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口语交际:辩论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辩论的性质和意义,了解辩论活动的组织形式。2、指导学生组织班级辩论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提高辩论能力和综合素养。活动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性质和意义,了解辩论活动的组织形式。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提高辩论能力。活动难点:指导学生组织班级辩论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提高辩论能力和综合素养。一、情境导入你正在读名著,这时你的同学说,初三学习如此紧张,读书只会浪费时间,不如多刷题提高成绩。你会如何反驳他呢?这就涉及到辩论的知识。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小到学习、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可能涉及辩论。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辩论的相关知识。二、辩论1、概念解读:辩论是人们针对某一具体的话题,以公开、对立的立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和否定,同时确立强化本方观点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辩论的两大基本元素是“论”和“辩”。“论”就是“立”——正面论证己方观点正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我们回到课堂之初的问题。对方观点是:读书浪费时间。己方的观点则是:读书不是浪费时间。我们边听会边在头脑中分析对方观点中谬误,并加以反驳。示例:怎么能说读书浪费时间呢?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读书的过程中,欣赏到了优美的词句,写作时可以学习和借鉴,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2、辩论的三要素: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辩论的三个要素是:倾听、分析、反驳。倾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弄清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分析: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找出对方发言中的谬误(论点错误、论据不真实、论证方法不合理等)。反驳:了解了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找出存在的错误之后,针对性地进行反驳。3、微辩论: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一个劲儿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插队不要挤,讲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三、辩论赛在语文学习中,“辩论会”“辩论赛”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活动形式。1、概念解读:辩论赛是把辩论者分成正方和反方,各方根据选定的立场,围绕指定的话题,按照一定的规则陈述本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最后由评判团评出胜负的一种有组织的辩论活动。在辩论赛中,论题,亦称辩题,是辩论的焦点,是辩论双方争论的对象。辩题,一般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人性本善还是恶”。2、辩论实施:读课本94页图表思考:常规的辩论赛有哪几个环节?辩手如何分工?主要任务是什么?各环节发言时长是多少?3、辩论的原则和技巧:我们通过一段视频,领略辩论赛的精彩。辩手们唇枪舌剑的交锋,你来我往之间是知识的比拼,是智慧的较量。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口语交际活动,辩论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表达清晰,声情并茂观点鲜明,协同作战善于聆听,快速反应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仪态良好,双商在线辩论场上的自如表达非一日之功,我们平时还要博览群书,多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注意培养敏锐、自信、大方的气质。四、实战演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了辩论的知识,让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大家都知道,在人生中,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这个话题,大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的辩题是“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如果你是一辩你将如何立论?请选择正方或反方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方的观点是逆境有利于成长。首先,我方认为,人在逆境中,才更容易发现不足,加以改进以取得进步。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实验,才成功地发明了电芯。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最后的成果一定是成功的呢?爱迪生说,成功不是唯一的成果,我有了5万多个成果,因为我吸取了5万多次的经验。其次,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人生路上有风险,有挑战,才能激发出我们最大的能量,展现出更强的能力。我们都看过《西游记》,都熟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踏过了无数风霜坎坷,才取回了真经,成就了正果,这难道不正是逆境有利于成长的最好写照吗?第三,逆境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坚强。就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反方:我方的观点是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逆境会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本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他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假如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老师、家长、学校为何仍然在不断地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我们营造顺利的成长空间呢?其实,对于那些在逆境中成功的人,人们除了赞扬他们取得的成绩之外,更多的往往是称道他们在逆境中能作出比一般情况下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战胜种种不利因素而走上成才之路的拼劲和韧劲。这不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逆境中成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吗?在辩论赛中,是通过抽签决定正方、反方的,双方的立场、观点是预先决定的,正方从正面立论,反方从反面针锋相对地驳论。正反双方对辩题持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双方的见解不一定那么泾渭分明,截然对立。辩论的目的不是要分出对错,而是帮助我们更客观,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找出有价值的观点。五、课堂小结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辩论的目的不是要分出对错,而是帮助我们更客观,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有价值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