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课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核心素养
命题预测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真题再现
1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和关系。
本专题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1)从命题的内容上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都属于高考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主要考查选择题。
(3)从考查策略来看,可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2
命题预测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伟大的改革开放 2024 选择题:湖南卷 主观题:湖北卷 复习时关注以下命题: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材料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023 选择题:湖北卷、浙江卷 2022 辽宁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4 选择题:山东卷、浙江卷 2023 选择题:浙江卷、湖南卷 3
思维导图
4
考点梳理
1、改革开放的开端
(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意义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即对内改革,改革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名词点击:改革开放
4
考点梳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起始阶段
(1978—1992)
新阶段、新水平
(1992—2013)
全面深化阶段
(2013年至今)
2、改革开放的进程
4
考点梳理
3、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四个改变
三次飞跃
一个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
考点梳理
4、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4)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5)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
考点梳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 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意义(贡献)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
考点梳理
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科、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邓、三、科、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最新成果:习
提炼与总结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主题
作用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两次”结合
课堂练习
4
考点梳理
区别 联系
内涵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内容间的关系
5
真题再现
1、(2022·辽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
5
真题再现
2、(2023·湖北)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 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C
5
真题再现
3、(2024·湖南)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艰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能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5
真题再现
4、(2024·山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材料强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涉及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 不涉及。
A
5
真题再现
5、(2024·浙江)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 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强调的是制度优势的意义,而不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5
真题再现
6、(2024·湖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1978~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指数)。
注:GDP指数上年为100,因此当年大于100表示相比上年是正增长,小于100表示相比上年是负增长。GDP指数减去100即得到经济增长率。例如,GDP指数108代表经济增长率为8%。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5
真题再现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到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活力。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充满底气和活力的原因。
5
真题再现
【答案】(1)中国1978~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逐年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指数)虽有起伏,但总体趋于稳步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带来了中国的进步。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②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采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贸易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③坚持开放新发展理念,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一路”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活力。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