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速度的测量(知识梳理)-【学霸提优】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速度的测量(知识梳理)-【学霸提优】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专题复习】
1.长度的测量
※专题概述
长度的测量在中考中属于常考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刻度尺的读数、特殊方法测长度,难点是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适当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图中,A为错误的视线,B为正确的视线;
(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
3.长度的估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典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典例2如图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是   ,木块长度是   。
典例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
2.时间的测量
※专题概述
时间的测量是中考中的常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双刻度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600s(1h=60min)。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
典例1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短跑时间的是  
A.乙、丙和丁 B.只有甲和乙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典例2在田径运动会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2023年10月,浏阳市教育局在浏阳市体育中心组织了全市2023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径赛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B.径赛成绩可以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C.田赛测量工具是计时器
D.田赛成绩可以用“米”作为单位
典例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
3.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专题概述
1.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一是任意性原则。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二是方便些原则。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典例12024年4月21日,海军厦门舰停靠邮轮中心码头举办“城舰共建向海图强”开放日活动,中学生代表登舰参观,如图,如果说厦门舰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码头 B.行走的学生 C.楼房 D.舰上的旗杆
典例2如图所示,甲高铁上的乘客感觉到乙高铁正在向西行驶,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A.甲高铁静止,乙高铁向西行驶
B.乙高铁静止,甲高铁向东行驶
C.甲、乙高铁均向西行驶,但甲的速度更快
D.甲、乙高铁均向西行驶,但乙的速度更快
典例3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 向右运动,乙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 向左运动。
4.速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概述
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明确已知量的数值、单位和物理意义;
2.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选用符合题意的物理公式;
3.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意义不同,尤其注意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该段路程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之比。
典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时做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甲物体的速度为
B.乙物体在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
C.在时,甲物体比乙物体多运动了
D.两物体在时,甲比乙运动路程少
典例2小榆和小月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她们一起分别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小榆到达公园用了,小月到达公园了,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  
A. B. C. D.
典例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乙的速度为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以   的速度向   (选填“东”或“西” 运动。
5.物体运动的图像
※专题概述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图像越倾斜,说明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典例1甲、乙两人同时同向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比甲大,如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典例2根据如图中所给、两物体图像,判断对应的图像哪个是正确的  
A. B.
C. D.
典例3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做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与或与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测量物体的速度
※专题概述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
典例1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的频闪照片,每隔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B.小球从点运动到点通过的路程为
C.小球在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平均速度为
典例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B.小车全程下滑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0.0cm/s
C.小车在BC段下滑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
D.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典例3如图甲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是用来记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物体在任意两个位置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通电时,纸带上每2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纸带固定在小车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带动纸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振针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反映了小车运动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标出了A、B、C、D、E连续五个点,请你读出A点到E点的距离为    cm。通过实验计算出小车在AE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做    直线运动。
(2)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以小车为参照物,长木板是    。
(3)如果想只通过改变长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点,应使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再    一些。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 乐山)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后,我们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空间站 B.月球 C.地球 D.发射塔
2.(2024 乐山)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3.(2024 广东)如图为珠江两岸景观图。下列相对广州塔静止的是(  )
A.飞行的客机 B.两岸的高楼
C.行驶的游船 D.流动的江水
4.(2024 武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船在水中的倒影 B.船周围的浮萍
C.被船惊飞的鸟 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5.(2024 天津)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其厚度大约是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的五分之一,则一张“手撕钢”的厚度最接近于(  )
A.2dm B.2cm C.2mm D.0.02mm
6.(2024 新疆)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的过程,所用时间为,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7.(2024 湖北)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A. B. C. D.
8.(2024 福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望天门山》。就此诗句而言,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青山 B.江岸 C.帆船 D.太阳
9.(2024 扬州)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快车全程用时约,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A. B. C. D.
