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 蟋蟀(xī shuài)
缠络(luò) 觅食(mì) 油蛉(líng) 蝉蜕(tuì)
收敛(liǎn) 秕谷(bǐ) 骨髓(suǐ) 书塾(shú)
拗断(ǎo) 桑葚(shèn)臃肿(yōng zhǒng)
斑蟊(máo) 盔甲(kuī) 珊瑚(shān hú)
你都掌握了吗?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才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
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分神,一气读完全文。
默读任务: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儿?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
品析研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是怎么读到的?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进百草园
齐读第1段,把握中心。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似乎”“确凿”是否矛盾?
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
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走进百草园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在哪?
请快速默读1-8自然段,找找“乐”之所在。
乐景
乐闻
乐事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感 受 乐 景
乐景
你觉得鲁迅介绍的百草园中,哪一处最有味道?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段,说说你的感受。
﹙像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不必说
叫天子
﹙ ﹚
﹙ ﹚
﹙ ﹚


﹙ ﹚
﹙ ﹚
﹙ ﹚
﹙ ﹚
﹙ ﹚
﹙ ﹚
碧绿的
长吟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轻捷的
肥胖的
紫红的
高大的
光滑的


植物(静)
动物(动)





油蛉
蟋蟀们
何首乌
蜈蚣、斑蟊
﹙低唱﹚
木莲
覆盆子
﹙弹琴﹚
﹙翻﹚
﹙按﹚
﹙臃肿﹚
﹙莲房般﹚
﹙缠络﹚





也不必说
单是… 就…
请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写一段话,并尝试背诵本段。
课堂练习
不必说静谧的岳麓书院、人山人海的坡子街、古色古香的天心阁;也不必说潮宗街的石板路、湘江中的橘子洲、九路十八弯的浏阳河。单是那庄严的开福寺,就透出了“星城”长沙的古老韵味。
作品欣赏
乐闻
感 受 乐 闻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探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
这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乐事
感 受 乐 事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比如描写给父母洗脚、在家炒菜的经过等,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油锅里油花迸溅,浮在油面上的泡沫也渐渐向锅沿散去,最后终于无影无踪了。奶奶把斩好的鸭丁拨下锅,用筷子划开,再倒入菱角。油锅爆得更厉害了,细碎的油花此刻跳跃地更为欢快,锅内的鸭丁、菱肉好象在随着旋律欢快地跃动着。过了几分钟,铲出酥嫩的鸭丁、菱肉,就着锅内的滚油,投入葱花爆一下,一股清香铺面而来,再将鸭丁、菱肉倒入,调料跟着下锅。汁浓后,起锅撒上几丝青红椒、淋上麻油……这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就是胃口不好的人看了,也会不由得舌底生津了。
作品欣赏
只听到“嘟”的一声哨响,球已被扔向了空中,双方球员纵身一跃,伸出长长的手臂,球正好到了B队球员的手中。那队员扫视四周,发现空档,便瞅准时机将球抛出,接球的队员也快速启动飞奔到篮下。对方球员也不甘示弱,连忙过来防守。B队球员纵身起跳,对方球员也奋力跃起,两人在空中像龙凤一样互不相让。只见B队球员一个快捷的勾手,巧妙地躲过了防守队员,球飞了一个弧线,进篮了。
作品欣赏
我右脚踩在锨柄上,咬着牙、鼓起腮帮子,使劲儿一蹬,双手紧握铁锨,用力一撬,嗬!挖出满当当的一锨土,一个小土坑挖成了。
作品欣赏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与“三味书屋”的故事
★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君子自重
★早
走进三味书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0-24段,尝试回答如下问题:
★“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相关语段,说说你的评价。
先生是本城中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正是先生的关爱,使“我”渐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问“怪哉”虫,“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我说“寿镜吾先生”
关于主题
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批判说:文中刻画了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私塾先生形象,通过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作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批判。
②儿童心理说: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③对比说: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做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