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天》教学设计主题 《秋天》 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识字、组词识字、动作识记等识字方法,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通过教师范读、击掌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轻声和“一”的不同读音;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并能正确数出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初步背诵课文。 3.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与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来了有哪些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评价任务】 1.能通过课前预习、上课认读和课后“读一读,圈一圈”以及“加一加,再组词”来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个偏旁。(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语调、语速变化,重读的方法以及儿化音、轻声,“一”的不同读音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 3.能通过给课文标自然段的方式认识自然段,学会数自然段。(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 4.能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作者对秋日到来的喜悦之情。(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学习内容】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围绕“自然”这个主题,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课时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有: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读通顺句子;认识自然段。情感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刚学完拼音后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不久,他们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容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教学,用直观的图片、视频甚至是实物教学来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在识字教学中徐巩固学生的拼音学习。《秋天》这个单元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在课文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上,也应当让学生充分观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自然段和小节的区别。其次,一年级孩子有爱玩耍的天性,教学中尽量多设计一些趣味的、互动性强的环节,引导孩子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进步。 秋天的景色众多,但本文所选取的景物却极具代表性,学生对“天气、树叶、天空”等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大雁南飞可能有一些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图片、视频再辅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指向目标1) 1.我看到了黄黄的小草,还有一根树枝,树叶是黄色的,树枝上还有一只小松鼠。 2.我看到了树叶变成了黄色,蓝蓝的天空中还有一群小鸟在飞翔。 3.秋天 4.齐读课题:秋天 秋的左边和右边是我们学过的生字“禾”“火”,我们可以把它们加起来就是“秋”字。 我还可以给秋字宝宝找好朋友组成词语:秋天 中秋 立秋 6.齐读:加一加 组词识记1.孩子们,你们今天坐得真端正呀!老师奖励你们看两幅美丽的图片吧。瞧,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插图一) 2.你观察得真仔细!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3.多么美丽的场景呀!那聪明的你能不能猜一猜,这两幅图画的是哪个季节呢?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日风光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秋天。 5.“秋天”的“秋”字可真难记呀,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和“秋”字宝宝做朋友吗? 谢谢你的分享,我们可以把我们学过的字加起来组成新字,禾+火=秋,这样的识字方法方法叫做“加一加”。(板书:加一加) 我们还可以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组词来记住它,这样的识字方法叫做组词识字(组词识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识字方法来认识更多的生字宝宝。1.学生是否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观察学生是否能根据画面猜出季节。 3.听学生是否把课题读正确。 4.听学生是否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说出识字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课堂伊始,用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说出完整、连贯的句子;并且引入“加一加”和“组词识字”两种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的养成。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指向目标1)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用手指指着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地指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多读几遍。借助拼音拼读认字条两遍。 3.学生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去掉拼音比赛读。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条,找出含有“木、口、人”的生字,并认真思考当它们作为偏旁的变化。 学生齐读:木字旁 、口字旁、人字头。 (1)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树=木+又+寸 叶=口+十 会=人+云 学生挥动双手一边模仿小鸟挥舞翅膀的动作一边认读生字“飞”。 学生根据图片认读词语:树叶 飞机 秋天 学生用生字自由组词: 树(大树)(树叶)(树枝)(柳树) 叶(叶子)(绿叶)(柳叶)(竹叶) 会(学会)(开会) 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括号内容。预设: 一片树叶 一片云朵 一片薯片 一个苹果 一个桃子 一个人1.生字宝宝可调皮了!课文里还有更多的生字宝宝等着和你们做朋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2.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一读吧!如果伸出右手食指指着课文大声朗读会更好哟! 初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②用圆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拼读认字条的生字两遍。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特别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 小老师带读:哪位小老师愿意来教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开火车读。 学生齐读。 去掉拼音比赛读。 4.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把翘舌音和平舌音都读得特别准确,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还认不认识这三个字,(出示“木 口 人”)请聪明的你擦亮眼睛找找,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些生字里有这三个生字宝宝?