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春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样卷
四年级科学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架电线时电线也不能拉得太紧,这是因为物体分别具有________的性质。
【答案】热胀冷缩
【解析】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一种基本性质。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是为了避免冬天电线受冷收缩,变短后被拉断。这是因为物体分别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冬天进入室内,王老师发现自己戴的眼镜镜片上出现了水雾。这是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镜片________形成液态水的原因造成的。
【答案】凝结
【解析】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冬天,戴眼镜的王老师从室外进入室内,会发现镜片上出现了水雾了,原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水,使镜片出现水雾。
3. 当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_________。
【答案】太阳高度角
【解析】
【详解】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4. 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的计时工具,在中国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日晷
【解析】
【详解】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5. 蚕一生从卵开始,前后经历的阶段有卵、________。
【答案】幼虫、蛹、成虫
【解析】
【详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6. 鸟类、鱼类繁殖方式是________,人、马、猫等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
【答案】 ①. 卵生 ②. 胎生
【解析】
【详解】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两大主要方式,繁殖过程不同都有各自的特征。鱼和鸟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7. 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当生物无法________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答案】适应
【解析】
【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8. 摆运动的快慢和________有关。
【答案】摆绳长短
【解析】
【详解】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
二、选择题(第8-10小题为多选,其余单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9. 小明在实验中测得室温下冷水的温度是25℃,当一杯86℃的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慢慢变凉后,水的温度不可能是( )。
A. 15℃ B. 25℃ C. 35℃ D. 45℃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在自然冷却时,开始降温较快,后来降温速度减慢,当接近于室温时,温度几乎不变。当一杯86℃的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慢慢变凉后,水的温度不可能是15℃。故选A。
10. 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 )部分的面积最大。
A. 白色 B. 蓝色 C. 咖啡色 D. 绿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故选B。
11. 下列图形对应下方的月相名称标注错误的是( )。
A. 下弦月 B. 下蛾眉月 C. 满月 D. 渐亏凸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上半月月相亮面在右侧,由缺到圆;下半月月相亮面在左侧,由圆到缺。A选项对应的月相应该是上弦月,月亮亮面在右。故选A。
12. 从早到晚,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 由西东,由长短长 B. 由东西,由短长短
C. 由西东,由长短 D. 由东西,由短 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响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地方时是12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越低,影子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方向:由西→东,长短:长→短→长。中午影子最短,上午由长变短,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故选A。
13. 科学家发现的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下列动物中都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甲虫和蟋蟀 B. 螃蟹和蜘蛛 C. 蜜蜂和蜈蚣 D. 蟑螂和蚊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昆虫种类达到100多万种,约占动物总数的80%,它们的身影遍布全球。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或两对翅。螃蟹和蜘蛛不是三对足,身体没有头、胸、腹三部分,不符昆虫的判断标准。故选B。
14. 野樱桃传播种子的方式是( )。
A. 弹射 B. 风力或水力
C. 鸟类食用后排泄 D. 倒钩挂在动物身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的自然传播方式大体是四种方式,水力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油菜花、凤仙花的种子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属于弹射传播;枫树、芦苇的种子轻、带翅或绒毛的是风力传播;苍耳、番茄有小刺或多肉好吃是动物传播;椰子树、莲叶桐生长在水边,果实散落时能随水流到远处,是水力传播。野樱桃传播种子的方式是鸟类食用后排泄。故选C。
15. 植物通常用叶繁殖的有( )。
A. 姜、土豆 B. 红薯、莲藕
C. 落地生根,宝石花 D. 玉米、辣椒
【答案】C
【解析】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很多,它们可以用种子、枝叶、球茎和根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玉米、辣椒用种子繁殖,姜、土豆、莲藕、菊花用茎繁殖,落地生根、宝石花用叶繁殖。红薯用根繁殖。故选C。
16. 在研究“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的问题时,实验方案步骤有( )。
①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健康的蚕宝宝
②然后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③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
【答案】①②③
【解析】
【详解】由于研究的是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物,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健康的蚕宝宝,然后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然后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观察实验现象。放10条蚕宝宝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故实验方案步骤有①②③。
