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3.2 内能(预习导学)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成为物体的内能。2.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即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 种类 、 结构、状态 等因素有关。 温度是内能改变的标志。(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大。(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 ,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知识点2.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①热传递的定义: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②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③内能传递的方向:从高温传向低温。④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⑤物理上用热量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那一部分内能的多少。所以,不能 说“物体热量多(或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①对物体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 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物体内能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③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改变。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功、热量和内能有相同的单位,都是焦 。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考点一、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2023秋 福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C.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其做了功【解答】解:A、内能的大小除了跟温度有关,还跟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热量一描述其多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2秋 宁化县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C错误;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2023秋 铁东区期中)冷水解冻是生活中将冻肉快速解冻的好方法,将冻肉放在冷水中,比自然放置解冻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内能为0B.冻肉在解冻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冻肉解冻过程中温度从冷水传向冻肉D.此过程中肉在5℃时比3℃时所含的热量多【解答】解:A、温度很低的冻肉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冻肉在解冻的过程中,冰会熔化,熔化吸热,故B正确;C、此过程中热量从冷水传向冻肉,传递的不是温度,故C错误;D、此过程中肉在5℃时比3℃时所含的内能多,热量不能用“含有”描述,故D错误。故选:B。考点二、做功改变内能(2023秋 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瓶内盛有少量的水,以便在瓶塞跳起时,有足够的水蒸气液化B.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水蒸气汽化成大量的水雾C.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雾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大量的空气液化成水雾【解答】解:A、瓶内盛有少量的水,水会蒸发为水蒸气,以便在瓶塞跳起时,有足够的水蒸气液化,故A正确;B、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水会汽化成大量的水蒸气,故B错误;CD、瓶塞跳起时,瓶内的空气膨胀对瓶塞做功,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故CD错误;故选:A。(2023秋 诸城市期中)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将神舟17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大气层中上升时,箭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火箭( )A.从大气层中的空气吸热B.克服空气阻力做功C.表面保护材料熔化吸热D.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解答】解:火箭在大气层中上升时,箭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火箭上升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克服空气摩擦做功,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火箭不会从大气层中吸热,表面保护材料熔化吸热和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都不会使箭体表面的温度升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秋 沭阳县校级期中)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解答】解:A、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燃烧,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故A正确;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B错误;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C错误;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无法证明有斥力,故D错误。故选:A。考点三、热传递改变内能(2023秋 邵阳期中)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解答】解:A、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属于克服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是内能发生了转移,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活塞对缸内气体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B。(2023秋 五莲县期中)如图所示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自热火锅。该自热火锅配有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石灰、活性炭、硅藻土、土和铝粉等。将发热包放到冷水中,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热上层食物。有关自热火锅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含有的热量增多B.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C.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发热包放到水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解答】解: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B、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故B正确;C、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A。(2023秋 宁远县期中)小明在家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他帮妈妈做饭时,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做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中,小明总结出下列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能闻到鸡蛋的香味是扩散现象B.打鸡蛋时有一些蛋清粘在蛋壳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炒鸡蛋时加盐鸡蛋很快就变咸,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缓慢D.炒鸡蛋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解答】解:A、煎鸡蛋时,闻到鸡蛋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打鸡蛋时有一些蛋清粘在蛋壳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C、炒鸡蛋时加盐鸡蛋很快就变咸,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D、炒鸡蛋时,鸡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故选:A。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 热量是过程量;温度、内能是状态量。2.单位区别:热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温度单位摄氏度(℃)。3.表述区别:温度只能说“是、降低、升高”;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含有,它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内能只能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了、传递了”。(2023秋 渭滨区期末)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形成高温“火球”进入黑障区(如图)。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A.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变热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北方的冬天,用暖气片来取暖【解答】解:“火球”的形成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生热形成的,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合题意;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变热,是通过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符合题意;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合题意;D、用暖气片来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23秋 蓝山县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子的运动越来越剧烈B.