(树、叶、会)一下子就找到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那请你再观察一下,“木、口、人”三个生字宝宝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木”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口”在“叶”中变窄了,“人”在“会”中变宽了。)真不愧是火眼金睛,木、口、人三个生字宝宝变成了偏旁,所以样子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请你一定要记牢,现在他们变成了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头。 5.我们可以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呢? (1)熟字加一加:树 叶 会 (2)动作识记:边做动作边读生字“飞”。 (3)看图识字:树叶 飞机 秋天 (4)组词识记 (5)数量词填一填: 一片( ) 一个( ) 老师边读边巡视,看学生是否用手指指着相应内容。 老师巡视,看学生是否用右手指读,是否圈出了本课的生字,是否借助拼音认读,是否拼读认字条的生字两遍。 听一听学生读的是否准确并及时正音。 4.游戏竞赛,调动气氛。 5.看学生是否找出了生字与偏旁的不同之处,是否能正确说出偏旁的名称。 6.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 7.看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量词,补充括号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初步扫清阅读障碍;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偏旁与生字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偏旁的特点;再用多种形式识记认读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指向目标2.3)1.学生观察课文,说出《秋天》与儿歌在格式上的不同之处。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多种形式读句子,读好轻声和长句子。 5.能根据第一自然段说出秋天来了景物的变化: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落下来。 6.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7.能数出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并且能总结第一句话写了天空,第二句话写了大雁。 8.能用直线勾出句子: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9.能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勾出所有的“一”:一片片,一群,一会儿,“一”字。 10.正确朗读词组中“一”的变调,能通顺、流利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11.找到句子“啊!秋天来了!”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2.对比朗读两个句子,能读好感叹句,读出激动开心的语气。多种形式练读句子。1.生字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句子很长,而且不整齐,有的句子前面还有空格)没错,这都被你发现了!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谁愿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3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吧!谁愿意来给我们读一读? (1)指导轻声 课件出示: 像“了”字这样没有声调的字我们读作轻声,要把它读得很轻很轻,谁愿意来读读这两个词组?(抽生读、男女生读)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 \ 从树上 \ 落下来。 现在谁愿意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轻声读得真准确,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读了第一自然段,你发现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4.除了这些,在秋天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让我们到第二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吧!谁愿意来给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抽生读) 5.数一数,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呢? 6.大雁是怎么飞的?请你用直线在文中勾出来。 7.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里出现了很多“一”,请你把它们都圈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一”的读音有哪些。 8.课件出示对比朗读 儿 儿 (男生读变调前,女生读变调后)你喜欢哪一种读法呢?为什么?——是呀,第二种读法听起来更通顺,更好听。那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老师听谁把“一”的读音读得最准确。 9.出示课文插图,学了刚才两个自然段,看到这两幅图,你就能知道?(秋天到了),书上是怎么说的呢?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10.老师想把这句话改一下,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 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请1、2大组的同学读第一句,3、4大组的同学读第二句,说一说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第2句读起来语气更重,更有开心的感觉。) 11.你在什么时候会发出“啊”的声音呢?(在开心的时候,在看到喜欢的东西的时候)那我们的作者他一定也像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秋天,所以才说“啊!秋天来了!”你能试着把作者的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特别喜欢秋天吗?(抽生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1.学生能发现《秋天》与儿歌在格式上的不同。 2.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标注自然段、数对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3.检测学生是否能读好轻声词组。 4.检测学生是否能读好长句子。 5.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是否读准轻声、读好长句子。 6.看学生是否能说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7.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相机指正。 8.看学生能否数对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能否说对分别写了什么。 9.看学生能否找出一、二自然段中所有的“一”,能否正确认读“一”的变调。 10.听学生是否能通过对比朗读和情境理解感叹句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能读好感叹句,引发情感共鸣。活动意图说明:《秋天》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区别于儿歌的课文,也是第一次接触自然段的概念,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标自然段、数自然段至关重要;同时这篇文章的朗读重点在于学会读好轻声和“一”字的变调,因此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停顿、读出情感,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环节四:总结课文 指导背诵(指向目标2.3)1.学生根据插图和板书内容总结秋天有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掉落,大雁南飞。 2.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秋天还有哪些特征。 预设:橘子红了,粮食水果成熟了,柿子甜了。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借助图片和板书背诵课文。 4.学生借助图片和板书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5.学生比赛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又完整又流畅。结合插图与板书,回忆总结课文: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秋天来了? 那除了这些东西,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秋天到了呢? 