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 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 2.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盐平衡的调节等。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 3.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运动的调节。 的调节等。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体液调节概念: 激素 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递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体液调节范围:一些低等动物只有 体液调节 。3.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体液和神经调节 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中枢神经 的调节。6.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 影响神经系统 的发育和功能。7.体温的调节:热量的主要来源: 代谢产热 。8.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 脑、肝脏 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9.运动时, 骨骼肌 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10.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皮肤 ,其散热主要通过 辐射 、传导、 对流 以及 蒸发 的方式进行的。1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① 冷觉 ;② 少 ;③ 骨骼肌 ;④ 增加 。12.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① 热觉 ;② 下丘脑体温 ;③ 舒张 ;④ 增加 。1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 有限 的。14.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来源 ① 饮水 ;②食物中所含的水;③人体 代谢 产生的水去路 ① 排尿 ;②汗液; 呼吸 ;④粪便15.人体内的无机盐存在形式:大多以 离子 形式存在。16.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 食盐 ,几乎全部由 小肠 吸收,主要经 肾 随 尿 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17.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抗利尿 ,从而促进肾小管 和 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18.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醛固酮 ,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 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19.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 神经、激素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 尿量和尿成分 实现的。(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有什么区别?神经调节过程是兴奋沿反射弧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所以速度快而且作用范围准确,维持的时间短。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因为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起作用的,所以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但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体温和水盐平衡是如何保持的?体温调节的过程:通过神经一体液的反馈调节,机体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体温的恒定。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水盐平衡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如何协调的?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 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 CO2)等),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CO2的调节作用传导兴奋 传导兴奋血液中的 CO2———→化学感受器—— —→延髓呼吸中枢—— —→呼吸肌,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2)在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送化学物质的体液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在激素调节过程中,传送激素的体液主要是血浆。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调节方式 反射 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神经调节过程是兴奋沿反射弧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所以速度快而且作用范围准确,维持的时间短。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因为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起作用的,所以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但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2)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知识点 02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1.体温的调节(1)机体的产热与散热(2)体温调节过程①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②不论在低温环境还是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特别注意在高温环境中有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分泌的参与,最终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③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而且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既升高血糖浓度,又增加产热。④增加产热的两条途径(产热方式):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战栗。产热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热量。增加散热的两条途径:汗腺分泌加强,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⑤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时,就可能出现中暑或体温过低等症状。(3)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4)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渗透压调节)(1)水的来源和去路摄人量/ml 排出量/ml来自饮水 1200 由肾以尿液形式排出 15001000 由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 500来自食物300 由肺以呼出气体形式排出 400来自物质代谢由大肠以类便形式排出 100共计 2500 共计 2500(2)排出:多种途径。以水的排出为例,有肾排尿(主要途径)、皮肤排汗、肺呼出水蒸气、排便等。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3)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机体相对缺水:渗透压降低时,水则相对过剩。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③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④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量增加→尿量诚少。⑤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储藏于垂体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诚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4)Na+和 K+浓度对水盐平衡调节的影响①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 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②K+的浓度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③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④Na+和 K+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的,其排出特点分别是 Na+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 K+需求量较少,对 Na+需求量较大,因此人体内更容易缺 Na+,而病理状态(长期不进食)下则会缺 K+。⑤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调节方式 反射 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题型示例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而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等,A 正确;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能参与体液调节,如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B 错误;C、有些内分泌腺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除了参与体液调节以外,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D 错误。故选 A。考法 02 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过程(1)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机体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体温的恒定(如下图)。【题型示例 2】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舒张以增大血流量C.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多D.寒冷环境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等[答案]B.[解析]A、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收缩来增加产热,A 正确;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以减少散热,B 错误;C、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增加人体代谢,使产热增多,C 正确;D、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通过神经递质起作用)和体液调节(包括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共同来维持体温恒定,D 正确。故选 A。考法 03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它们的过程分别如下: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吸收,对 K+的排出。(2)无机盐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题型示例 3】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可促进对钠的重吸收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答案]C.[解析]A、锻炼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 正确;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更容易导致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因此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B 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 错误;D、运动过程中消耗了能量也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D 正确。故选 C。考法 04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作为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维持水盐平衡。