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内环境的稳态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理解内环境的稳态的概念及其实质; 生命活动。认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以及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意义。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3.尝试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的探究活动。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原因:(1)外因: 外界环境 的变化。(2)内因: 体内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变化:各种化学成分和 理化性质 。3.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实例:(1)pH: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缓冲液 ,其中最重要的是 HCO -3 /H2CO3 ,其次还有HPO 2-4 /H2PO4- 等。(2)体温:①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年龄 、 性别 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②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1℃ 。4.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6.稳态失调的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的。(1)外因: 外界环境变化 过于剧烈。(2)内因:人体自身的 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必要条件 。8.正常 血糖 浓度和血液中 含氧量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9.适宜的 体温 和_ pH 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10.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存在 基因表达的稳态 、激素分泌的稳态 、 酶活性的稳态 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存在 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 ;在生态系统水平,存在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等。(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尽量不去或者少去一些极端环境:高温、低温、缺氧等环境中;正常饮食:不吃过甜或者过咸的食物等;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增强身体体质,增强身体的调节能力。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人的体温及其变化(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维持体温的热量来源于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2)体温的变化规律:①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②人的体温一般不随实际气温变化而变化;③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动之中,但昼夜体温相差不超过 1℃;④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温也有差异。体温受性别、年龄、遗传、情绪等因素的影响。(3)意义: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①化学成分:内环境中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O2、CO2、尿素等各种成分的含量处于不断变化中,但保持相对稳定。如:正常人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PH:7.35~7.45②内环境的物理性质 温度:37℃左右渗透压:770kPa(37℃时)③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波动。(3)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知识点 02 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实验)1.实验原理: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2.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 pH稳定的。3.材料和用具(1)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动物血浆、用 2~5 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以上材料任选两种即可)。(2)试剂:pH=7 的磷酸盐缓冲液、自来水、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的 HCI(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的 NaOH(盛于滴瓶中)。(3)用具: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 烧杯、50mL 量筒、pH 计或 pH 试纸彩色铅笔、镊子等。4.实验流程5.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滴加酸或碱后,自来水的 H 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 pH 均能保持相对稳定。知识点 03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如图所示:(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肾功能衰竭会引起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知识点 04 内环境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保证了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变化较大的外部环境。(1)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是维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条件。(2)适宜的体温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PH:7.35~7.45内环境的物理性质{温度:37℃左右渗透压:770kPa(37℃时)2.对内环境稳态的正确认识:①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相对稳定的状态;②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或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题型示例 1】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B.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 37℃时约为 770kPa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答案]D.[解析]A、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A 正确;B、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 37℃时约为 770kPa,B 正确;C、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C 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D 错误。故选D。考法 0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如图所示: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题型示例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成分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 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不变的,B 错误;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四大系统的共同参与,C 正确;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 正确。故选 B。考法 03 内环境的重要意义内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个系统的功能出现问题,其他系统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如果循环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体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及时、足量地送达,同时代谢废物无法及时运出体外,使代谢废物在体内大量堆积,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心律失常、供血不足、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精神萎靡、浑身酸痛等现象。【题型示例 3】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以保持渗透压的稳定,A 正确;B、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错误;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氧气含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的过程,C 正确;D、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因此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正确。故选 B。05 深层记忆(一) 稳态调节的理解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二) 稳态调节的机理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2、H 等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06 强化训练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的内环境是一种类似海水的盐溶液,说明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B.内环境中的细胞通过多个系统和器官才能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胃内的 pH 可以发生很大变化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解析]A、多细胞生物生活的细胞外液(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A 正确;B、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和器官(肾脏、肺、皮肤等)的参与,B 正确;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胃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细胞的代谢活动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如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可以维持内环境中血糖的浓度,D 正确。故选 C。2.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亦称低原反应。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氧气、二氧化碳一样,血红蛋白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不会发生变化C.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携带氧气的功能增强D.低原反应发生后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调节下,机体会立即恢复正常[答案]C.[解析]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错误;B、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说明醉氧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了变化,使内环境的稳态失调,B 错误;C、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由于环境中氧含量较低,机体为了能满足对氧的需求,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可能会增多,使携带氧气的功能增强,C 正确;D、低原反应发生后,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调节下 ,机体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节才能恢复正常,D 错误。故选 C。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D.感染 HIV 后,机体细胞毒性 T 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答案]C.[解析]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 正确;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 正确;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是正常调节过程,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 错误;D、感染 HIV 后,机体 T 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 正确。故选 C。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内环境才可能维持稳态C.机体内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不会紊乱[答案]D.[解析]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A 正确;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B 正确;C、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时细胞也对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的作用,C 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受到很大影响,D 错误。故选 D。5.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A、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在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实现的,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A 正确;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 错误;C、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稳态,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 正确;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的结果,D 正确。