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我不拖拉》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内容分析 《我不拖拉》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都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习惯而设计。本课的编写主要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拖拉、磨蹭这些毛病在一些学生身上存在,所以教会他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是很有必要的。教材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等一下与还没完”呈现的是学生生活中拖拉、 磨蹭时常见的口头禅。第二部分“拖拉一下没关系吗?”呈现了一幅情境对话图,是关于两分钟时间可以做什么的讨论,第三部分“和拖拉说再见”,通过以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求有针时性的、个性化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克服拖拉的坏毛病,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教材的下方还配有绘本《拖技鸟》,是对应教材“不拖拉”的教育主题,让学生通过这则寓言,明白为什么会有拖拉行为,拖拉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续编故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如果“拖拉岛” 改掉了坏习惯可能会怎样?不改正又会怎么样? 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这也是绘本在本课独特的教育作用。课标分析 一、学段目标(一)道德修养1.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目标1、2)(二)法治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目标2)(三)健全人格1.乐于学习,逐渐培养专注力。(目标3)2.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目标1、2、3)(四)责任意识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目标2)二、课程内容(一)道德教育1.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不拖拉。(目标3)(二)法治教育1.知道学校生活有规则,树立规则意识。(目标2)学情分析 困难与障碍: 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学习效率低。拖拉、磨蹭这些毛病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又由于现代孩子比较娇惯,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他们对“人一天要做许多事情,不抓紧时间做,就做不完”的体会不深。甚至有些孩子觉得拖拉是小事一桩,拖拉下没多大关系。再加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拖拉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拖拉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还会对亲子关系以及人际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 解决措施: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等一下”与“还没完”等拖拉的行为,矫正学生常有的“拖拉一下没关系”的错误认识,并且,从集中注意力,加强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和拖拉说再见”的意识与信心,使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制订可行的目标,努力战胜困难,初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发表自己对拖拉的看法,明白克服拖拉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交流讨论,掌握克服拖拉的小技巧。3.学生能够制定出克服拖拉计划表,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发表自己对拖拉的看法,明白克服拖拉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交流讨论,掌握克服拖拉的小技巧。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制定出克服拖拉计划表,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老师:ppt、视频、活动道具学生:课本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导入新课(目标1) 学习内容:播放视频《明日歌》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意思吗?小告诫: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学生活动:回答关于《明日歌》的想法。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存在问题:个别同学听讲不认真,没有进入课堂状态。补救措施:教师及时提醒。听故事,谈感受(目标1) 学习内容:骏骏的故事:你知道骏骏为什么在第一天的时候连一首古诗都背不完吗?骏骏后来能一下子背两首古诗,甚至可能背更多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展开想象:假如我能不拖拉。假如我不拖拉,我就可以很快做完作业,然后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我喜欢的舞蹈了。假如我不拖拉,我每天可以多学习五个生字。假如我不拖拉,我每天可以早十分钟到学校,就不用手忙脚乱的了。学生活动:1.讲述故事,分享感受。2.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能够认真听故事,分享感受,经过思考清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存在问题:部分同学在活动时不按照要求,发言时较啰嗦,不清晰。补救措施:在活动时学生之间相互提醒,老师及时干预,发言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寻求方法制作计划表(目标2、3) 学习内容:1提问过渡:原来不拖拉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呢。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拉”呢?2小明的坏习惯:请你动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帮助小明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呢?故事屋:鲁迅刻“早”的故事。战胜“拖拉”故事会:你有没有过战胜拖拉的经验呢?你是用什么办法做到不拖拉的?说说你的故事吧!告别拖拉小提示:调好闹钟。做好计划。马上行动。先做该做,后做想做。朗诵总结:不拖拉,有办法。7、制定克服拖拉计划表。学生活动:1.按照要求寻找教室内有精神的样子,并把不精神的样子变成有精神。2.根据口令,展示我们的精神。 学生能够找出克服拖拉的方法,并能够制作克服拖拉计划表。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找出克服拖拉的方法。解决措施:通过与同学讨论、举例子、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1.向其他人(同学、朋友、家人)展示自己的制作的克服拖拉计划表并执行。 实践型 目标2、3 10分钟2.想想自己或周围的亲朋好友哪里还有拖拉的现象,试着改正。 拓展型 目标1 5分钟板书设计 我不拖拉 第二课时1、假如我不拖拉2、怎样才能不拖拉3、克服拖拉计划表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 我的好习惯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 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号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本单元四课分别对应整洁、精神,守时惜时和认真细心的好习惯,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具体图示如下。 1.我们爱整洁我的好习惯 2.我们有精神 3.我不拖拉 4.不做小马虎课标要求 一、学段目标(一)道德修养1.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2.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二)法治观念1.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2.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三)健全人格1.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2.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四)责任意识1.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二、课程内容(一)道德教育1.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不拖拉。2.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3.关心他人,乐于与同伴合作、分享。(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2.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三)法治教育1.知道学校生活有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学情分析 困难与障碍: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已经开展不同主题的习惯养成救育,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本身比较好动,自理能力较弱性格、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参差不齐,孩子差异性大。特别是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一些孩子对习惯带来的影响没有直观的认知,对养成好习惯也还没有掌握好的方法。解决措施:基于低年级阶段学生特点,在课堂中以活动为主,创造生活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适应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自觉地认识不足,掌握方法,产生养成好习惯的愿望。还可以考虑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学校致有话动中。一方面特学习习惯教育课程化,使之成为学校生活的必需环节,系列化为有明确教有日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校本化和班本化,与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具体向题结合起来进行,使之对学生的生活发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作用。单元目标 1.学生能够在对比和讨论中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在情景创设和具体课堂活动中掌握养成良好习惯和有良好精神面貌的方法,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3.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在对比和讨论中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在情景创设和具体课堂活动中掌握养成良好习惯和有良好精神面貌的方法,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学习难点:3.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1 《我们爱整洁》第一课时2 《我们爱整洁》第二课时3 《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4 《我们有精神》第二课时5 《我不拖拉》第一课时6 《我不拖拉》第二课时7 《不做小马虎》第一课时8 《不做小马虎》第二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3《我不拖拉》第2课时 教案.doc 小学道法一下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单元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