(2)神经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3)效应器: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作为效应器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4)分泌功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分泌激素,被称作神经分泌细胞,如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5)传导兴奋:下丘脑可以将兴奋传至更高级的中枢一大脑皮层,进而形成相应的感觉,如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进而主动饮水。2.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位于脑的底部,主要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一方面可以调节相应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相应的激素,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相应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题型示例 4】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 ABC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 CD 都由垂体合成、释放C.激素 BC 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答案]D.[解析]A、激素 A 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激素 C 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激素 B 的调节,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激素 B 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D 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四种激素的功能不同,其空间结构不相同,A 错误;B、激素 D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 错误;C、激素 B 作用的靶细胞为垂体,激素 C 可作用于甲状腺或性腺,因此激素 B、C 作用的靶细胞不同,C 错误;D、四种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D 正确。故选 D。05 深层记忆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NO、CO、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起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3.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2)不论在低温环境还是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3)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而且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既升高血糖浓度,又增加产热。4.水平衡调节(1)神经调节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相关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相关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相关神经→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增加饮水)。②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过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或减少)。(2)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增多(或减少)→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或减少)→尿量减少(或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或升高)。(3)参与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增加其对水的重吸收。5.生命活动调节模型及分析(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a、b、c、d、e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 a、b、c、d、e 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 a 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 b(抗利尿激素),并由 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 d(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b、c、d、e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06 强化训练1.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C.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属神经调节,调节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A 错误;B、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正确;C、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其过程与图三相符,C正确;D、图二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具有调节速度快的特点,D 正确。故选 A。2.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B.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C.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D.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但有时可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A、神经递质绝大多数需要囊泡运输,但一氧化氮(一种神经递质)是气体,它能够扩散通过细胞膜,因此它无法被储存在突触小泡中,A 错误;B、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可通过体液传送,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B 正确;C、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中有下丘脑和垂体,但不能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在细胞膜上,C 错误;D、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不能提供能量,D 错误。故选 B。3.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多项比赛中获得金牌为国争光。下列关于运动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中参与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CO2等B.完成动作时,神经调节表现出准确、持续时间短的作用特点C.冰雪环境中人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运动中血糖保持稳定,与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A、运动员各种技术动作和内脏活动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另外运动过程中,呼吸运动加快,血液中 CO2浓度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A 正确;B、神经调节表现出准确、持续时间短的作用特点,因而运动员能精确做好各种动作,B 正确;C、人体体温调节是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冰雪环境中人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也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结果,C 错误;D、运动中血糖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随着运动的进行,血糖浓度下降,此时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从而维持了血糖平衡,D 正确。故选 C。4.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用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通过 C→D→E 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A、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做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 正确;B、血糖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 C→D→E 来实现,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参与,符合 A→B→C→D→E 所代表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 错误;D、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D正确。故选 C。5.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 10℃~40℃之间,温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 36℃~47℃之间,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A 错误;B、据图可知,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B 错误;C、据图可知,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C 错误;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 正确。故选 D。6.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答案]A.[解析]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以增加产热,A 错误;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 正确;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速细胞代谢(促进物质分解)以增加产热,C 正确;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等属于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 正确。故选 A。7.冬泳是指在冬季的低温水域中的游泳活动,具有增强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下列有关冬泳时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产生在大脑皮层B.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元调节肾上腺、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的相应活动C.在冬泳的整个过程中,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当结束冬泳回到岸上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相应减少[答案]C.[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产生在大脑皮层,A 正确;B、根据体温调节的过程可知,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都受到来自下丘脑的传出神经元的支配,B 正确;C、冬泳过程中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散热量与产热量大致相等,C 错误;D、当结束冬泳回到岸上后,环境温度升高,机体散热减少,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量也会减少,D 正确。故选 C。8.2021 年 5 月,受极端寒冷天气影响,在甘肃白银举行的山地越野马拉松比赛中多名选手由于失温而死亡。“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 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律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下降B.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C.