故选 B。6.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 pH 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 HCl 或 NaOH 溶液,摇匀后,再用 pH 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 pH 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pH 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pH 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 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A、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 正确;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 pH 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 正确;C、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实验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pH 变化明显,C 正确;D、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 维持相对恒定,变化幅度很小,D 错误。故选 D。7.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 pH 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 pH 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D.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清洗,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 正确;B、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 pH 为纵轴,B 错误;C、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 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由此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C 正确;D、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D 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之一C.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保持不变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不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不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答案]B.[解析]A、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A 错误;B、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之一,B 正确;C、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态状态,包括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 错误;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D 错误。故选 B。9.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等条件下,内环境稳态经常会遭受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失重条件下,血浆、组织液等体液的分布改变导致宇航员面部浮肿B.只要保证宇航员的血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正常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C.宇航员体育锻炼会消耗自身能源物质,不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答案]A.[解析]A、失重条件下,血浆﹑组织液等体液会更多的回流到头部,导致宇航员面部浮肿,A正确;B、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B 错误;C、适当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宇航员的免疫能力,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C 错误;D、内环境稳态除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之外,还有皮肤、肾脏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D 错误。故选 A。10.上火,是中医术语,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其中“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火”的实质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失调B.“实火”只会由外部因素引发C.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可一定程度缓解上火症状D.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答案]B.[解析]A、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身热烦躁、尿少便秘,说明机体缺水,内环境稳态失调,A 正确;B、“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引起,说明内外因素均可引发“实火”,B 错误;C、上火者表现为缺水症状,因此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可一定程度缓解上火症状,C 正确;D、“实火”者常伴有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疖疮乍起等症状,说明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D 正确。故选 B。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B.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CO2 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适应任何环境[答案]B.[解析]A、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 错误;B、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 正确;C、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可以调节人的呼吸频率,维持内环境中气体的相对稳定,C 错误;D、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适应一定的环境,但不是任何环境,D 错误。故选 B。12.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 0.5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答案]A.[解析]①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①正确;②③④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故选 A。13.血清是由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以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下图是某人的血清化验报告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代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TBA 总胆汁酸 2.4 0.1—12μmol/LBUN 尿素氮 4.13 1.43—7.14μmol/LCREA 肌酐 70 35—97μmol/LBUN/Scr 尿素氮/肌酐 0.06UA 尿酸 306 170—428μmol/LTCH 总胆固醇 3.73 0—5.17μmol/LTG 甘油三脂 0.78 0—2.3μmol/LHDL 高密度脂蛋白 1.09 0.91—2.74μmol/LLDL 低密度脂蛋白 2.39 0—0.1μmol/LAPOA 载脂蛋白 A 1.19 1—1.6μmol/LAPOB 载脂蛋白 B 0.82 0.6—1.2μmol/LGLU 葡萄糖 4.83 3.89—6.11μmol/LA.该报告单所显示各项数据均符合健康标准B.该报告单未包含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数据C.若项目检测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便可确定被检测人患相应疾病D.该报告单中的参考值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答案]B.[解析]A、该报告单显示低密度脂蛋白不在正常范围内,不符合健康标准,A 错误;B、表格中只是显示了内环境部分物质的含量情况,但该报告单未包含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数据,B 正确;C、若项目检测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不可确定被检测人患相应疾病,需进一步检查,C 错误;D、内环境稳态处于动态平衡,该题述变化范围是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是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D 错误。故选 B。14.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和少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调节网络。[答案](1) 消化 未被吸收的物质(2) 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 循环(3)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4)内环境##细胞外液(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①是消化系统,经过消化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未被吸收的物质。(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氧气,排出④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3)图中⑥表示随着尿液排出的物质,包括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⑤表示内环境,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____________。(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②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 ________和[ ] 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HCO —3 、HPO 2—4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 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1)⑥ 组织液(2)①④⑥(3) ① 淋巴 ⑥ 组织液 蛋白质(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pH(6) 吸水 升高[解析](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⑥组织液。(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3)人体②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①淋巴、⑥组织液。④血浆和⑥组织液相比, 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4)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相对稳定。(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HCO -、HPO 2-3 4 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 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內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出现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16.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2)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___________。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__状态。(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进入血浆。[答案] 基本相同 差异较大 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 肝细胞受损 动态平衡 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 O2 毛细血管壁(或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解析](1)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但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远大于淋巴和组织液;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肺部组织水肿;(2)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说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肝酶从肝细胞中被释放,进入血液;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故血液成分的参考值都是一个变化范围;(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能够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会通过毛细血管或进入淋巴液后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1.2 内环境的稳态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理解内环境的稳态的概念及其实质; 生命活动。认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以及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意义。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3.尝试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的探究活动。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原因:(1)外因: 的变化。(2)内因: 活动的进行。