这些年他过着滋味不好的日子。③露娜是他曾经热恋的对象,所以他比较看重露娜的意见。④博尼克身边有“几个忠实可靠的女人”“紧紧挨着”,对他的思想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理由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原文标点为: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11.【答案】C
【解析】“意思相同”错误,“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是“弥补、补救”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是在刘备去世后的事,并非刘备信任诸葛亮的原因。
13.【答案】(1)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效法。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足”“从事”“事”各1分,句意1分)
(2)张飞、关羽和刘备一起起事,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和心腹臣子,但只是武士而已。(“俱起”“爪牙”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对刘备父子忠诚;②对工作尽心;③执法严明;④善于用兵。(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春季三月,汉王(刘备)病重,诏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任命尚书令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汉王对诸葛亮说:“您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够使国家安定,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如果继承人(刘禅)值得辅佐,您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怎敢不竭尽全力,一定为国忠贞不二地效命,至死不渝!”汉王又下诏书命太子说:“人五十岁而死不叫作夭折,我年纪已经超过六十岁,还有什么遗憾的。只是挂念你们兄弟罢了!要努力啊!要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德行,才会使人折服。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效法。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夏季四月癸巳日,汉王(刘备)在永安宫病逝,谥号为“昭烈”。丞相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由李严任中都护,留下来镇守永安。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时年十七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为“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全都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颙径直而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国体制度,上司和下级的职权不能互相干扰,请允许我以治家之道为您打个比方。如今有一人,(他)命令奴仆耕田,婢女烧饭,公鸡报晓,狗见盗贼狂吠,牛负重拉车,马长途跋涉,家中的各种工作都没有荒废,所要求的都可以得到满足,(主人因此可以)悠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亲自去做所有的事情,不再托付任务;使自己的身体劳累,为了做这些琐碎事务,弄得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不堪,结果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智慧不及奴婢、鸡狗吗?(这是因为他)失掉了作为一家之主的法则啊。因此古人说,‘坐着讨论国家大事的,称之为王公;执行政务亲身去做事情的,称之为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横在路上的死人,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息;陈平不肯知道国家钱粮的具体数目,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之人。他们都是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人。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检校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深表感谢。
材料二:有的人问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袁准说:“张飞、关羽和刘备一起起事,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和心腹臣子,但只是武士而已。后来(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于是把诸葛亮当作辅佐自己的丞相,群臣高兴信服,这是因为刘备足够信任(诸葛亮)、诸葛亮足够值得推重。等到(诸葛亮)接受刘备托付(刘禅),代理一国政务,侍奉平庸的国君,(他)专权却不失礼节,行使国君的权力却不被国人怀疑,像这样就可以看出(当时)国君、臣子、百姓心中是高兴拥戴他的。执法严明而国人高兴信服,让百姓尽力(服役)而不埋怨。以至于他的军队进出像宾客一样,行人不会被强盗劫掠,打柴的人也不打猎,像在国都中一样。他用兵,部队停止时像一座山,前进后退时像一阵风。军队出发的那天,天下震动,而蜀国的百姓一点都不感到担忧。诸葛亮去世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蜀国的人还歌颂思念他,像周代时的百姓思念召公一样。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治国理政’,诸葛亮也有这样的才能。”
15.【答案】B
【解析】“词人来到了超凡脱俗之境”错误,由前一句“我欲穿花寻路”可知,“直入”两句只是词人的一种想象,而且从“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也可看出。