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应急反应,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A、人体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A 正确;B、在寒冷刺激下,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经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引起骨骼肌的战栗,增加产热,因此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B 正确;C、寒冷条件刺激下,机体通过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促进组织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C 正确;D、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D 错误。故选 D。9.短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体内生理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 pH 会大幅降低B.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答案]C.[解析]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 pH 值可以维持相对稳定,A 错误;B、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失水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错误;C、由于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 正确;D、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D 错误。故选 C。10.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出入神经元的方式不同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有关,而与无机盐如 Na+无关C.若饮食中摄入 NaCl 太多,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K+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从而产生静息电位[答案]A.[解析]A、Na+在神经元内浓度低,神经元外浓度高,故 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排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C、若饮食中摄入 NaCl 太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C 错误;D、K+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高,K+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神经元,从而产生静息电位,D 错误。故选 A。11.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 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 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 3 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D.[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 0.5h 时饮水,1.5h 时曲线达到最高峰,由此可知饮清水后约 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A 正确;B、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饮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尿量增加,饮清水后约 0.5 小时,尿生成速率上升,因此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 正确;C、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在 3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C 正确;D、3h 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D 错误。故选 D。12.2022 年“春晚”上,我国宇航员在“天宫向”全国人民拜年。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出现多尿、面部和上身浮肿、太空“晕车”等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空“晕车”可能与前庭器的功能有关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全身体液的再分布有关C.多尿的原因是太空中航天员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在微重力环境中,航天员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C.[解析]A、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太空“晕车”可能与前庭器的功能有关 ,A 正确;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全身体液的再分布有关,导致了面部和上身的体液含量高于在地球的时候,出现了轻微的组织水肿,B 正确;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多尿的原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 错误;D、在微重力环境中,航天员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 正确。故选C。13.如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 X、Y 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代表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激素③的分泌会受到 X 处细胞释放的激素的调节C.激素④的靶器官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D.X、Y 代表的内分泌器官分别是垂体、下丘脑[答案]D.[解析]A、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A 正确;B、③是甲状腺激素,会受到 X 下丘脑处细胞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级调节,B 正确;C、④应该是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C 正确;D、X 表示下丘脑,Y 表示垂体,D 错误。故选 D。14.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种,中枢性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肾性尿崩症是有关器官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下降所致。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多尿、口渴、低渗尿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所致B.肾性尿崩症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受体缺乏所致C.尿崩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往往高于正常人体D.尿崩症患者均可以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答案]D.[解析]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因而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所致,A 正确;B、如果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上抗利尿激素的受体缺乏,则会导致其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发生肾性尿崩症,B 正确;C、尿崩症患者有多尿的症状,细胞外液中大量水分被排出,从而导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 正确;D、中枢性尿崩症可以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但肾性尿崩症不能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D 错误。故选 D。15.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腺体 A 能分泌含碘的激素,则腺体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若信号刺激是低温,则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除了激素甲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等参与。(2)若信号刺激是由食物过咸引起的,则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若信号刺激是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引起的,则激素丙是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答案](1) 甲状腺 肾上腺素(2)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3) 胰岛 B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解析](1)含碘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为甲状腺激素,腺体 A 为甲状腺。低温条件下,为了保持温度恒定,需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促进产热增加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2)食物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参与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激素乙为抗利尿激素,其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3)大量食用糖导致血糖升高,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 其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16.人体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可随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如图乙所示,乙酰胆碱(A-C)可作为突触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c、d 是肺牵张反射弧的组成部分,b 是__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A”、“C”或“E”)。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受体与 A-C 结合后,改变后膜对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导致后膜产生________________。毒扁豆碱可以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3)若让受试者对一个密闭气囊反复呼吸一定量的空气,随时间推移呼吸会加深、加快。为探究引起呼吸显著变化是由于气囊内 CO2浓度升高引起,还是由于 O2浓度降低引起,进行了 A、B 两组实验。A 组:气囊内装入空气,确保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当 CO2浓度增加到 3%,O2浓度减少到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 CO2浓度增到 5.6%,O2浓度减少到 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B 组:气囊内装入空气,同时用钠石灰把呼吸排出的 CO2吸收,确保 CO2浓度几乎为 0 并且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O2浓度减少到 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①由此可以得出:呼吸的增强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②若实验增设 C 组: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4)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 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________________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这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答案](1) 反射中枢##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2) C 胞吐 突触间隙 离子 动作电位 兴奋(3) CO2浓度升高 O2(4) 大脑皮层 体液和神经 正反馈[解析](1)由图甲可知,a 上有神经节,则 a 为传入神经,则 b 为反射中枢(神经中枢),c 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2)根据图示可知,A-C 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很快被分解成 A 和 C,其中 C 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可知C 能循环利用。物质 E 是线粒体产生的 ATP。