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要点:
(1)主要的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地点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知识解读: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牺牲。
(3)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学霸笔记:
(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国民党的前身。
(2)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指的是推翻清朝统治,不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
(3)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知识点2 辛亥革命
知识要点: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1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州(黄花岗)起义
(2)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胜利。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知识解读:
(1)黄花岗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学霸笔记: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的一面):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知识点3 中华民国的创建
知识要点: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知识解读: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的重要成果。
(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岀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学霸笔记: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辨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结束标志。
②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包括封建政治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封建思想文化。中国封建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结束标志。
(3)比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
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不同点:①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②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变法(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③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知识点4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知识要点:
(1)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国民党。
(2)“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复辟帝制。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知识解读:
(1)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①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④1915年5月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对复辟帝制的支持。
(3)主要军阀
北洋军阀 控制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其他军阀:云贵地区 滇系军阀唐继尧;广东广西 桂系军阀陆荣廷
学霸笔记:
(1)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但国名仍然沿用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在大陆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宋案”引发了“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
(3)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缺乏群众基础;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④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认识:资产阶级具有转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不能护法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可以救中国。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经典例题】(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创办黄埔军校
【答案】B
解析: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B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强学会,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变法,排除A项;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排除C项;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不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正确记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中考对应训练】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D
解析:“民生”就是指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即平均地权,D项正确;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排除AB项;创立民国属于“民权”,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2 早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经典例题】(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著作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排除。故选C项。
解题关键:了解晚晴时期早期的革命家及其著作。
【中考对应训练】《辛丑条约》签订后,民众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呼声日趋高涨,涌现出许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是此时期的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警世钟》 D.《资政新篇》
【答案】D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轩提出的治国方案,不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D项正确;材料中的其他著作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考点3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局限
【经典例题】(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它”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结合辛亥革命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
【中考对应训练】(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A项正确;BCD是孙中山已经完成的任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考点4 辛亥革命中的仁人志士
【经典例题】(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陶成章 D.何赤华
【答案】B
解析: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材料体现了秋瑾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B项正确;徐锡麟是辛亥先烈、安庆起义带头人,排除A项;陶成章是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何赤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辛亥革命中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宋教仁 B.蔡锷 C.陈天华 D.熊希龄
【答案】B
解析: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军起义,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B项正确;宋教仁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排除A项;陈天华是华兴会创始人之一,排除C项;熊希龄是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典例题】(2020·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旧邦改造”是指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只是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排除;戊戌变法中规定创办新学堂、废除八股取士,C排除。故选D。
解题关键:理解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并清楚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19·福建·中考真题)“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C项符合题意;A项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是推翻了封建帝制,D项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考点6 袁世凯复辟帝制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A.吴佩孚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
【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过程,B项正确;吴佩孚、段祺瑞和张作霖是军阀头子,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理解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患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阅”,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准备复辟帝制 B.恢复传统文化
C.推行社会教化 D.宣扬西方文明
【答案】A
解析:为了复辟帝制,1915年袁世凯大肆推行尊孔复古,A项正确;恢复传统文化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推行社会教化不是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宣扬西方文明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7 护国战争
【经典例题】(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称帝,举国哗然,护国战争爆发,C项正确;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但是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7年,孙中山等人又发动了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护法运动,排除B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护国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其大体过程。
【中考对应训练】回望百年,护国运动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避免了中国再走帝制之路,恢复了共和制,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功绩永载史册。护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袁世凯正式当上大总统
C.袁世凯指定了继承人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护国战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其主要原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复辟帝制,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是护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
考点8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
【经典例题】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继续革命 B.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C.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答案】D
解析: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之中,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黑暗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孙中山继续革命是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袁世凯独裁专制是社会黑暗的源头,但相比之下,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时间更长,排除B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是袁世凯卖国求荣,复辟帝制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军阀割据的史实及其危害。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图是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答案】C
解析:漫画反映了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再者,从时间上来看1918 年也符合北洋军阀割据, C 项正确;1918年已经不存在清政府,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兴中会和同盟会混淆
【易错题】孙中山号召“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为实现此夙愿,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混淆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性质、宗旨等知识。
【解题总结】理清相关历史事件时间的先后和其中的逻辑关系。
【强化训练】1894年1l月成立的,提出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A
解析: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A项正确;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排除B项;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排除C项;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D项。故选A项。
易错点2:辛亥革命的主张或口号与其他革命运动混淆
【易错题】不同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是( )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民主与科学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辛亥革命的核心主张。
【解题总结】历次革命运动都有自己的核心主张或口号,要正确加以区分。
【强化训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上述材料表明孙中山所主张的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和平 D.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三民主义的内容,B项正确;变法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A项;民主和平论,简称民主和平,是一种国际关系、政治学、和哲学的理论,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3:混淆史料的属性
【易错题】(2021·北京·中考真题改编)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如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评价 D.辛亥革命的背景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对于史料的性质没有清晰的意识和概念
【解题总结】学会对史料进行归类。
【强化训练】(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反映的辛亥革命的意义,D项正确;背景、内容、过程在题干内容没显示,排除ABC项。故选D项。
易错点4:辛亥革命中的历次起义混淆
【易错题】(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改编)“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安庆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武昌起义
【易错解答】B或C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混淆了辛亥革命中历次起义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
【解题总结】把相关相类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
【强化训练】(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C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排除A;安庆起义失败后,徐锡麟遇难。排除B;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排除D。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