10.(2024 自贡)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11.(2024 自贡)、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A.甲车速度为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点
D.甲车到达点时,甲、乙两车相距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2.(2024 绥化)小宇参加百米比赛的成绩是,以正在冲刺的小宇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加油的同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小宇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
13.(2024 无锡)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以    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比较苹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    。
14.(2024 湖北)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如图,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正在出舱。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   的,航天员是   的。
15.(2024 安徽)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沿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斜梯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在玉兔二号月球车下行的过程中,若以玉兔二号为参照物,则嫦娥四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16.(2024 云南)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    的。
17.(2024 宜宾)2024年2月11日,在游泳世锦赛男子米自由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潘展乐在第一棒游出46.80秒的好成绩,比此前保持的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提高了0.06秒,以看台为参照物,潘展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他在决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4 江西)如表所示是某同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  ,,;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2)  (选填“”“ ”或“”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 运动。
安全提示 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   ,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2023 济南)如图所示,济南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济南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全长约,其中主桥长。上层为设计时速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多少秒?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专题复习】
1.长度的测量
※专题概述
长度的测量在中考中属于常考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刻度尺的读数、特殊方法测长度,难点是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适当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图中,A为错误的视线,B为正确的视线;
(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
3.长度的估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典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物体起始端在零刻度线左端,故错误。
、物体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故错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故错误。
、物体起始端与刻度尺的对齐,末端与对齐,视线与刻度尺垂直,故正确。
故选:。
典例2如图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是  1 ,木块长度是   。
【答案】1;1.13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2)末端刻度值为,该木块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1;1.13。
典例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1 .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刻度尺,长度被平分成10等份,最小刻度值,即其分度值为;
测量长度和实际长度相差很大,一定是测量错误导致,该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大于刻度尺的量程或测量起点读数错误造成的,纠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1;刻度尺的量程太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
※专题概述
时间的测量是中考中的常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双刻度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600s(1h=60min)。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
典例1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短跑时间的是  
A.乙、丙和丁 B.只有甲和乙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答案】
【解答】解:短跑所用时间少,对仪器的选择原则是量程够用就可以,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同时要求仪器方便操作,所以甲手表不方便计时;用乙电子表、丙机械停表和丁电子停表比较合适,故正确、错误。
故选:。
典例2在田径运动会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2023年10月,浏阳市教育局在浏阳市体育中心组织了全市2023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径赛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B.径赛成绩可以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C.田赛测量工具是计时器
D.田赛成绩可以用“米”作为单位
【答案】D
【解答】解:AB.径赛时要测量时间,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手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为秒,故AB错误;
CD.田赛时要测量长度,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卷尺等,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典例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
【答案】337.5。
【解答】解: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指针所指时间在与之间(且超过;
大表盘分度值为,指针所指时间在处;即停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337.5。
3.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专题概述
1.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一是任意性原则。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二是方便些原则。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典例12024年4月21日,海军厦门舰停靠邮轮中心码头举办“城舰共建向海图强”开放日活动,中学生代表登舰参观,如图,如果说厦门舰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码头 B.行走的学生 C.楼房 D.舰上的旗杆
【答案】
【解答】解:、以码头为参照物,停靠的厦门舰与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厦门舰是静止的,故错误;
、以行走的学生为参照物,停靠的厦门舰与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厦门舰是运动的,故正确;
、以楼房为参照物,停靠的厦门舰与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厦门舰是静止的,故错误;
、以舰上的旗杆为参照物,厦门舰与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厦门舰是静止的,故错误。
故选:。
典例2如图所示,甲高铁上的乘客感觉到乙高铁正在向西行驶,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A.甲高铁静止,乙高铁向西行驶
B.乙高铁静止,甲高铁向东行驶
C.甲、乙高铁均向西行驶,但甲的速度更快
D.甲、乙高铁均向西行驶,但乙的速度更快
【答案】
【解答】解:、甲车静止时,乙车可能向西运动,故正确;
、乙车静止时,甲车应向东运动,故正确;
、甲、乙均向西运动,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会出现上述情况,错误,故正确。
故选:。
典例3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 向右运动,乙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 向左运动。
【答案】一定;不一定。
【解答】解:由旗帜的飘动方向可知,此时的风向右刮;
对于甲火炬来讲,风向右刮,要使甲火炬的火焰向左飘,只有使甲火炬向右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可以判断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乙火炬的火焰向右,有三种可能:①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右方;②是火炬向左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右,把火焰刮向右方;③是火炬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右方;故可以判断乙火炬不一定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一定;不一定。