乙酰胆碱(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为胞吐。 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根据图示可知,D 酶能分解 A-C,D 酶失活将导致 A-C 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而 A-C 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 D 酶失活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持续兴奋。(3)①A 组的实验结果为:当 CO2浓度增加到 3%,O2浓度减少到 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 CO2浓度增到 5.6%,O2浓度减少到 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B 组的实验结果为:O2浓度减少到 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因此呼吸的增强是由于 CO2浓度升高引起的。②A 组实验中 O2浓度较低,故可增设 C 组,在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 O2,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 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说明引起呼吸显著变化确实是由于气囊内 CO2浓度升高引起。(4)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 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的 CO2刺激呼吸中枢体现了体液调节,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体现了神经调节,故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体液和神经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因此这属于正反馈调节。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0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 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 2.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盐平衡的调节等。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 3.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运动的调节。 的调节等。02 吃透教材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1.体液调节概念: 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体液调节范围:一些低等动物只有 。3.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作用途径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 短暂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的调节。6.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 的发育和功能。7.体温的调节:热量的主要来源: 。8.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 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9.运动时, 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10.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其散热主要通过 、传导、 以及 的方式进行的。1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① ;② ;③ ;④ 。12.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① ;② ;③ ;④ 。1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 的。14.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来源 ① ;②食物中所含的水;③人体 产生的水去路 ① ;②汗液; ;④粪便15.人体内的无机盐存在形式:大多以 形式存在。16.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 ,几乎全部由 吸收,主要经 随 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17.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从而促进 和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18.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促进 对 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19.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 实现的。(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有什么区别?体温和水盐平衡是如何保持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如何协调的?03 知识精讲知识点 0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 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 CO2)等),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CO2的调节作用传导兴奋 传导兴奋血液中的 CO2———→化学感受器—— —→延髓呼吸中枢—— —→呼吸肌,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2)在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送化学物质的体液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在激素调节过程中,传送激素的体液主要是血浆。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调节方式 反射 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神经调节过程是兴奋沿反射弧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所以速度快而且作用范围准确,维持的时间短。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因为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起作用的,所以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但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2)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知识点 02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1.体温的调节(1)机体的产热与散热(2)体温调节过程①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②不论在低温环境还是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特别注意在高温环境中有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分泌的参与,最终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③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而且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既升高血糖浓度,又增加产热。④增加产热的两条途径(产热方式):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战栗。产热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热量。增加散热的两条途径:汗腺分泌加强,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⑤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时,就可能出现中暑或体温过低等症状。(3)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4)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渗透压调节)(1)水的来源和去路摄人量/ml 排出量/ml来自饮水 1200 由肾以尿液形式排出 15001000 由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 500来自食物300 由肺以呼出气体形式排出 400来自物质代谢由大肠以类便形式排出 100共计 2500 共计 2500(2)排出:多种途径。以水的排出为例,有肾排尿(主要途径)、皮肤排汗、肺呼出水蒸气、排便等。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3)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机体相对缺水:渗透压降低时,水则相对过剩。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③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④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量增加→尿量诚少。⑤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储藏于垂体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诚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4)Na+和 K+浓度对水盐平衡调节的影响①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 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②K+的浓度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③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④Na+和 K+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的,其排出特点分别是 Na+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 K+需求量较少,对 Na+需求量较大,因此人体内更容易缺 Na+,而病理状态(长期不进食)下则会缺 K+。⑤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04 题型考法考法 0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调节方式 反射 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题型示例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而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考法 02 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过程(1)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机体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体温的恒定(如下图)。【题型示例 2】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舒张以增大血流量C.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多D.寒冷环境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等考法 03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它们的过程分别如下: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吸收,对 K+的排出。(2)无机盐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题型示例 3】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可促进对钠的重吸收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考法 04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作为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维持水盐平衡。(2)神经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3)效应器: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作为效应器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4)分泌功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分泌激素,被称作神经分泌细胞,如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5)传导兴奋:下丘脑可以将兴奋传至更高级的中枢一大脑皮层,进而形成相应的感觉,如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进而主动饮水。2.