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解答】解:A、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其温度有关;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所以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变,故A错误;B、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也不一定升高,如把物体举高而做功时,其内能不变,温度不变,故B错误;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D、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C。(2023秋 上高县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内能为零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少【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高,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低,故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所含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2022秋 太和县期末)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冬季,可以看到居民在冰屋内的冰桌上吃火锅。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的火锅具有内能而冰桌没有内能B.热的火锅含有的热量比冰桌含有的热量多C.火锅中的食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D.火锅中的汤汁沸腾时,汤汁的温度、内能均不变【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冰桌也有内能,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火锅中的食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故C正确;D、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时,汤汁的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2023秋 佛山期末)《冬日田园杂兴》:枏础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如图甲中用地炉加热酒,锅内的热水和酒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和热水含有的热量相同B.酒从热水中吸热内能增大C.热水和酒之间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它们内能不同D.热水和酒温度相同后仍在发生热传递【解答】解: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B、酒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B正确;C、热水和酒之间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它们温度不同,故C错误;D、热水和酒温度相同后不再发生热传递,故D错误。故选:B。(2023秋 怀化期中)“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下面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B.水滴在荷叶上运动越快,它的内能也就越大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荷叶上的水滴呈球形,主要是表面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形成的【解答】解: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然在运动,故A错误。B、内能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故B错误。C、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D、荷叶上的水滴呈球形,主要是表面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2023秋 长沙期中)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C.现象:下压活塞,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解答】解: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该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无斥力,故B错误;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变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故C正确;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B。(2023秋 安溪县期中)如图为某手机的微泵液冷壳,内含2亿颗微胶囊的高性能相变材料PCM。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收热量,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 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解答】解: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机的内能。故答案为:熔化;热传递。(2023秋 英德市期中)神舟飞船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它像个“火球”,如图,是因为返回舱与大气摩擦,通过 的方式,使返回舱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实质是 能转化为内能。【解答】解: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返回舱的内能增大;使得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小,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返回舱的内能。故答案为:做功;增大;机械。(2023秋 于洪区期中)为了探究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小明利用注射器、数字温度传感器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探究。(1)如图甲,在注射器前端筒壁上钻一个小孔,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注射器内,用密封胶将小孔密封,读出此时温度传感器的示数;(2)如图乙,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注射口堵住,用力向左推动活塞,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说明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推动活塞过程中,小明感觉十分费力,证明分子间存在 力;(3)快速取下橡皮帽,注射口喷出“白气”,温度传感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解答】解:(2)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注射口堵住,用力向左推动活塞,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说明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推动活塞过程中,小明感觉十分费力,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快速取下橡皮帽,注射口喷出“白气”,温度传感器示数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答案为:(2)增大;斥;(3)变小;做功。(2023秋 台山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 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 能,这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解答】解:(1)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对里面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变大;(2)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故答案为:(1)增大;做功;(2)减小;降低;液化;机械;做功。(2020秋 榆次区期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热阻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R,式中λ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果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1;另一侧是低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2,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1)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2)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由此可知铜和塑料的导热系数大小:λ铜 λ塑料(填“>”“<”或“=”)。(3)如图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虚线标出的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 。【解答】解:(1)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电压,故B正确;(2)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说明塑料的传热性能差,根据题意知: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导热能力越强,所以铜的导热系数大于塑料的导热系数,即λ铜>λ塑料;(3)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减少相同,所以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故答案为:(1)B;(2)>;(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3.2 内能(预习导学)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成为物体的内能。2.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即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 种类 、 结构、状态 等因素有关。 温度是内能改变的标志。(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大。(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 ,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知识点2.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①热传递的定义: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②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③内能传递的方向:从高温传向低温。