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变化:各种化学成分和 。3.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实例:(1)pH: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还有 等。(2)体温:①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②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4.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作稳态。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6.稳态失调的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的。(1)外因: 过于剧烈。(2)内因:人体自身的 功能出现障碍。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8.正常 浓度和血液中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9.适宜的 和_ 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10.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存在 、 、 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存在 ;在生态系统水平,存在 等。(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人的体温及其变化(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维持体温的热量来源于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2)体温的变化规律:①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②人的体温一般不随实际气温变化而变化;③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动之中,但昼夜体温相差不超过 1℃;④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温也有差异。体温受性别、年龄、遗传、情绪等因素的影响。(3)意义: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①化学成分:内环境中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O2、CO2、尿素等各种成分的含量处于不断变化中,但保持相对稳定。如:正常人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PH:7.35~7.45②内环境的物理性质{温度:37℃左右渗透压:770kPa(37℃时)③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波动。(3)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知识点 02 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实验)1.实验原理: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2.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 pH稳定的。3.材料和用具(1)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动物血浆、用 2~5 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以上材料任选两种即可)。(2)试剂:pH=7 的磷酸盐缓冲液、自来水、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的 HCI(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的 NaOH(盛于滴瓶中)。(3)用具: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 烧杯、50mL 量筒、pH 计或 pH 试纸彩色铅笔、镊子等。4.实验流程5.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滴加酸或碱后,自来水的 H 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 pH 均能保持相对稳定。知识点 03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如图所示:(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肾功能衰竭会引起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知识点 04 内环境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保证了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变化较大的外部环境。(1)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是维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条件。(2)适宜的体温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PH:7.35~7.45内环境的物理性质 温度:37℃左右渗透压:770kPa(37℃时)2.对内环境稳态的正确认识:①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相对稳定的状态;②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或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题型示例 1】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B.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 37℃时约为 770kPa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考法 0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如图所示: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题型示例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成分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法 03 内环境的重要意义内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个系统的功能出现问题,其他系统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如果循环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体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及时、足量地送达,同时代谢废物无法及时运出体外,使代谢废物在体内大量堆积,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心律失常、供血不足、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精神萎靡、浑身酸痛等现象。【题型示例 3】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05 深层记忆(一) 稳态调节的理解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二) 稳态调节的机理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H+2 等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06 强化训练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的内环境是一种类似海水的盐溶液,说明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B.内环境中的细胞通过多个系统和器官才能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胃内的 pH 可以发生很大变化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2.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亦称低原反应。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氧气、二氧化碳一样,血红蛋白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不会发生变化C.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携带氧气的功能增强D.低原反应发生后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调节下,机体会立即恢复正常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D.感染 HIV 后,机体细胞毒性 T 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内环境才可能维持稳态C.机体内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不会紊乱5.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6.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 pH 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 HCl 或 NaOH 溶液,摇匀后,再用 pH 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 pH 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pH 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pH 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 稳定不变7.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 pH 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 pH 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D.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清洗,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8.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之一C.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保持不变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不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不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9.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等条件下,内环境稳态经常会遭受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失重条件下,血浆、组织液等体液的分布改变导致宇航员面部浮肿B.只要保证宇航员的血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正常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C.宇航员体育锻炼会消耗自身能源物质,不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10.上火,是中医术语,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其中“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火”的实质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失调B.“实火”只会由外部因素引发C.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可一定程度缓解上火症状D.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B.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CO2 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适应任何环境12.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 0.5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13.血清是由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以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下图是某人的血清化验报告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代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TBA 总胆汁酸 2.4 0.1—12μmol/LBUN 尿素氮 4.13 1.43—7.14μmol/LCREA 肌酐 70 35—97μmol/LBUN/Scr 尿素氮/肌酐 0.06UA 尿酸 306 170—428μmol/LTCH 总胆固醇 3.73 0—5.17μmol/LTG 甘油三脂 0.78 0—2.3μmol/LHDL 高密度脂蛋白 1.09 0.91—2.74μmol/LLDL 低密度脂蛋白 2.39 0—0.1μmol/LAPOA 载脂蛋白 A 1.19 1—1.6μmol/LAPOB 载脂蛋白 B 0.82 0.6—1.2μmol/LGLU 葡萄糖 4.83 3.89—6.11μmol/LA.该报告单所显示各项数据均符合健康标准B.该报告单未包含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数据C.若项目检测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便可确定被检测人患相应疾病D.该报告单中的参考值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14.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和少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调节网络。1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____________。(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②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 ________和[ ] 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HCO —3 、HPO 2—4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 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16.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2)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___________。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__状态。(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进入血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内环境的稳态(原卷版).pdf 1.2内环境的稳态(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