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体会细胞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与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了解血浆、组织 以生存的内环境。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概述机 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的物质交换。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体液:人体内各种以 为基础的液体,统一称之为体液。2.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 、 、 等。3.体液之间关系:4.内环境: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 的参与,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 的形成和维持。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 、 。(1)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 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 ,对水的吸引力越 ,即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37℃时,血浆渗透压为 770kPa,相当于 的渗透压。(2)血浆中酸碱度 ,调节的物质: 。(3)温度: 。(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如下: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2)内环境各组分的关系如图所示:①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②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知识点 0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1)水:血浆中水最多,约为 90%(2)各种无机盐离子(约为 1%);Na+、K+、Ca2+、Cl-、HCO -、HPO 2-3 4 的含量最多(3)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约为 7%~9% )、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甘酸、维生素等。(4)气体:以 O2和 CO2最为重要。(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6)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除 CO2外,还有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物质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淋巴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含量较多,且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经淋巴进人血液。知识点 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日。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但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与 K+有关。2.酸碱度(1)范围: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2)影响因素:主要是细胞代谢和饮食。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酸性物质(CO2、乳酸等)进人血液,会使血浆 pH 暂时下降;饮食摄入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也会引起血浆 pH 的小幅度变动。(3)调节机制:通过缓冲物质进行调节。血浆 pH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物质有关。3.温度(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2)剧烈运动或病理状态下,人的体温会有所上升。人体温度的相对稳定与多种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在 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其活性。(3)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知识点 0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1)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O2等分别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新陈代谢。(2)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先进入组织液,再被吸收进血浆,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从而排出体外。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各组分的关系1.内环境各组分的关系如图所示: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内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①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入;成分来源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②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吸收而来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低 蛋白质含量低生活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联系 ①三者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②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题型示例 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③物质交换的关系与③②之间不同,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B.①②③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既受外界环境影响,也与细胞代谢有关C.①②③的基本化学成分相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D.③与①相比,③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①考法 02 内环境的成分1.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方法(1)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的成分,若是,则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氧气、二氧化碳、激素和代谢废物等:)(2)二看是否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壁上,若是,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载体蛋白等。)(3)三看是否只存在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道中,若是,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和汗液等。)2.内环境中能发生和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1)内环境中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内环境中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题型示例 2】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胰岛素、CO2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O2、葡萄糖C.麦芽糖、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考法 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但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与 K+有关。2.血浆 pH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物质有关。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在 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其活性。【题型示例 3】同学甲认为爱吃肉类食物的人易形成“酸性体质”,因为肉类食物被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同学乙则对此持反对意见。他给出以下理由,其中分析合理的是( )A.多余的 H+可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B.血浆 pH 升高时,细胞内的 H+进入内环境来调节 pHC.血浆 pH 降低时,H+进入细胞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与 H+结合使血浆 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05 深层记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如下图:(二) 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 2 个“认清”1.认清 4 类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2.认清 4 类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06 强化训练1.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 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 pH 稳定在 7.35~7.45D.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2.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 pH 会迅速降低,但由于 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 pH 会维持相对恒定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C.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3.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 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I 表示的系统是呼吸系统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5.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Na+、HPO2-4 、葡萄糖、氨基酸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胃蛋白酶D.O2、CO +2、血红蛋白、H6.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为 CO2和 H2O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D.抗原与某种抗体特异性结合7.如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共同组成内环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B.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①中获得氧气C.葡萄糖、尿素可以存在于①中D.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葡萄糖含量有关8.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 HCO -3 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B.A 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总量减少C.血液中的 HCO -3 /H2CO3是细胞呼吸的产物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 pH 有下降的趋势9.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①②③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可表示细胞所需要的 O2、养料,⑤可表示代谢产生的 CO2等废物C.过程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恒定不变就是稳态10.