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梨园英秀教材分析:《梨园英秀》是五年级江苏版的一首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孟庆华作词、作曲。歌曲融合了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歌曲为C宫调,拍子。歌曲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模仿戏曲音乐与打击乐器的前奏,加上反复共8小节,曲调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把我们带进一个戏曲演出的氛围之中。第二部分,是数板式的唱词。第三部分,回到歌唱部分,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的素材,并与通俗音乐节奏相结合,显得新鲜,亲切、生动活泼。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梨园英秀》,体会歌曲热烈、欢腾的情绪,能自信演唱这首歌曲。2.通过对锣鼓经和数板的了解与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当代京剧发展中新的种类—戏歌的形式。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梨园弟子学习技艺的艰辛与顽强毅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1.歌曲学唱中能表现出戏歌的风格,咬字吐字清晰,表情丰富。2.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具准备:多媒体 钢琴 檀板 京锣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导入)播放少儿戏曲联唱,包含有唱、念、做、打等戏曲基本功,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四大行当。(你觉得哪些动作富有京剧风格,也可以学一学;教师边看边解说)师: 同学们,这些戏曲片段中,小演员们棒不棒?是啊,这些戏曲小演员们不俗的唱功和平时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他们是中国戏曲未来的希望。二、学唱歌曲《梨园英秀》1.师: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唱不好的,为了满足人们的演唱需要,作曲家们将戏曲的元素融入到歌曲中,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歌曲种类----戏歌。《梨园英秀》是加入了京剧元素的戏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戏迷,唱唱戏歌。2.聆听戏歌《梨园英秀》,感受歌曲的特点,说说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3.再听戏歌《梨园英秀》,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叫梨园吗? 4.再次聆听戏歌,观察歌曲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三部分)师:非常正确,这首戏歌是由锣鼓经、数板、京剧曲调三个部分组成。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有点着急了,那我们赶紧来学学锣鼓经吧。5.练习第一部分——锣鼓经(1)听锣鼓经,说说它的特点(2)师生互动练习,师读锣鼓经,学生用“嘿嘿”配合(3)注意指导学生的声音位置,要短促明亮师:锣鼓经往往伴随着角色的出场而起,角色在锣鼓经的结束点上出场亮相,不同人物的出场动作和他们的角色是互相吻合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学一学武生的出场亮相。(4)跟老师做武生的亮相,观察亮相的精气神,并简单说一说(5)跟着锣鼓经做做出场亮相师:小演员们是多么神气啊!他们非常热爱戏曲艺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6.学习歌曲第二部分——数板(1)初听数板,感受数板的节奏特点(2) 我们也来学一学,带着学生用较慢的速度读词(3)学生尝试数板(可以用手轻轻打节奏)(4)出示难点节奏(“生旦净丑呀,绝活是个个棒”),划拍练习,并强调掌握节奏的最好方法就是划拍。这里要强调“棒”字的重音,要读好。(5)原速完整数板,(要求学生轻轻打节奏)。师:老师有一个办法让数板更好听,想不想听听(尝试加语气词)。(6)加上语气词,完整表达数板(7)同学们,这段数板包含了哪些戏曲元素在里面,你们能找到吗?(南昆是江南昆山一带的昆曲;北曲是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东柳是山东的柳子戏;西梆是西北的梆子腔。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就是人物角色;五法指口、手、眼、身、步;唱念做打是演员的基本功。)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了,(把锣鼓经和数板连起来唱一唱)。师:真不错!更大的考验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7.学唱歌曲第三部分——西皮音调(1)初听旋律,感受西皮流水板的唱腔风格。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京剧风格)师:对了,这首戏歌用了京剧当中西皮流水板的唱腔风格,西皮流水板的特点是拍,即每拍都是强拍,我们在演唱时要把这种京剧的味道表现出来。(2)再听旋律,感受京剧风格师:大家发现乐句之间的联系没有?能简单说一说吗?(前两句节奏相同,后两句节奏相似)(3)学生学唱歌谱(由慢到快逐步进行,要引导学生唱准节奏)(4)填入歌词演唱 (5)学唱后半部分,唱准休止符。(6)加入歌词演唱(7)把两个部分连起来唱一唱师:为什么后两句节奏拉宽了,这些梨园小英秀想表达什么呢? 他们太热爱京剧了,感情一下子表达不完,想留给观众去细细品味呢。只是老师觉得后半部分的休止符太多了,有点单调,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8)尝试给后半部分的休止符加上锣声(9)加上锣声完整表达演唱部分(真好听!)师:现在我觉得你们这些小戏迷可以亮亮相了8.完整聆听歌曲一遍,完整感受歌曲的京剧元素,并准备演唱。9.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加入本课所学的处理方式)第一次完整表达歌曲。10.合作表现歌曲(锣鼓经亮相,数板,加入锣声演唱)。六、小结师:今天,你们这些小戏迷的表现让老师感到惊讶,由衷地对你们说声“好!”。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外继续做小戏迷,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国剧,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京剧艺术出一份力。窗体底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