④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⑤物理上用热量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那一部分内能的多少。所以,不能 说“物体热量多(或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①对物体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 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物体内能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③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改变。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功、热量和内能有相同的单位,都是焦 。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考点一、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2023秋 福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C.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其做了功(2022秋 宁化县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2023秋 铁东区期中)冷水解冻是生活中将冻肉快速解冻的好方法,将冻肉放在冷水中,比自然放置解冻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内能为0B.冻肉在解冻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冻肉解冻过程中温度从冷水传向冻肉D.此过程中肉在5℃时比3℃时所含的热量多考点二、做功改变内能(2023秋 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瓶内盛有少量的水,以便在瓶塞跳起时,有足够的水蒸气液化B.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水蒸气汽化成大量的水雾C.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雾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大量的空气液化成水雾(2023秋 诸城市期中)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将神舟17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大气层中上升时,箭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火箭( )A.从大气层中的空气吸热B.克服空气阻力做功C.表面保护材料熔化吸热D.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2023秋 沭阳县校级期中)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考点三、热传递改变内能(2023秋 邵阳期中)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2023秋 五莲县期中)如图所示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自热火锅。该自热火锅配有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石灰、活性炭、硅藻土、土和铝粉等。将发热包放到冷水中,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热上层食物。有关自热火锅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含有的热量增多B.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C.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发热包放到水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023秋 宁远县期中)小明在家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他帮妈妈做饭时,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做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中,小明总结出下列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能闻到鸡蛋的香味是扩散现象B.打鸡蛋时有一些蛋清粘在蛋壳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炒鸡蛋时加盐鸡蛋很快就变咸,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缓慢D.炒鸡蛋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 热量是过程量;温度、内能是状态量。2.单位区别:热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温度单位摄氏度(℃)。3.表述区别:温度只能说“是、降低、升高”;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含有,它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内能只能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了、传递了”。(2023秋 渭滨区期末)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形成高温“火球”进入黑障区(如图)。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A.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变热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北方的冬天,用暖气片来取暖(2023秋 蓝山县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子的运动越来越剧烈B.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023秋 上高县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内能为零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少(2022秋 太和县期末)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冬季,可以看到居民在冰屋内的冰桌上吃火锅。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的火锅具有内能而冰桌没有内能B.热的火锅含有的热量比冰桌含有的热量多C.火锅中的食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D.火锅中的汤汁沸腾时,汤汁的温度、内能均不变(2023秋 佛山期末)《冬日田园杂兴》:枏础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如图甲中用地炉加热酒,锅内的热水和酒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和热水含有的热量相同B.酒从热水中吸热内能增大C.热水和酒之间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它们内能不同D.热水和酒温度相同后仍在发生热传递(2023秋 怀化期中)“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下面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B.水滴在荷叶上运动越快,它的内能也就越大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荷叶上的水滴呈球形,主要是表面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形成的(2023秋 长沙期中)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C.现象:下压活塞,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023秋 安溪县期中)如图为某手机的微泵液冷壳,内含2亿颗微胶囊的高性能相变材料PCM。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收热量,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 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2023秋 英德市期中)神舟飞船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它像个“火球”,如图,是因为返回舱与大气摩擦,通过 的方式,使返回舱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实质是 能转化为内能。(2023秋 于洪区期中)为了探究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小明利用注射器、数字温度传感器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探究。(1)如图甲,在注射器前端筒壁上钻一个小孔,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注射器内,用密封胶将小孔密封,读出此时温度传感器的示数;(2)如图乙,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注射口堵住,用力向左推动活塞,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说明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推动活塞过程中,小明感觉十分费力,证明分子间存在 力;(3)快速取下橡皮帽,注射口喷出“白气”,温度传感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2023秋 台山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 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 能,这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2020秋 榆次区期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热阻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R,式中λ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果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1;另一侧是低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2,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1)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2)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由此可知铜和塑料的导热系数大小:λ铜 λ塑料(填“>”“<”或“=”)。(3)如图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虚线标出的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 内能(预习导学)【2024秋人教九全物理高效完全备课】(原卷版).docx 13.2 内能(预习导学)【2024秋人教九全物理高效完全备课】(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