秋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和板书,试着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内容吧! 现在请大家自己看着插图和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试着自己背一背这篇课文。 5.背诵课文大比拼,比一比谁背得最流畅、通顺。 1.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总结秋天的特征。 2.抽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秋天还有哪些特征。 3.听听学生能根据图片和板书背诵课文。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秋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图片和板书帮助学生初步背诵课文,为下一节课独立背诵课文铺垫基础,并且在多种形式的背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深切共鸣。板书设计: (识字方法:加一加组词识字看图识字动作识字)《秋天》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叶子落下来 大雁南飞作业设计1.在生字的正确读音下画“√”。piàn( ) sù( ) qūi( ) kuì( ) fēi( )pàn( ) shù( ) qiū( ) huì( ) fiē( )2. 用红笔描出下列字的偏旁。树 叶 会3.听一听,圈一圈,圈出听到的词语。秋天 春天 树叶 小草 花朵 叶子 天气一群 大雁 小河 凉了 一片片 一会儿4.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① yī ② yí ③ yì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 )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 )群大雁往南飞,一( )会儿排成个“人”字,一( )会儿排成个“一”( )字。啊!秋天来了!5.我爱阅读《小猫种鱼》农民伯伯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伯伯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秋天,花生也熟了。小猫看见了,就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把小鱼也种熟的。这篇短文有_________个自然段。农民伯伯在地里种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天》教学设计主题 《秋天》 第二课时(共2课时)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学习目标】 1.通过巩固撇、捺的写法,掌握1个新笔画横撇,会写“了、子”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生字的学习方法。 2.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复述生活经验等方法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秋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秋天还有哪些特征,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3.通过借助课文插图、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完整地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评价任务】 1.能通过课前预习、上课学写和课后“看拼音,写生字”以及“加一加,再组词”来掌握本课4个生字1个新笔画。(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能通过回忆课文内容说出秋天的特征,能够借助视频、图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 3.能通过借助课文插图、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法正确完整地背诵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感受秋日之美。(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学习内容】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围绕“自然”这个主题,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课时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有: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1个新笔画;背诵课文;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情分析】 在生字词的学习上,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10个生字和3个新偏旁,还需会学4个生字和1个新笔画。学生此前已经学过笔画横和撇,因此需要在巩固这两个笔画的基础上学习横撇,并且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字,因为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边念笔画名称边学写,落实笔顺和笔画的正确写法。朗读方面,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为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悟情感,感受作者在文字之间所表达的对秋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朗读练习背诵课文。在课文理解上,学生对“天气、树叶、天空”等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变化的感知不够深刻,因此可以多借助视频、图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来增进学生的了解,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的情境。【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学生根据插图背诵相应课文片段。 学生认读词语卡片上的词语。一个学生正确认读后教全班认读两遍。 3.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总结课文还写了天气、天空和大雁。1.回顾课文内容——看图背句子游戏: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你们还记得课文内容吗?那就让老师来考考大家吧,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最先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句子,游戏开始! (教师课件出示插图,抽生根据图片背诵课文。) 复习生字词——捡树叶游戏: 秋天来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瞧(出示树叶形状的词语卡片),这些叶子好看吗?你喜欢吗?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树叶上的生字词,谁读对了就把树叶送给他。(抽生读,再齐读词语巩固) 除了树叶,你还记得课文里写了哪些事物吗?谁来说一说?(板书:天气 树叶 天空 大雁)原来到了秋天这么多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吧!1.听学生是否正确、流利、通顺地背诵相应片段。 2.听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对前后鼻韵及平翘舌。 3.听学生是否能正确总结课文主要描写的景物。 活动意图说明:用游戏导入和看图背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并且看图背诵此时不要求全体学生都会背,既给了部分学习速度快的同学展示的机会,又帮助学习速度慢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渗透,增强记忆。捡树叶游戏既帮助同学们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又能调动班级学习氛围,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进步。环节二:细读课文,感知特征。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观察图片,发现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认真观察气温对比图, 预设:我发现夏天的气温很高,秋天的气温很低,天气变凉了。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天气的变化。预设:我还从我穿的衣服上发现天气凉了,夏天我们穿短袖,秋天穿长袖和外套。 认真观看视频, 预设:我发现树叶变黄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来了。 