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南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江南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2《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等9个字,会写“可、叶、东、西”3个字,学会竖钩、竖弯2种笔画,认识三点水、草字头 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欣赏《江南》
1、了解“汉乐府”
师:汉朝有一个名为“乐府”的机构,专门采集民间诗歌,就是老百姓自己口头传唱的诗歌。《江南》就是这样一首诗。小朋友,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收集老百姓传唱的诗歌吗?
生交流。
师:通过诗歌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大汉王朝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汉武帝在位期间的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之最,人口亦达到世界之最,以致于我们现在还被全球人们称为“汉人”,足见汉朝影响之深远。这些收集到的诗歌统称为“汉乐府”。
师:其实这些“汉乐府”诗歌在采集之后,我们乐府工人还为它配乐,用来歌唱。
2、聆听歌曲,欣赏《江南》
播放童声音乐《江南》
二、朗读古诗,学习1-2句
1、朗读《江南》,初步感知
师:江南的老百姓,他们在干什么呢?
设计说明:切入这首“汉乐府”的关键点。
生:采莲。
师:为什么老百姓要采莲呢?
生交流。
师:原因一,莲的地下茎就是“藕”,采莲是为采藕。
师:原因二,莲的种子叫“莲子”,采莲子、采莲就就是百姓的生活。
师:原因三,采莲为采莲花,美好的莲花。
师:原因四,古代“莲”的谐音是“怜”,莲子即怜子,怜子并敬老。
解读说明:原因五,异域的美好、妙境,这样的美好、妙境来自于佛教,《西游记》中佛祖坐在莲花宝座,此点不必告知学生。汉乐府收集这些是为了展示大汉的风土人情,书写百姓的生活。
2、谈谈《江南》,随文品析
(1)感受心情
师:读完整首诗,你感觉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说一说吧!
生:开心快乐的心情。
(2)品析“戏”
师:你从这首诗,你读到哪一句话的时候就感觉到老百姓特别高兴呢?
生:戏。
师:鱼儿正在做游戏,
(3)品析“田田”
出示1-2两行诗:
师:你知道什么叫“何田田”呢?
生交流。
出图:(荷叶、莲叶茂盛的样子)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茂盛的莲叶。
师:“田田”谐音是什么?
生:甜甜。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老百姓这时候采摘的是什么呢?
生:莲藕、莲子。
师:荷叶如此茂盛,可见今年是个什么年?
生:丰收年。
师:莲叶越茂盛,莲子、莲藕越多。
师:看到荷叶如此茂盛,是哪里感到甜啊?
生:心里甜。
师:哪里还甜?
生:嘴里甜。
师:真开心呀!
设计说明:诗中到“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可见丰收年,老百姓在干什么?丰收莲,莲叶田、心里甜、嘴里甜。倒过来,再倒回去,颠来倒去,反复在文字中穿梭,突破难点。
(4)朗读1-2句
师:读一读1-2句吧,读出好心情。
生朗读1-2句。
(5)品析“可”
师:从“可采莲”中的“可”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说明莲是谁的?
生:自己的。
师:莲是自己的,采莲的时间到了,而且还很多。
设计说明:将“文化自信”素养融入文本。
三、想象情境,感受“鱼之乐”(学习3-7句)
1、品析“鱼”味
师:人是开心的,但是更开心的是谁呢?
生:鱼。
师:小鱼小鱼,在做什么呢?
生:游戏。
师:读一读吧!
生朗读。
师:鱼在自由自在地做游戏。
设计说明:人是开心的,更开心的是鱼儿。本诗歌其实是江南青年男女的江南戏鱼图,古人将爱和生活与劳动结合起来,句句不写人,句句都是人间冷暖。
2、看图读古诗,细品“鱼之乐”
出示图片:(莲叶何田田+东西南北+小鱼现于东西南北间)
生朗读古诗,教师相机出示小鱼图。
师:小鱼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谁发现小鱼这么开心的?
生:采莲人。
师:采莲人发现鱼非常地开心。
师:采莲人开心?
师:采莲人开心时,看到小鱼东西南北地游,他会做什么呢?
生:追小鱼。
师:采莲人会逗小鱼。鱼戏莲叶间,人戏莲叶间。
3、师生带读,读出“鱼之乐”
师生朗读:
鱼戏莲叶间,人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人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人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人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人戏莲叶北。
师:人鱼共乐。
设计思路:人鱼共乐才是本诗的精髓。
4、内化情感,读出“诗之乐”
师:小朋友,你今天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我们就开开心心来读古诗吧!
①自由读②加字读③拍手读④配乐读
四、回扣“汉乐府”,拓展积累
1、乐府诗:开始都是叙事,很简单;越写越长,在升级;到《木兰诗》,有唐朝诗人进行加工,看到真实的百姓的悲喜离合生活显像,看到汉朝人民的生活非常丰富且敢于表达,只有这样的勇敢才能造就诗歌艺术的表达。
2、《论语》有言“诗可兴,诗可观,诗可群,诗可怨”,即古人可以通过诗进行歌咏,对老百姓生活进行观察,通过诗交朋友,通过诗发表观点。
3、古人有言“近事父母,远事君”,古人读诗近可尊老爱幼,远可报效国家,古人在诗中认识天下的人情冷暖,更多地与草木鸟兽对话,希望我们在小时候多读诗歌。
课堂小结:
江南还有幽静的小桥流水,古朴优雅的建筑,如果秋季你和爸爸妈妈去江南旅游,一定会看到采莲姑娘一边在兴高采烈的采莲,一边在欢快的唱着《江南》这首歌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