16.【答案】①内容新。李诗关注了环境“碧山”的美丽,黄词则突出了词人“醉舞”的动作细节。②用字新。李诗用的是“随”,黄词用的是“逐”,“逐”字的主动性更强,使月亮的形象更富于动感,更多情。③思想感情新。李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表达的是与朋友相聚的快乐,分别时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而黄词结尾看似超脱尘世、洒脱不羁,实则表达的是没有知音,只有月亮相伴的孤独寂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必竭诚以待下 则纵情以傲物
(2)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3)示例: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朝闻道 夕死可矣/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
18.【答案】①念念不忘;②垂涎三尺;③大快朵颐(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不是成语不给分)
【解析】第①空,根据后文“无形的牌匾却直接刻在全村人的心里”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记忆深刻的成语,如“念念不忘”等。第②空,根据前文“就已经闻到香味,让人……”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嘴馋想吃的成语,如“垂涎三尺”等。第③空,语境是说看到这些美食就想坐下来痛快地享用,可填写“大快朵颐”等成语。
19.【答案】A
【解析】A项和文中加点的“让”都是“使”的意思。B项的“让”是“被”的意思。C项的“让”跟“看”搭配,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D项的“让”是“亚于,不如”的意思。
20.【答案】①原句使用两次比喻,突出了豆腐脑的质地之光滑与颜色之美;改后缺少比喻,不够生动形象。(2分)
②原句是对偶句,属于整句,与其他句子配合使用,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改后缺少了整句,画线句子全是散句,表达缺乏变化。(原句是对偶句,属于整句,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改后则缺乏韵律感、节奏感。)(3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A并非一成不变/并不稳定/可能发生改变 B适时降解它们/对其进行降解 C一旦该生长阶段结束/过了这个生长阶段(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①处改为“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或“细胞通过不断降解蛋白质”;⑤处改为“这种做法尽管看起来很浪费”或“这种做法尽管似乎很浪费”;⑥处改为“但实际上是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的方法(途径、手段、方式)”或“但实际上是在维持蛋白质的动态平衡”。(每处1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修改正确且未改变原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①处,“通过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滥用介词使句子缺失主语。⑤处,“看起来”与“似乎”语义重复。⑥处,成分残缺。
23.【写作指导】
一、材料解读:
《小路》这首小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行,强调“小路弯弯曲曲”。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路”联想成“人生成长之路”乃至是“行业强大之路”“大国崛起之路”等。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行,诗歌内容侧重于“人们”对下雨时泥泞小路的态度。据此,我们可以从小路的角度展开联想。第三部分为第六、七、八行,诗歌内容侧重于“人们”对春天小路开花后的态度,此部分内容与上一部分构成鲜明对比,“人们”一毁一誉,小路荣辱不惊。导写语部分,提示我们小路的特点,也提示我们要从小路的角度立意,进行联想和思考。导写语和要求部分的信息,具体而言,包括:“你”——要明确写作身份;“联想和思考”——要有思考与认识,有观点态度;“选准角度”——要寻找最佳角度进行立意。
二、立意分析:
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些“小路”,它们或许曲折,或许泥泞,但正是这些小路,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就如这首小诗中所描述的小路一样,尽管人们在雨天抱怨它的泥泞,在春天又惊叹它的美丽,但小路却始终保持沉默,默默承载着人们的脚步,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小路的沉默,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坚韧。面对人们的抱怨和忽视,小路没有反驳,没有辩解,只是静静地承受着一切。这种沉默,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必做无意义的争辩。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小路的美丽,并非炫耀,而是一种自然流露。春天来临时,小路开满了鲜花,它的美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这种美丽,不需要言语,就能打动人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修养。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充实和美好,而不是仅仅关注外在的表现。
小路的存在,并不张扬,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无论是泥泞还是美丽,小路都在那里,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它的存在,是生活的需要,是人们的依赖。这种价值,不是用言语可以轻易表达的,它需要用行动去感受,用心灵去体会。
从小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它教会我们坚韧不拔,教会我们自然流露,更教会我们珍视自己的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非议,但只要我们像小路一样,不做无意义的争辩、坚守信念、珍视价值,就一定能够走过泥泞,迎来美丽。
【参考立意】①毁誉由人,沉默是金;②内敛谦逊,拒绝张扬;③坚韧不拔,珍视自我价值;等等。
作文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