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必修 4《哲学与文化》必备知识考前背诵清单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精神 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的精 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华 飞跃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探究 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 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本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如何做到: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与部分互相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把握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世界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的规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律2.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好走曲折的路。高中政治 第 1 页 (共 4 页){#{QQABAYKUggAgQBIAABhCQQGaCAOQkBACACoOhBAIoAABgBFABAA=}#}2023-2024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3.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又要统筹兼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抓住主流,同时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实践:(1)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认识: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探索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认识程。的奥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秘3.真理:原理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方法论: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理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原理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高中政治 第 2 页 (共 4 页){#{QQABAYKUggAgQBIAABhCQQGaCAOQkBACACoOhBAIoAABgBFABAA=}#}2023-2024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寻觅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社的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真谛 普遍规律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3.价值观:(1)价值观会对一个人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4)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人生(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的价(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值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5.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1.文化:(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继承(2)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2)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高中政治 第 3 页 (共 4 页){#{QQABAYKUggAgQBIAABhCQQGaCAOQkBACACoOhBAIoAABgBFABAA=}#}2023-2024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4)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学习神根基借鉴2.文化具有多样性: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外来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文化荣进步的有3.推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益成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果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中国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特色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社会力建设主义4.坚定文化自信:文化(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2)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高中政治 第 4 页 (共 4 页){#{QQABAYKUggAgQBIAABhCQQGaCAOQkBACACoOhBAIoAABg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