17.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
①会生长 ②会繁殖 ③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④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生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也就是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生存。故选D。
18. 科学家的素养不包括( )。
A. 对世界充满好奇 B. 重视证据、不盲从权威
C. 好大喜功,不尊重事实 D. 持之以恒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家的工作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科学家将研究中取得的各种数据信息,通过归类整理、制作图表等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发现规律或趋势。科学家的素养包括对世界充满好奇、重视证据、不盲从权威和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C错误。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9. 使用酒精灯时用它外焰加热。盖灭酒精灯时,应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
【答案】√
【解析】
【详解】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2.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使用时灯帽打不开。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4.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5.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故题干说法正确。
20. 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肯定就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而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火山喷发和陨石、流星撞击形成的,不能说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肯定就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而成。
21. 月相就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的。上半月月球亮面渐亏,下半月月球亮面渐盈。(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相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的。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月相的变化由缺到圆,亮面逐渐变大,亮面在右边。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逐渐变小,亮面在左边。也就是上半月月球亮面渐盈,下半月月球亮面渐亏。
22.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 )
【答案】√
【解析】
【详解】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地球是不会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故题干说法正确。
23. 动物中的很多父母不仅要承担繁殖等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小动物们生存的本领,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的,动物的繁殖行为丰富多样,除了产卵外,还包括孵化、求偶、交配、生产、哺育等,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故题干说法正确。
24. 蚁蚕最开始体色是黑色,我们要用软一点的物品,比如羽毛来转移它的位置。( )
【答案】√
【解析】
【详解】刚孵化出的蚕像蚂蚁,所以叫蚁蚕,黑色,像蚂蚁似的,大小是2~4毫米。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让它挪地方,应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刷过去。故题干说法正确。
25. 子叶提供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种子萌发时必须要有土壤覆盖。无论怎样放置种子,种子萌发后,植物的根都朝下生长,芽向上生长。( )
【答案】×
【解析】
【详解】子叶提供种子萌发时的营养,但种子萌发时并不必须要有土壤覆盖。植物的根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这都是受地心引力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的植物作出的反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的。题目说法错误。
26. 弹涂鱼跳舞、雄蛙鸣叫、孔雀开屏,都是动物求偶行为。( )
【答案】√
【解析】
【详解】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弹涂鱼跳舞、雄蛙鸣叫、孔雀开屏,都是动物的求偶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27. 超市购入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
【答案】×
【解析】
【详解】并不是每个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在超市购入的鸡蛋并不是都能孵出小鸡。
28. 大自然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的庇护所,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损坏动物的庇护所。(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珍稀动物、植物,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物种的种子库(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大自然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的庇护所,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损坏动物的庇护所。题干说法正确。
四、综合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29. 我们要选择_____图测量水温。给水持续加热,当水中持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时,才能称为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在实验时,我们发现水通常在90多摄氏度就沸腾了,然后温度_____(填“有”或“没有”)继续上升。水沸腾几分钟后,烧杯中水位 _____了,是因为水变成_____ 逸散到空气中了。
【答案】 ①. 甲 ②. 沸点 ③. 没有 ④. 下降 ⑤. 水蒸气
【解析】
【详解】在做给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要选择甲图测量水温。观察记录结果,我们发现水在加热时温度不断上升。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实验时,我们发现水通常在90多摄氏度就沸腾了,然后温度没有继续上升。水沸腾几分钟后,烧杯中水位下降,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了。