如图是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示意图,a、b 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端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组织液B.图中 a 可能是 O2,b 可能是肌糖原C.若 a 表示蛋白质,则可能出现局部水肿的现象D.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11.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部分结构与功能如图所示,①-⑤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需氧呼吸产生的 ATP 用于③过程K+的转运B.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用于其他物质的转运C.⑤过程属于易化扩散D.血液流经肺泡细胞组织时,气体 A 和 B 分别是CO2和O212.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细胞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B.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与该处的组织液相近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淋巴减少D.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后可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淋巴管13.某同学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长跑后,感觉全身酸痛,并大量出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应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平衡与体温平衡B.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C.由于糖的消耗, 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当人体内环境 pH 失衡时,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14.已知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流经内环境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被细胞利用需经过的内环境是图乙中所示的[ ]_________和[ ]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填图乙中标号)。(2)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后,与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直接相关的有循环系统、[ ]_________和[ ]_________系统。若其代谢终产物中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将导致细胞外液的 pH_________,此时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发挥作用,使内环境维持稳定。(3)图甲中②和④对应图乙中的相应物质,则a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b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4)④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经过_________层细胞膜。(5)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的媒介。1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 、 B 、 C 、 D 表示四种体液,图 1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物质,图 2 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系统。请据图回答:(1)图 1 的 A~D 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 1 的 C 中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导致水肿。(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图 2 中,食物经①④到组织细胞中利用、气体经②④⑤能实现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依赖的系统有 ______________。16.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 ACTH 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A 组 ACTH(79 例) 3 个月 4.1~9.6 1.1~2.9 1.1~2.9B 组 地塞米松(79 例) 3 个月 5.1~7.1 3.3~4.9 5.1~9.8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细胞生活的环境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体会细胞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与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了解血浆、组织 以生存的内环境。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概述机 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的物质交换。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体液:人体内各种以 水 _为基础的液体,统一称之为体液。2.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 血浆 _、 组织液 、 淋巴液 等。3.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液4.内环境: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直接与 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 各个系统 的参与,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 内环境 的形成和维持。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 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 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 大 ,即溶液渗透压越 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 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 770kPa,相当于 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2)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 ,调节的物质: HCO -3 、H2CO3 。(3)温度: 37℃左右 。(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1. 什 么 是 内 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2.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如下: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2)内环境各组分的关系如图所示:①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②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知识点 0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1)水:血浆中水最多,约为 90%(2)各种无机盐离子(约为 1%);Na+、K+、Ca2+、Cl-、HCO -3 、HPO 2-4 的含量最多(3)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约为 7%~9% )、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甘酸、维生素等。(4)气体:以 O2和 CO2最为重要。(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6)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除 CO2外,还有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物质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淋巴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含量较多,且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经淋巴进人血液。知识点 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日。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但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与 K+有关。2.酸碱度(1)范围: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2)影响因素:主要是细胞代谢和饮食。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酸性物质(CO2、乳酸等)进人血液,会使血浆 pH 暂时下降;饮食摄入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也会引起血浆 pH 的小幅度变动。(3)调节机制:通过缓冲物质进行调节。血浆 pH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物质有关。3.温度(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2)剧烈运动或病理状态下,人的体温会有所上升。人体温度的相对稳定与多种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在 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其活性。(3)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知识点 0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1)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O2等分别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新陈代谢。(2)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先进入组织液,再被吸收进血浆,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从而排出体外。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各组分的关系1.内环境各组分的关系如图所示: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内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①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入;成分来源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②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吸收而来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低 蛋白质含量低生活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联系 ①三者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②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题型示例 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③物质交换的关系与③②之间不同,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B.①②③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既受外界环境影响,也与细胞代谢有关C.①②③的基本化学成分相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D.③与①相比,③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①[答案]D.