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革与突破——19 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内容围绕 19 世纪西方美术的变革与突破展开,系统地介绍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重要的艺术流派。教材通过对各流派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的详细阐述,清晰地展现了 19 世纪西方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脉络。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对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对于 19 世纪这一特定时期的美术变革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于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差异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和对比来加深认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特征。熟悉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提升美术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联系文化情境,深入解读和评价经典美术作品。通过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 19 世纪西方美术变革的魅力,理解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对传统的突破。培养学生对多元艺术风格的尊重和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 19 世纪西方美术的主要成就以及各流派的艺术特征。能够对 19 世纪西方美术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评价和交流。教学难点理解 19 世纪艺术家对西方传统美术的变革与突破,并清晰阐述其具体表现。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分析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提出问题:19 世纪西方美术发生了哪些变革,给予他什么样的启示?引出课题:变革与突破——19 世纪西方美术(二)讲授新课(30 分钟)变革与突破——19 世纪西方美术19 世纪,法国是欧洲的艺术中心。1789 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引起法国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也为法国的艺术变革创造了条件。一些艺术家热衷于创作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此外,受实证主义思想和光学理论的影响,一些艺术家开始探索光与色表现的各种可能性,专注于开发绘画语言的自身价值,为绘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浪漫与自由(7 分钟)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世界兴起了一种对主观情感的信仰,浪漫主义美术由此诞生。与崇拜理性的新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艺术家希望彻底解放想象力,用灿烂饱满的色彩来表现热烈奔放的情感。展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特点。忠于现实(7 分钟)19 世纪中期,一些艺术家不再寄希望于浪漫主义脱离现实的幻想,而主张客观地表现现实,揭示和批判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主义美术的主将库尔贝曾经说道:“我不能画出一个天使,因为我从未见过。”19 世纪 70 年代,米勒、库尔贝等现实主义艺术家相继离世,现实主义美术在雕塑家罗丹的创作中得以延续。罗丹的创作强调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的和谐统一。展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色彩革命(7 分钟)罗丹初出茅庐之时,正当印象派的盛期。印象派画家认为,户外光线的不断变化会导致景物色彩和气氛的变化,必须以直接的笔触准确捕捉住瞬息变幻的光与色,才能描绘出真实面又鲜活的印象。展示印象派作品,让学生体会其对光与色的表现。现实主义的源头(7 分钟)19 世纪 80 年代,以塞尚、凡·高、高更与修拉为代表的一批画家认为印象派过分注重对客观世界外在表象的描绘,缺乏对对象的理性分析,也缺乏对内在情感的表达。因此,他们走上了不同的美术道路,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开启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篇章。这些画家被称为后印象派,他们的作品昭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三种趋势:塞尚与修拉影响了抽象艺术的发展,画中的形象越来越趋于简化;凡·高则影响了表现主义美术,色彩与造型为表达情感可以自由变化;高更的作品开启了幻想的潮流,想象与梦境成为创作的主题。展示后印象派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影响。(三)课堂练习(10 分钟)尝试从现实主义美术思想的角度,说一说你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理解。通过了解吕德创作《马赛曲》的时代背景,尝试从题材、构图、人物情感表现等方面说一说这件作品给你的感受。(四)课堂小结(5 分钟)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印象派、后印象派,19 世纪的美术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美术语言日趋丰富,抽象、表现和幻想成了现代主义美术的三种趋势,我们无法再用同样的标准来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到了 20 世纪,这种变革显得更加剧烈。(五)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新内容。七、板书设计变革与突破——19 世纪西方美术一、浪漫与自由二、忠于现实三、色彩革命四、现实主义的源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