30. 为让试管中水结成冰,我们需要给水制造低温环境。在实验室,我们通常是借助_____来制造低温环境。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_____不变,最后冰的位置相对于以前的水位_____了,说明水结成冰的过程_____(填“有”或“没有”)遵循物体冷缩的性质。将试管拿出烧杯中,试管中的冰又会_____成水。
【答案】 ①. 加盐的冰 ②. 0℃ ③. 上升 ④. 没有 ⑤. 融化
【解析】
【详解】在实验室,我们通常是借助加盐的冰来制造低温环境。食盐会加速冰的融化,从周围吸取热量,温度会降低,从而制造出低温环境。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冰和水混合存在,温度始终保持0℃不变。0°C是水的凝固点。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所以冰的位置相对于以前的水位会上升。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温度下降,然而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说明水结成冰的过程没有遵循物体冷缩的性质。将试管拿出烧杯中,环境温度高于0℃,试管中的冰又会融化成水。2024年春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样卷
四年级科学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架电线时电线也不能拉得太紧,这是因为物体分别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 冬天进入室内,王老师发现自己戴的眼镜镜片上出现了水雾。这是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镜片________形成液态水的原因造成的。
3. 当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_________。
4. 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的计时工具,在中国被称为________。
5.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前后经历的阶段有卵、________。
6. 鸟类、鱼类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人、马、猫等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
7. 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当生物无法________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8. 摆运动的快慢和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第8-10小题为多选,其余单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9. 小明在实验中测得室温下冷水的温度是25℃,当一杯86℃的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慢慢变凉后,水的温度不可能是( )。
A. 15℃ B. 25℃ C. 35℃ D. 45℃
10. 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 )部分的面积最大。
A. 白色 B. 蓝色 C. 咖啡色 D. 绿色
11. 下列图形对应下方月相名称标注错误的是( )。
A. 下弦月 B. 下蛾眉月 C. 满月 D. 渐亏凸月
12. 从早到晚,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 由西东,由长短长 B. 由东西,由短长短
C. 由西东,由长短 D. 由东西,由短 长
13. 科学家发现的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下列动物中都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甲虫和蟋蟀 B. 螃蟹和蜘蛛 C. 蜜蜂和蜈蚣 D. 蟑螂和蚊子
14. 野樱桃传播种子的方式是( )。
A. 弹射 B. 风力或水力
C. 鸟类食用后排泄 D. 倒钩挂在动物身上
15. 植物通常用叶繁殖的有( )。
A 姜、土豆 B. 红薯、莲藕
C. 落地生根,宝石花 D. 玉米、辣椒
16. 在研究“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的问题时,实验方案步骤有( )。
①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健康的蚕宝宝
②然后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③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
17.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
①会生长 ②会繁殖 ③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④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生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 科学家的素养不包括( )。
A. 对世界充满好奇 B. 重视证据、不盲从权威
C. 好大喜功,不尊重事实 D. 持之以恒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9. 使用酒精灯时用它外焰加热。盖灭酒精灯时,应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
20. 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肯定就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而成。( )
21. 月相就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导致。上半月月球亮面渐亏,下半月月球亮面渐盈。( )
22.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 )
23. 动物中的很多父母不仅要承担繁殖等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小动物们生存的本领,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 )
24. 蚁蚕最开始的体色是黑色,我们要用软一点的物品,比如羽毛来转移它的位置。( )
25. 子叶提供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种子萌发时必须要有土壤覆盖。无论怎样放置种子,种子萌发后,植物的根都朝下生长,芽向上生长。( )
26. 弹涂鱼跳舞、雄蛙鸣叫、孔雀开屏,都是动物的求偶行为。( )
27. 超市购入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
28. 大自然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的庇护所,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损坏动物的庇护所。( )
四、综合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29. 我们要选择_____图测量水温。给水持续加热,当水中持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时,才能称为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在实验时,我们发现水通常在90多摄氏度就沸腾了,然后温度_____(填“有”或“没有”)继续上升。水沸腾几分钟后,烧杯中水位 _____了,是因为水变成_____ 逸散到空气中了。
30. 为让试管中水结成冰,我们需要给水制造低温环境。在实验室,我们通常是借助_____来制造低温环境。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_____不变,最后冰的位置相对于以前的水位_____了,说明水结成冰的过程_____(填“有”或“没有”)遵循物体冷缩的性质。将试管拿出烧杯中,试管中的冰又会_____成水。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