观察对比图片, 预设:第一幅图片只表示一片叶子,第二幅图片表示一片片叶子,就是很多叶子的意思。 观察图片,用恰当的量词填空: 一个个苹果 一朵朵花 借助图片背诵第一自然段。 抽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观察插图,思考秋天的天空和大雁的变化:秋天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抽生读,再齐读)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通过朗读体会两个句子的区别,感受“那么...那么...”这样的句式表示程度很深。 练习朗读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观察图片,补充句子。 预设:西瓜那么大,那么圆。 苹果那么香,那么甜。 观看大雁南飞的视频,说出自己的发现。预设:我发现大雁们飞一会儿就要变一下队形,一会儿是“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小组合作表演大雁南飞的场景,边排队形边读句子。 背诵第二自然段。 齐背第三自然段。 有感情地背诵第三自然段。 20.结合伴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谁还记得第一段怎么背?哪个小勇士愿意来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和课文插图,看这幅图片,你发现了秋天的天气和树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感受天气变化 课件出示夏天和秋天的气温图,你发现了什么?(夏天的气温高,秋天的气温低)所以天气——?(凉了)除了气温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天气凉了? 感受树叶的变化 课件出示树叶从绿变黄、再凋落的视频,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树叶变黄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落下来的图片,请你猜一猜,哪幅图表示“一片片叶子呢?”(第二幅)所以我们知道了,“一片片”表示树叶很多的意思。 出示图片 抽生回答 3.出示插图、气温图和树叶图片,男女生交换背诵第一自然段。 4.那有没有聪明的小朋友会背第二自然段呢?谁想来试试? 5.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插图,观察图片,你发现了秋天的天空和大雁有哪些变化呢? (1)感受秋日天空之美 ①课件出示秋天天空的图片,看到这幅图片,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天空真美呀!)那你喜欢这样美丽的天空吗?(喜欢)那就请你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②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呢?出示句子: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天空非常蓝,非常高。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你更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第一句)老师也更喜欢第一句,“那么...那么...”这样的句式表示程度很深,就是特别特别蓝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吧! ③练习积累,出示西瓜和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填空仿说“那么...那么...”句式。 西瓜那么(大),那么(圆) 苹果那么(香),那么(甜) 感受大雁南飞的样子 ①出示大雁南飞的视频,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呀,它们飞一会儿就要换一下队形,而且你发现了换队形的时间长还是短呢?(短)是呀,所以“一会儿”表示的就是比较短的时间。 ③展示大雁南飞两种队形的图片,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两种队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可以边读句子边表演哦!(抽2组学生展示) 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看着图片,试着一起来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吧! 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记得住,让我们一起背出来! 我觉得大家还可以背得更好,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说这句话呢?(开心,激动)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背一次吧! 展示课文插图: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怎么让人不心动呢?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象,我们的作者多么开心呀!因为他太喜欢秋天的景色了,你也像作者一样喜爱秋天吗?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想象你自己就在这幅画里,一起来带着你对秋天的喜爱读一读这篇课文吧!1.听听学生是否正确背诵第一自然段,观察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倾听。 2.看学生是否用连贯、通顺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树叶的变化。 3.看学生是否通过对比图片发现气温的变化。 4.看学生是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其他天气变化的特征。 5.看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一片片”表示的程度。 6.看学生能否观察图片正确填空。 7.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背诵第一自然段。 8.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背诵第二自然段。 9.看学生能否找出天空和大雁的变化,并用正确、连贯的话语来描述。 10.听听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11.看学生能否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那么...那么...”句式表达的含义。 12.听听学生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13.看看学生能否结合图片把句子补充完整。 14.看学生是否认真观察视频并通过视频理解“一会儿”的含义。 15.看学生能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正确表演大雁南飞的两种队形。 16.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背诵第二自然段。 17.听听学生是否能正确背诵第三自然段。 18.听听学生是否能有感情地背诵第三自然段。 19.听听学生是否能结合伴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活动意图说明:在第一课时中学生虽然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但对秋天的特征和变化感受还不深。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感知秋天围绕着“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四个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秋日美景的同时也牢牢抓住秋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环节三:指导背诵,仿写句子学生根据再现的图片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学生思考其他背诵课文的方法。预设:看课文插图。 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背诵课文。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关键词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背诵方法练习背诵课文,并且根据课件出示的评分标准给同桌涂星星。 学生多种形式背诵课文:开火车背,男女生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补充“秋天来了,.......了”句式。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看到的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并且用“秋天来了,........了”的句式表达。预设: 秋天来了,橘子红了。 秋天来了,粮食成熟了。 秋天来了,柿子红了。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美丽的图片,还通过这些图片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那现在你能试着看着这些图片来背诵课文吗? 