[解析]A、①③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可以进行物质的相互交换,而③②之间隔着毛细淋巴管并且组织液能进入淋巴管内形成淋巴,但是淋巴不能通过淋巴管进入组织液,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A 正确;B、①②③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过敏原等,也与细胞代谢有关,如呼吸作用,B 正确;C、①②③的基本化学成分相近,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C 正确;D、①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③与①相比,③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低于①,D 错误。故选 D。考法 02 内环境的成分1.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方法(1)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的成分,若是,则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氧气、二氧化碳、激素和代谢废物等:)(2)二看是否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壁上,若是,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载体蛋白等。)(3)三看是否只存在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道中,若是,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和汗液等。)2.内环境中能发生和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1)内环境中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内环境中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题型示例 2】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胰岛素、CO2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O2、葡萄糖C.麦芽糖、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答案]A.[解析]A、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各种激素、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血浆蛋白、CO2和 O2,A 符合题意;B、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 不符合题意;C、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 不符合题意;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考法 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但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与 K+有关。2.血浆 pH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物质有关。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在 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其活性。【题型示例 3】同学甲认为爱吃肉类食物的人易形成“酸性体质”,因为肉类食物被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同学乙则对此持反对意见。他给出以下理由,其中分析合理的是( )A.多余的 H+可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B.血浆 pH 升高时,细胞内的 H+进入内环境来调节 pHC.血浆 pH 降低时,H+进入细胞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与 H+结合使血浆 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答案]D.[解析] A、H+被吸收后进入内环境,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 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H+不会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A 错误; B、血浆 pH 升高时,细胞内的 H+不会进入内环境,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以维持血浆中 pH 的相对稳定,B 错误; C、血浆 pH 降低时,H+不会进入细胞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酸性物质会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钠盐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随呼吸排出,以维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C 错误; 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使血浆 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D 正确。故选 D。05 深层记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如下图:(二) 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 2 个“认清”1.认清 4 类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2.认清 4 类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06 强化训练1.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 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 pH 稳定在 7.35~7.45D.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答案]A.[解析]A、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浓度依次下降,故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A 错误;B、甲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细胞膜,细胞膜为单层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故需要穿过两层磷脂分子,B 正确;C、人的血液 pH 通常在 7.35~7.45 之间变化,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血浆 pH 保持动态平衡,C 正确;D、由图中物质交换关系可知,甲与细胞内液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与乙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故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D 正确。故选 A。2.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 pH 会迅速降低,但由于 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 pH 会维持相对恒定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C.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答案]A.[解析]A、肌肉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③血浆后,pH 会迅速降低,但会与血浆中的 NaHCO3发生作用,使③血浆的 pH 维持相对恒定,A 正确;B、组织胺会使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⑤组织液中液体增多,即组织水肿,B错误;C、氧气由②向⑤处进行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C 错误;D、 ③血浆与⑤组织液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更多,⑤中蛋白质较少,D 错误。故选 A。3.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淋巴和组织液,C 正确。故选 C。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 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I 表示的系统是呼吸系统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答案]C.[解析]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A 错误;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 错误;C、②表示肾小管与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I 是呼吸系统,C 正确;D、内环境与 I 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D 错误。故选 C。5.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Na+、HPO2-4 、葡萄糖、氨基酸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胃蛋白酶D.O2、CO2、血红蛋白、H+[答案]A.[解析] A、Na+、HPO 2-4 、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正确; 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错误; C、胃蛋白酶在消化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错误;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错误。故选 A。6.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为 CO2和 H2O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D.抗原与某种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A、丙酮酸氧化分解为 CO2和 H2O 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 错误;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内进行,B 错误;C、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在肠道外环境,C 错误;D、抗原与某种抗体特异性结合在内环境进行,D 正确。故选 D。7.如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共同组成内环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B.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①中获得氧气C.葡萄糖、尿素可以存在于①中D.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葡萄糖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A、图中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三者共同组成内环境,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A 错误;B、肝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从①中获得氧气,B 错误;C、葡萄糖是营养物质、尿素是代谢废物,因此葡萄糖、尿素都可以存在于①组织液中,C 正确;D、③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D 错误。故选 C。8.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 HCO -3 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B.A 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总量减少C.血液中的 HCO -3 /H2CO3是细胞呼吸的产物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 pH 有下降的趋势[答案]B.[解析]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有氧呼吸供能不能完全满足能量需求,无氧呼吸增强导致乳酸增加,故其血液中乳酸含量明显增加,A 正确;B、A 点后有氧呼吸也增强,产生的CO2总量增加,B错误;C、当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 H2CO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与 H2O 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生成HCO -3 ,C 正确;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 pH 有下降的趋势,但 HCO -3 /H2CO3 能调节内环境 pH,将其稳定在 7.35-7.45 之间,D 正确。