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升六语文暑期阅读第一单元——童年往事(阅读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方法:一、用换位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分析题目法。如课文《梅花魂》,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是外祖父告诉“我”的“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外祖父爱梅花,实际上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代入人物法。如《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自然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怀乡之情。二、抓直接抒情的关键词、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键句可能在开头,可能在结尾,也可能在作者议论或者抒情的部分。《月是故乡明》中直抒胸臆的“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就是本文的关键句。三、从具体事物和典型事例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抓住具体事物。如《祖父的园子》,我们可以从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树木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我”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2、抓典型事列。如《月是故乡明》,我们可抓住作者描写的童年往事及成年后的各地望月的经历来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又如《梅花魂》,我们可以抓住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来体会外祖父的赤子之心。 课内阅读1、读古诗《稚子弄冰》完成练习题。(15分)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 ,当银钲。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代)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 。主要作品有《 》《 》《 》等。(3分)(2)把诗句补充完整。(3分)(3)给加点字注音。(2分)银钲( ) 昼( ) 耘( )田 玉磐( )(4)解释词语。(3分)稚子: 。钲: 。玻璃: 。(5)前两句诗里的“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6)在玩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2分)2、课内阅读理解。(12分)祖父的园子(节选)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间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1)选文出自作家 的长篇小说《 》。(2分)(2)“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 ,还能用 一词替换。(2分)(3)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4)在文中的框里对画线句子作批注,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3分)(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3分)3、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完成练习。(12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闪烁—( ) 瞎闹—( ) 愿意—( ) 随意—( )(2)仿写句子。(2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3)划线句子表现了园中的一切都是 ,其实也处处表现了“我”的 。(2分)(4)结合全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多选)(2分)A.作者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吃就摘黄瓜吃,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玩就捉蚂蚱玩,想睡觉就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B.园子里有作者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作者喜欢的昆虫;有作者喜欢的花和鸟。作者可以追蜻蜓、采花、捉蚂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C.园子里的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会冒烟;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开像睡醒了似的;鸟飞像在天:退似的;虫子叫就像在说话分的。园子就像一个童话世界这正是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过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D.让作者感到自由和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感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给了孩子无尽的爱心和耐心。他的爱解放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祖父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分)(6)为什么说是“祖父的园子”?(2分)4、课内阅读理解。(10分)月是故乡明(节选)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写的《 》。(2分)(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2分)①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②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③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④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更加晶莹澄澈。(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2分)(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2分)(5)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2分)5、课内阅读理解。(10分)梅花魂(节选)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偶尔——( ) 唯独——( ) 训斥——(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 ,说明了 。(2分)(3)用“——”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1分)(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我”害怕是因为 :“我”奇怪是因为 。(2分)(5)“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不应该弄脏。B.外祖父认为这幅墨梅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象征,是不容玷污的。 主题阅读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花朵有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我就笑得哆嗦起来,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因,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1)短文描写玫瑰花的“大”与“香”,前者用 来衬托花朵的大,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后者用花香 来体现玫瑰花的香,是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4分)(2)短文中,“我就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 _;祖母“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是因为 ;祖父“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则是因为 。一家人的“笑”呈现出的家庭氛围,可以用成语“ ”概括。(4分)(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通过回忆“我”给祖父戴花的情景,体现了“我”的顽皮淘气。B.通过回忆“我”给祖父戴花后闹笑话的情景,体现了祖父的宽容。C.通过回忆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趣事,体现了“我”对纯真童年和浓浓亲情的怀念。(4)短文画“——”的句子中,为什么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2分)2、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时令正是伸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然看见数点风筝,使我突然忆起“ ,拂堤杨柳醉春烟”。望着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丝丝缕缕地牵出了我的童年。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男孩子就开始趁放学后的间隙来做风筝,常常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或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我们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A)我们把竹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转镳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B)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D)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激滟的堤塘边冉再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我们的心醉了。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对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图睁,一脚踏翻它,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升起来了。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竞年! (1)根据积累的知识,把第1自然段的诗句补充完整。