2.像我们刚才这样借助图片来背诵课文的方法就是看图背诵,(板书:看图片)你还能帮助大家想一些好方法来背诵这篇课文吗? 3.刚才大家说的看课文插图也是很好的一种背诵方法,谁想来挑战一下?(板书:看插图) 我们还可以通过课文的关键词来背诵课文,瞧,谁能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来挑战一下背诵课文?(板书:关键词) 同桌互背:背诵课文的方法真是太多啦!现在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把这篇课文背给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为你涂上小星星吧! 多种形式背诵课文:开火车背,男女生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叶子(掉下来了)。 秋天来了,天空(蓝了)。 秋天来了,大雁(往南飞了)。 8.你还能用“秋天来了,........了”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秋天来了,有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吗?听听学生是否能根据图片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看学生是否能找到背诵课文的方法。 听听学生是否能根据课文插图正确背诵课文。 听听学生是否能通过关键词正确背诵课文。 教师巡视学生是否独立背诵课文,是否按照评分标准为同桌涂星星。 听听学生是否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检测学生是否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补充句子。 检测学生是否能联系生活实际用“秋天来了,........了”的句式表达秋天的其他特征。 活动意图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眼里的秋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背诵课文,本环节还向学生渗透了三种背诵课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环节四:观察比较 学写生字学生给“人”字组词, 预设:人(大人)(老人)(好人)(坏人)(男人)(女人)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人”字,预设:“人”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这是一个独体字;一共两笔,先写撇再写捺;撇从竖中线起笔。 学生书写“人”字。 学生书空“人”字并在书上描两个写一个“人”字。 学生用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生字。 学生给“了”组词,预设: 了(好了)(快了)(凉了)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了”字,预设:“了”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这是一个独体字;一共两笔,它有一个新笔画横撇,先写横撇再写弯钩;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书空练习横撇的写法。 学生书空“了”字。 学生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先描再写“了”字。 13.学生观察比较“了”和“子”、“人”和“大”的联系。预设:“子”比“了”多一横,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大”也比“人”多一横,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撇变成了竖撇。 14.学生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自主练写“子、大”。1.指导书写“人”。 谁愿意来给“人”字宝宝找个好朋友?这个字能组哪些词呢?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宝宝们读一读,记一记吧! 现在请大家观察田字格里的“人”字宝宝:一看占位,二看结构,三看笔顺,四看笔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 现在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人”字宝宝送上黑板吧!教师范写“人”字,提示书写要点: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齐平。 现在请大家再用手指书空一遍,然后在书上描两个写一个“人”字。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 2.指导书写“了”字。 (1)谁愿意来给“了”字宝宝找个好朋友?这个字能组哪些词呢? (2)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宝宝们读一读,记一记吧! (3)现在请大家观察田字格里的“人”字宝宝:一看占位,二看结构,三看笔顺,四看笔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 (4)没错,“了”字宝宝里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笔画“横撇”,现在伸出你的手指,我们一起来和这个新笔画交朋友吧!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5)写好了横撇,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写“了”字宝宝,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吧!边写边念出笔画的名字哦! (6)学生书空后描红练写,师巡视指正。 3.观察比较,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了”和“子”、“人”和“大”的联系。 4.学生自主练写“子、大”。教师提醒书写要点:“子”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大”撇要写成竖撇。 检测学生是否能用“人”字组词。 听听学生是否正确认读词语。 检测学生是否能根据相应步骤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看看学生是否正确书空“人”字。 师巡视学生是否先描再写生字;是否用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生字;是否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师相机指正。 检测学生是否能给“了”字组词。 听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读词语。 检测学生是否能根据相应步骤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看学生是否能正确书空横撇。 看学生是否能正确书空生字“了”。 师巡视学生是否先描再写生字;是否用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生字;是否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师相机指正。 看学生是否能找到“了”和“子”、“人”和“大”的联系。 师巡视学生是否先描再写生字;是否用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生字;是否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师相机指正。 活动意图说明: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撇、捺等基础笔画,本课加入了新笔画“横撇”,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掌握新笔画的基础上再来学写新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本环节中引导学生按照相应的步骤观察生字的位置,并且找出生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识字速度。板书设计: (背诵方法看图片看插图关键词)《秋天》 天气 凉 (喜爱) 树叶 黄 落 天空 蓝 高 大雁 南飞 “一”“人”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2.加一笔,组成新字。3. 看图写一写。4.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排序。(横线上填序号)________,_______,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5.我爱阅读《秋天什么时候来》等到苹果羞红了脸,秋天秋天她就来。等到高粱累弯了腰,秋天秋天她就来。等到菊花黄,等到棉花白,等到我背上花书包,秋天她就来。等到燕子往南飞,秋天秋天她就来。等到豆荚笑开怀,秋天秋天她就来。等到菊花黄,等到棉花白,等到我翻开新课本,秋天她就来。(1)这首儿歌共有___________句话。(2)根据儿歌内容仿写句子。例:秋天来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苹果_________。秋天来了,菊花_______。秋天来了,____________。(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