4.速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概述
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明确已知量的数值、单位和物理意义;
2.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选用符合题意的物理公式;
3.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意义不同,尤其注意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该段路程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之比。
典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时做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甲物体的速度为
B.乙物体在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
C.在时,甲物体比乙物体多运动了
D.两物体在时,甲比乙运动路程少
【答案】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内运动路程为,在时,甲物体的速度为,故错误;
、乙物体在内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在内,乙的速度为,故错误;
、在时,甲物体运动了,乙物体运动了,在时,甲物体比乙物体多运动了,故正确;
、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时,运动路程相同,故错误;
故选:。
典例2小榆和小月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她们一起分别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小榆到达公园用了,小月到达公园了,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小榆和小月家到达公园的时间之比:,
又知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
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
故选:。
典例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乙的速度为  1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以   的速度向   (选填“东”或“西” 运动。
【答案】1;2;西。
【解答】解:由图象可得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


所以;
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在乙的前面向东运动;
乙相对于甲的速度为,即以甲为参照物,乙以的速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1;2;西。
5.物体运动的图像
※专题概述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图像越倾斜,说明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典例1甲、乙两人同时同向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比甲大,如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路程的图像都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即时间增大但路程不变,那么甲和乙都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时间相同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那么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正确,错误。
故选:。
典例2根据如图中所给、两物体图像,判断对应的图像哪个是正确的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即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图中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图中物体加速运动,物体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图中、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图中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
典例3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做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与或与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内,,由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因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故错误,正确;
、图中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错误;
、该图表示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错误。
故选:。
6.测量物体的速度
※专题概述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
典例1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的频闪照片,每隔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B.小球从点运动到点通过的路程为
C.小球在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故错误;
、由图可知,从点到点小球运动的路程:,故错误;
、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由图可知,从点到点小球运动的路程:,从点到点小球运动的时间:,从点到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故选:。
典例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B.小车全程下滑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0.0cm/s
C.小车在BC段下滑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
D.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答案】D
【解答】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则AB段的路程sAB=10.0dm﹣6.0dm=4.0dm=40cm,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tAB=2s,BC段的路程sBC=6.0dm﹣1.0dm=5.0dm=50cm,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tBC=1s,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车在AB的运动的路程小于BC段的运动路程,而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却比BC段所用的时间更长,根据v=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
B、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30.0cm/s,故B正确;
C、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vBC===50.0cm/s,故C正确;
D、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故D错误。
故选:D。
典例3如图甲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是用来记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物体在任意两个位置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通电时,纸带上每2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纸带固定在小车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带动纸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振针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反映了小车运动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标出了A、B、C、D、E连续五个点,请你读出A点到E点的距离为  8.00 cm。通过实验计算出小车在AE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1 m/s。小车做  变速 直线运动。
(2)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以小车为参照物,长木板是  运动的 。
(3)如果想只通过改变长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点,应使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再  小 一些。
【答案】(1)8.00;1;变速;(2)运动的; (3)小。
【解答】解:(1)A点到E点的距离为8.00cm。
通过实验计算出小车在AE之间运动的时间t=4×0.02s=0.08s,平均速度v===1m/s。小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以小车为参照物,长木板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3)如果想只通过改变长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点,应使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再小。
故答案为:(1)8.00;1;变速;(2)运动的; (3)小。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 乐山)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后,我们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空间站 B.月球 C.地球 D.发射塔
【答案】
【解答】解:、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正确;
、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月球、地球和发射塔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2.(2024 乐山)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解答】解:、在甲中,汽车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由此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中,汽车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此可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错误;
