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洋务运动
知识要点:
(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在“自强”口号下,创办近代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3)在“求富”口号下,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
(4)建立 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新式海军。
(5)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知识解读: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3)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5)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学霸笔记: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为了“求强”;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是为了“求富”。
(4)近代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因此,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而不是戊戌变法。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原因: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知识点2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要点:
(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甲午战争分四个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知识解读:
(1)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制定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平壤战役中,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徐邦道在旅顺孤军奋战,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大屠杀。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的内容:①割三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二亿(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开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④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侵略新方式:资本输出。
(4)《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学霸笔记: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在朝鲜的丰岛,而不是在中国境内。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而不是在黄海战役中。
(3)“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4)《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不是“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3 戊戌变法
知识要点:
(1)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后,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1898年6-9月,百日维新。
(4)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知识解读: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2)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风靡海内。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变法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大)。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4)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学霸笔记:
(1)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给我们的启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4 抗击八国联军
知识要点:
(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1)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 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 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 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知识解读:
(1)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2)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天津保卫战中,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3)1900年8月,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4)《辛丑条约》的内容
①“赔”: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学霸笔记:
(1)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的爱国农民运动,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其主张是“扶清灭洋”。
(2)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 限蓬勃生气”。
(3)分析义和团的进步性和落后性
积极性:其“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局限性:①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③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4)《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洋务运动的内容与主张
【经典例题】(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观察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 )
A.出超与入超 B.侵略与反抗 C.自强与求富 D.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化的过程,而此时期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的开端,C项正确;A项属于外贸状况,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领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所涵盖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梁启超主张:“中国欲保其海上权力,则必须推扩水师”。下列洋务派的主张中,与梁启超海权意识一致的是( )
A.李鸿章:中国添练水师不容一时稍缓
B.曾国藩: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
C.奕 :请添设一馆,以教习天文算学
D.左宗棠:轮船成则漕政兴,海关之税旺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欲保其海上权力,则必须推扩水师”可得出梁启超主张筹建新式海军力量,而“李鸿章:中国添练水师不容一时稍缓”与其思想是相符的,都主张要建立新式海军,A项正确;“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与海军无关,排除B项;C项是新式学堂,排除C项;D项主张民用航运可以增加税收,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2 洋务运动的评价
【经典例题】(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排除C项;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中考对应训练】(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19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业企业,至1894年,洋务企业总资本达26344万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奠基
B.洋务运动是一次成功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洋务派建立的海军有力地保护了海疆
【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所产生的近代企业、资本、工人均是工业近代化的基础,A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务运动所建立的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3 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典例题】(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领军队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打败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成功收复的地区是( )
A.新疆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领军队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打败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成功收复的地区是新疆,A项正确;香港、澳门到20世纪90年代重回祖国怀抱,排除BC项;阿古柏没有侵占中国的台湾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 )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
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陈宝箴支持变法
【答案】C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危机,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C项正确;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谭嗣同革新图强、陈宝箴支持变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4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经典例题】(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答案】B
解析: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B项正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A项;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赔款有关,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便利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正确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等给日本。依据材料“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C项正确;《虎门条约》与台湾没有关系,排除A项;《北京条约》与台湾无关,排除B项;《辛丑条约》没有割让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5 戊戌变法的影响
【经典例题】(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全面而客观地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中考对应训练】(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考点6 《辛丑条约》的内容
【经典例题】“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下列内容推断,该内容出自( )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以自行防守。第十款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都没有题干中所述的规定,排除ABC项。故选D项。解题关键:准确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
【中考对应训练】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材料中的“它”应是(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威海卫 D.大沽炮台
【答案】B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项正确;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895年威海卫战役宣告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全军覆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7 《辛丑条约》的影响
【经典例题】(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允许外国驻军,破坏了中国主权,影响了国防安全,D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的领事裁判权,排除B项;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并理解这些内容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排除A项;《辛丑条约》没有割让土地,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不是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8 义和团运动
【经典例题】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不是农民阶级的自主口号,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了乡团化的道路。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一直得到清朝的坚定支持 B.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 D.坚持了原有斗争方向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进行的打击洋人运动被封建地主阶级利用,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后期受到清政府剿杀,排除A项;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故选C项。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斗争的目标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世纪初的这场起义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决心抵抗外来侵略、排除一切外来势力,保护中华民族,反映了下层民众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起义”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显示了下层民众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起止时间是1851—1864年,属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并不是直接反抗外来侵略,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近代化运动,并不是直接反抗外来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混淆
【易错题】(2022·河南·中考真题)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易错解答】B或C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没有分清楚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解题总结】了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自的生产内容和目的。
【强化训练】(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再进一步”的举动就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福州船政局属于自强的表现;A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都是民用工业,属于求富的表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易错点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混淆
【易错题】(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乐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武昌起义
【易错解答】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没有分清楚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者的区别。
【解题总结】正确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各自的性质、目的、口号和具体内容。
【强化训练】(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该漫画讽喻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技术,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排除A项;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3: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混淆
【易错题】(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区分清楚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解题总结】正确理解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强化训练】(2022·青海·中考真题)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
易错点4:不能正确解读相关的历史图画
【易错题】(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不能熟知相关的重要的历史图画,不能正确理解历史图画所反映的时代内容。
【解题总结】要熟知教材中重要的插图,理解历史图片的时代背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揭示的历史本质。
【强化训练】(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对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康有为等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答案】D
解析:《时局图》反映了列强在中国争权夺利的局面,“公车上书”与《时局图》表达的意思不符,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正是《时局图》反映的内容,排除AB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排除C项。故选D项
易错点5:洋务派和维新派混淆
【易错题】(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易错解答】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把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张和活动混淆了。
【解题总结】正确理解洋务派和维新派不同的阶级属性及其活动的根本目的。
【强化训练】“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保守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C
解析:“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符合君主立宪制特点,属于维新派主张,C项正确;地主阶级保守派因循守旧,不主张变革,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学器物,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C项。
易错点6:对历史信息的概况归纳能力不强
【易错题】(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信息或材料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或蕴含的本质,不能掌握相应的历史规律。
【解题总结】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理解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强化训练】(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表格中即有列强侵略的内容,如鸦片战争,也有中国人民抗争的内容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A项正确;BCD都不全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