(1分)(2)读第3自然段,根据提示将“我”和小伙伴做风筝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3)方框中的句子应放在A、B、C、D哪一处?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3分)应该放在 处,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到。(4)文中写了放风筝的成功经历,但为什么还写了失败的经历呢?( )。(2分)A.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与成功经历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成功放起风筝的小伙伴的羡慕之情。B.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反映了真实的童年生活。C.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表现作者因放风筝失败而十分沮丧的心情。D.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5)作者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3、现代文阅读理解。(8分)童年的时光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是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童年偶尔会酸。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本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掀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是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就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当语文老师当众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同学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1)文章的结构是( )。(1分)A.总一分 B. 分—总 C.总一分一总(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1分)(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2分)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写出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4)当语文老师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2分)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觉得童年还像什么?(2分)4、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月光下的童年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②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外婆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多么快乐呀!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í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⑤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⑥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3分)①②③(3)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五个动词。(3分)(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2分)(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2分)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童年的朋友(节选)【苏联】维·德拉贡斯基①十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便问妈妈要。妈妈告诉我,那个小熊玩具正好,柔软又舒服。②我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我要拿它练拳了。③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④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我走到哪都拿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⑤“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她已经从走廊上回来了,“出了什么事?”⑥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不过是我永远也不再想当拳击家了。”(1)题目“童年的朋友”是指( )。(1分)A.作者的妈妈 B.练拳击的沙袋 C.小熊玩具 D.拳击手套(2)“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不包括( )。(2分)A.吃饭时用羹匙喂它 B.把东西抹到它嘴上,它很逗人C.睡觉时让它躺在旁边 D.坐在沙发上等着“我”拿它练拳(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①文中用了很多笔墨写“我”与小熊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因为小熊对“我”很重要。( )②“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这句话说明小熊因为能帮助“我”练拳而十分开心。( )③“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中,“我”流泪是因为担心被妈妈责骂。( )(4)作者在第③自然段写小熊玩具的外形特点时侧重写了哪个方面?为什么这样写?(2分)(5)结合短文说说“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1、(1)杨万里 南宋 称杨诚斋体 《小池》《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等。(2)晓冰 彩丝穿取 敲成玉聲(3)银钲(zhēng) 昼(zhòu) 耘(yún)田 磐(qìng)(4)稚子:幼小的孩子。钲: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玻璃:玉名。又名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5)“脱”字用得好。诗人用“脱”这个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动作,表现出小孩子天真可爱、好奇、活泼的天性。(6)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欢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碎时则是万分懊恼、失望2、(1)萧红 呼兰河传(2)任凭自己的意思 任意(3)拟人 使园子中的一切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4)[示例]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在园子里的独特感受。作者把园中的事物当作自己的朋友,表达了对园中一切事物的喜爱之情。(5)自由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3、(1)闪烁——闪耀 瞎闹——胡闹 愿意——乐意 随意——随便(2)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蝴蝶了,就像蝴蝶在跳舞似的。(3)自由的 自由自在。(4)ABCD(5)“我”是一个天真活波、领皮可爱的孩子,有一颗自由的心。祖父是一位勤劳、慈爱、幽默、宽容的老人。(6)因为“我”的自由、快乐,源于带“我”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所以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4、(1)季羡林月是故乡明(2)①②③④(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4)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5、(1)有时 只有 呵斥(2)对比 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视与喜爱(3)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4)“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很不高兴 那幅墨梅图怎么就那么重要呢?难道比古玩还值钱吗?(5)C 主题阅读1、(1)酱油碟 正面描写 招来蜂子 侧面描写(2)祖父不知道花香是来自“我”在他帽子上插的花,说那棵玫瑰的香二里路外也闻得到她看到祖父帽子上插满了红彤彤的花他知道了玫瑰的香并不是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同时也是为“我”的调皮、可爱发笑 示例:其乐融融(3)C (4)示例:因为祖父的园子、祖父的慈爱给了“我”自由快乐,而“我”的天真、稚气也给祖父带来了快乐、幸福,“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我们都喜欢在后园里玩耍和劳动。所以说“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2、(1)草长莺飞二月天(2)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3)D “我们”为了做风筝费尽心思,“我们”心中对做风筝、放风筝有无限向往和渴望(4)B(5)表达了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3、(1)C;(2)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3)A;(4)B;(5)童年犹如美丽的蝴蝶,自由、欢乐地翩翩起舞。童年犹如一朵菊花,清淡的花香使人陶醉,难以忘怀。童年犹如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4、(1)shān shàn méng yì(2)外婆带“我”到院子里乘凉,给“我”讲故事。“我”在月光下捉蛐蛐儿,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3)我悄悄走进草丛……把它捉起来走、打、翻、捂、捉。(4)1//234//56(5)“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5、(1)C(2)D(3)√ × ×(4)作者侧重写了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递情感。小熊的眼睛让“我”回忆起它的美好,回忆起和它在一起的快乐时光。(5)“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回忆起了和小熊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小熊之间的感情。这些珍贵的感情使“我”不忍心再拿它练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