、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正确。
故选:。
3.(2024 广东)如图为珠江两岸景观图。下列相对广州塔静止的是(  )
A.飞行的客机 B.两岸的高楼
C.行驶的游船 D.流动的江水
【答案】B
【解答】解:A、飞行的客机相对广州塔位置变了,所以飞行的客机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两岸的高楼相对广州塔的位置没变,所以两岸的高楼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行驶的游船相对广州塔位置变了,所以行驶的游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流动的江水相对广州塔位置变了,所以流动的江水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 武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船在水中的倒影 B.船周围的浮萍
C.被船惊飞的鸟 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答案】
【解答】解:“不觉船移”以船周围的浮萍、被船惊飞的鸟以及船附近岸边的花草为参照物时,船相对于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以船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船与倒影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故正确,错误。
故选:。
5.(2024 天津)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其厚度大约是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的五分之一,则一张“手撕钢”的厚度最接近于(  )
A.2dm B.2cm C.2mm D.0.02mm
【答案】D
【解答】解:一张纸厚度约为100μm,手撕钢的厚度大约=20μm=0.02mm=0.002cm,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024 新疆)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的过程,所用时间为,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得出鱼漂运动的距离
所用时间为,鱼漂运动的速度故、、错误。
故选:。
7.(2024 湖北)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
故选:。
8.(2024 福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望天门山》。就此诗句而言,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青山 B.江岸 C.帆船 D.太阳
【答案】C
【解答】解;人和帆船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青山、江岸、太阳与帆船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帆船,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 扬州)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快车全程用时约,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已知宁扬城际铁路全长约为,快车全程用时约,由速度公式可求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错误,正确。
故选:。
10.(2024 自贡)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答案】
【解答】解:.共同升空过程中,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正确;
.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的位置是改变的,是运动的,长征八号位置也是改变的,是运动的,故错误;
.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位置是改变的,是运动的,故错误;
.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的位置都改变,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11.(2024 自贡)、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A.甲车速度为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点
D.甲车到达点时,甲、乙两车相距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乙车速度,所以,故错误;
、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由,则甲车先到达点,故错误;
、由图知,甲车用了到达了点,此时乙车离开点的距离,则甲、乙两车相距,故正确。
故选:。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2.(2024 绥化)小宇参加百米比赛的成绩是,以正在冲刺的小宇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加油的同学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小宇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运动;8。
【解答】解:小宇在冲刺,相对于看台上的同学有位置的变化,因此是运动的;小宇百米赛跑成绩为。
故答案为:运动;8。
13.(2024 无锡)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以  地面 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比较苹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答案】地面;路程;大。
【解答】解:苹果下落过程,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改变了,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
图中时间间隔相同,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比较苹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为:地面;路程;大。
14.(2024 湖北)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如图,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正在出舱。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  静止 的,航天员是   的。
【答案】静止;运动。
【解答】解: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的位置不变,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静止的,航天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航天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15.(2024 安徽)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沿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斜梯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在玉兔二号月球车下行的过程中,若以玉兔二号为参照物,则嫦娥四号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答案】运动
【解答】解:在玉兔二号月球车下行的过程中,若以玉兔二号为参照物,则嫦娥四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
16.(2024 云南)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5 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  运动 的。
【答案】5;运动。
【解答】解:;
以树木为参照物,同学们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同学们相对于树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5;运动。
17.(2024 宜宾)2024年2月11日,在游泳世锦赛男子米自由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潘展乐在第一棒游出46.80秒的好成绩,比此前保持的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提高了0.06秒,以看台为参照物,潘展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他在决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运动;2.14。
【解答】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以看台为参照物,就是假定看台不动,运动员的位置是相对于看台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2.14。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4 江西)如表所示是某同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  ,,;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2)  (选填“”“ ”或“”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 运动。
安全提示 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   ,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答案】;42.40;42.40;19.70;;变速;大。
【解答】解:(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点在零刻度线处,点数值为,则;
(3)实验结论:,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变速运动;
(4)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大,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故答案为:;42.40;42.40;19.70;;变速;大。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2023 济南)如图所示,济南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济南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全长约,其中主桥长。上层为设计时速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多少秒?
【解答】解:主桥长,
由速度公式得,汽车通过该特大桥主桥需要的时间:

答: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