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共18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共18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文化的创作导向是?
1、转折点: ,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4、对待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态度
6、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7、文化自信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5、革命文化的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预习问题汇总:
1、文化创作的源泉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
3、党的三个代表
4、目的、作用的区分
5、材料分析题没有结合材料
1、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学案判断题第4题
传统文化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 人民的生活/社会实践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源泉/动力/产生于/根源于——社会实践
1.文化发展的主体:
2.文化创作的源泉:
3.文化创作导向:
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5.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关键:
易错易混
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
学案选择第1题
1961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团队深入江西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写成歌词,以赣南采茶戏等民间曲调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半个多世纪以来,《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送红军》的创作告诉我们(  )①革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③文艺创作应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
④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变式:网络热词、流行语生动勾勒出人们的语言生活图景,蕴含着对社会变化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最近“挖呀挖呀挖”、“进淄赶烤”、“人间不值得”、“粮”辰美景丰收忙、“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络热词。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网络热词随实践发展必然被更新淘汰②网络热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③网络热词中可感受到时代的脉动④网络热词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
文化事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公益性)
以营利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营利性)
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放 在首位。
社会效益
学案判断第5题
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通过发展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变式: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变式:为实现乡风文明,克服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习,政府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这一倡导是基于( )
①腐朽文化会阻碍乡风文明建设
②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引导
③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B
变式: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了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 )
①坚持了文化创新
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
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D
3、党的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目的和作用的区分
体育锻炼
目的:
作用:
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最根本的
加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
为体测打好基础;呼吸新鲜空气;
释放学习压力......
学案选择第4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上述要求旨在(  )①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促进中外文化的借鉴与融合③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变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苏州某社区党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学党史的方法途径,打造了红色课程、浸润熏陶、寻访研学的青少年党史学习“三大法宝”。以上做法旨在(  )
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
②继承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④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变式:2023年6月10日,杭州市滨江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限定市集火热开市,12位滨江非遗传承人齐齐亮相此次非遗市集,滨江市民以“非”凡姿态,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游,零距离感受蓝印花布、丝绸画绘、岩彩珐琅、捏塑、点茶、古琴等项目,以亲手尝试、技艺观摩、成品展示等丰富形式,让非遗“活”起来。上述做法旨在( )
①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④维护文化多样性,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的冬奥“北京时刻”,让世界见证了“一起向未来”的理念,给世界带来温暖的力量。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雪五环自冰立方穿凿而出,到“微火”点燃主火炬,从河北山区普通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到“一朵雪花故事”上下篇的演绎,从24个小孩的雪花灯笼,到“致敬人民”行为表演……一个个浪漫而饱含科技创意的环节,一场场精美故事的邂逅,既有效传达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实现了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承诺,用现代科技与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浪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导演是如何做到让冬奥会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的。
参考答案: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让现代科技与中国文化结合,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冬奥会继承弘扬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吸收借鉴了奥运精神,通过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③坚定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用雪花故事、“致敬人民”行为表演等方式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