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位于脑的底部,主要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一方面可以调节相应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相应的激素,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相应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题型示例 4】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 ABC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 CD 都由垂体合成、释放C.激素 BC 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05 深层记忆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NO、CO、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起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3.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2)不论在低温环境还是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3)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而且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既升高血糖浓度,又增加产热。4.水平衡调节(1)神经调节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相关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相关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相关神经→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增加饮水)。②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过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或减少)。(2)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增多(或减少)→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或减少)→尿量减少(或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或升高)。(3)参与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增加其对水的重吸收。5.生命活动调节模型及分析(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a、b、c、d、e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 a、b、c、d、e 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 a 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 b(抗利尿激素),并由 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 d(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b、c、d、e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06 强化训练1.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C.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属神经调节,调节速度最快2.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B.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C.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D.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但有时可提供能量3.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多项比赛中获得金牌为国争光。下列关于运动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中参与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CO2等B.完成动作时,神经调节表现出准确、持续时间短的作用特点C.冰雪环境中人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运动中血糖保持稳定,与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密切相关4.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用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通过 C→D→E 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5.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6.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7.冬泳是指在冬季的低温水域中的游泳活动,具有增强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下列有关冬泳时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产生在大脑皮层B.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元调节肾上腺、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的相应活动C.在冬泳的整个过程中,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当结束冬泳回到岸上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相应减少8.2021 年 5 月,受极端寒冷天气影响,在甘肃白银举行的山地越野马拉松比赛中多名选手由于失温而死亡。“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 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律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下降B.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C.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应急反应,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9.短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体内生理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 pH 会大幅降低B.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10.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出入神经元的方式不同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有关,而与无机盐如 Na+无关C.若饮食中摄入 NaCl 太多,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K+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从而产生静息电位11.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 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 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 3 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12.2022 年“春晚”上,我国宇航员在“天宫向”全国人民拜年。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出现多尿、面部和上身浮肿、太空“晕车”等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空“晕车”可能与前庭器的功能有关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全身体液的再分布有关C.多尿的原因是太空中航天员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在微重力环境中,航天员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3.如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 X、Y 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代表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激素③的分泌会受到 X 处细胞释放的激素的调节C.激素④的靶器官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D.X、Y 代表的内分泌器官分别是垂体、下丘脑14.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种,中枢性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肾性尿崩症是有关器官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下降所致。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多尿、口渴、低渗尿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所致B.肾性尿崩症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受体缺乏所致C.尿崩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往往高于正常人体D.尿崩症患者均可以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15.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腺体 A 能分泌含碘的激素,则腺体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若信号刺激是低温,则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除了激素甲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等参与。(2)若信号刺激是由食物过咸引起的,则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若信号刺激是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引起的,则激素丙是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16.人体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可随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如图乙所示,乙酰胆碱(A-C)可作为突触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c、d 是肺牵张反射弧的组成部分,b 是__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A”、“C”或“E”)。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受体与 A-C 结合后,改变后膜对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导致后膜产生________________。毒扁豆碱可以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3)若让受试者对一个密闭气囊反复呼吸一定量的空气,随时间推移呼吸会加深、加快。为探究引起呼吸显著变化是由于气囊内 CO2浓度升高引起,还是由于 O2浓度降低引起,进行了 A、B 两组实验。A 组:气囊内装入空气,确保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当 CO2浓度增加到 3%,O2浓度减少到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 CO2浓度增到 5.6%,O2浓度减少到 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B 组:气囊内装入空气,同时用钠石灰把呼吸排出的 CO2吸收,确保 CO2浓度几乎为 0 并且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O2浓度减少到 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①由此可以得出:呼吸的增强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②若实验增设 C 组: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4)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 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________________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这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原卷版).pdf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