故选 B。9.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①②③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可表示细胞所需要的 O2、养料,⑤可表示代谢产生的 CO2等废物C.过程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恒定不变就是稳态[答案]D.[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 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 正确;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错误。故选 D。10.如图是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示意图,a、b 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端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组织液B.图中 a 可能是 O2,b 可能是肌糖原C.若 a 表示蛋白质,则可能出现局部水肿的现象D.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答案]B.[解析]A、肝脏可吸收血浆中的血糖用于生命活动,也可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小肠上皮细胞可吸收血浆中的血糖用于生命活动,也可吸收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补充血糖,因此,动脉端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组织液,A 正确;B、氧气进入组织液中,为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供能,肌糖原不可再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中,B 错误;C、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使细胞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C 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毛细血管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D 正确。故选 B。11.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部分结构与功能如图所示,①-⑤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需氧呼吸产生的 ATP 用于③过程K+的转运B.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用于其他物质的转运C.⑤过程属于易化扩散D.血液流经肺泡细胞组织时,气体 A 和 B 分别是CO2和O2[答案]C.[解析]A、人体成熟红细胞线粒体退化消失,因此红细胞进行厌氧呼吸,A 错误;B、载体具有专一性,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一般不可用于其他物质的转运,B 错误;C、⑤过程借助于水分子通道蛋白,属于易化扩散,C 正确;D、血液流经肺泡细胞组织时,进入的气体 A 为 O2,出去的气体 B 为 CO2 ,D错误。故选 C。12.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细胞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B.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与该处的组织液相近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淋巴减少D.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后可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淋巴管[答案]C.[解析]A、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A 正确;B、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基本相近,B 正确;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入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吸水引起压力增大,组织液与淋巴的压力差增大,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增加,从而使得淋巴增多,C 错误;D、内皮细胞之间有缝隙,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该缝隙进入淋巴管,D正确。故选 C。13.某同学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长跑后,感觉全身酸痛,并大量出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应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平衡与体温平衡B.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C.由于糖的消耗, 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当人体内环境 pH 失衡时,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答案]A.[解析]A、由于出汗会丢失盐分,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所以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A 正确;B、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只能起到能量的补充,B 错误;C、糖的消耗,可通过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浆渗透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C 错误;D、人体内环境 pH 失衡时,酶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D 错误。故选 A。14.已知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流经内环境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被细胞利用需经过的内环境是图乙中所示的[ ]_________和[ ]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填图乙中标号)。(2)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后,与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直接相关的有循环系统、[ ]_________和[ ]_________系统。若其代谢终产物中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将导致细胞外液的 pH_________,此时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发挥作用,使内环境维持稳定。(3)图甲中②和④对应图乙中的相应物质,则a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b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4)④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经过_________层细胞膜。(5)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的媒介。[答案](1) ④血浆 ③组织液 ①③(2) B 呼吸系统 C 泌尿 下降 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酸碱缓冲物质)(3) ①淋巴液 ③组织液(4)3(5)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解析](1)葡萄糖需要被图乙中④血浆运输,然后通过③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分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①淋巴和③组织液。(2)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后,其代谢终产物 CO2需要通过循环系统、[B]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呼吸的代谢产物水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和[C]泌尿系统才能排出体外。若其代谢终产物中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将导致细胞外液的 pH 下降,此时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将发挥作用,使内环境维持稳定。(3)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 a 是图乙中的[①]淋巴液,b 是图乙中的[③]组织液。(4)④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经过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一层膜,共3 层细胞膜。(5)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1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 、 B 、 C 、 D 表示四种体液,图 1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物质,图 2 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系统。请据图回答:(1)图 1 的 A~D 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 1 的 C 中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导致水肿。(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图 2 中,食物经①④到组织细胞中利用、气体经②④⑤能实现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依赖的系统有 ______________。[答案](1)C 组织液(2)增多(3) 不会 内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缓冲对(4)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解析](1)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题图 1A~D 中 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 A 血浆渗透压下降,C 组织液渗透压高,引起C 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内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缓冲对,可以中和食醋中的酸性物质。(4)图 2 中,食物经①④到组织细胞中利用,主要依赖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和④循环系统;而经过②④⑤能实现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依赖的系统是③呼吸系统和④循环系统。16.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 ACTH 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A 组 ACTH(79 例) 3 个月 4.1~9.6 1.1~2.9 1.1~2.9B 组 地塞米松(79 例) 3 个月 5.1~7.1 3.3~4.9 5.1~9.8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属于 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 (3) 组织液 血浆 CTH 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ACTH 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解析] (1)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脑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ACTH 的治疗效果,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经过治疗三个月后,ACTH 治疗组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且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组,因此可以判断,CTH 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且 ACTH 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原卷版).pdf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