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铃铛舞》 教案 苏少版 音乐三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铃铛舞》 教案 苏少版 音乐三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铃铛舞》
【教材分析】
苗家铃铛侗家箫,阿细月下把舞跳。引领孩子们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略苗家岭下清脆的鸟鸣、响铃……歌曲《铃铛舞》是一首富有苗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中间插入“叮当”响的铃声,表现了在丰收的日子里,苗族姑娘身挂铃铛,在芦笙伴奏下翩翩起舞的情景。
歌曲为四三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采用了“XX X X |XX X X | X X XX |X —— |”的节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个戴着铃铛的苗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是全歌的主题所在。第三、第四乐句是欢快、跳跃的,表现了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是全歌的主题所在,因此,唱好歌曲后,让学生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歌曲,进一步体验我国西南民间音乐活动载歌载舞的特点,体验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风情,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接触的比较少,所以教学的开始,伴着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由苗寨风情的幻灯导入,让学生对苗族有初步印象,建立好奇与喜爱的心境,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印象。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安排在学跳苗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情绪,为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铃铛舞》,并唱出歌曲的韵味。
2.学生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简单的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3.感受苗族音调歌曲的特点,体验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风情,拓展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
解决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唱出好苗族歌曲的韵味,并能表现好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碰铃、串铃、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芦笙导入,走进苗族。
师:小朋友好,让我们乘上今天的音乐列车,一起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吧!循环播放第一段的伴奏音乐,学生一起按三拍子的感觉律动。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它的名字叫——(芦笙)
师:芦笙在苗族人民心中是特别神圣和珍贵的。听一听,音色怎么样?柔美悠长委婉
师:芦笙响、脚板痒,苗族人喜欢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节日,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一、歌声召唤,创设情境
师:让我们随着歌声和视频一起走进苗寨。
师:他们的歌声美吗?(美)苗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山区,歌声在山间飘荡,真美!不仅歌声美,人也美,看!她们的衣服漂亮吗?生:漂亮!头上、手上、身上还挂满了铃铛
师:美丽的苗族姑娘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准备庆祝丰收呢!听!山寨里传来了召唤大家的歌声。听——
师:歌声传遍了苗寨,小伙伴们应和着从四面八方走来。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想)先来学下应和的歌声。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下歌谱,旋律中哪几个音?生:(135)用手势把音唱准。
师:苗族歌曲的旋律中主要就用135 这三个音,用音简练是苗族歌曲的一大特点。加上歌词,老师来唱前半句召唤,你们应后半句,把快乐的歌声传出去。(师领生和,分组)
二、模拟铃铛,感受快乐
师:大家都应和着召唤声从寨子里走来了,那他们欢庆丰收是怎样的场面?一起从歌声里感受下!(初听歌曲完整)
生: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特别快乐
师: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浑身上下挂满了铃铛,跳起了欢快的铃铛舞,(出示:铃铛舞)那她们跳得铃铛舞是几拍子的呢?生边听边感受三拍子。(再听,划拍)
师:苗族阿妹跳起了三拍子的铃铛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铃铛,我们在第一拍强拍上奏一下,模拟清脆的铃铛声,感受下热闹的场面。(碰铃演奏两遍)
师:浑身上下、大大小小的铃铛发出不同的声响,把串铃也加进来,在第二、第三拍的弱拍奏响,老师把歌声加进来,那就更欢腾了!
三、载歌载舞,共同欢庆
师:清脆的铃铛声、快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小朋友们,快乐的心要动起来吗?你们的脚板痒不痒啊?那赶快加入他们舞蹈的行列,想不想一跳起庆祝丰收的铃铛舞?
师:手臂驾好,一起晃起来,铃铛声响起来!
师:摆动手臂,充满活力,第一拍有力摆动,真棒!强音上加一点力度,使上劲,谁的铃铛声最美妙?把开心快乐释放出来!加上脚步,动感十足,看谁跳得最带劲,动作幅度越大,铃铛声越快乐!动作有变化。注重个体表现。
师:跟着音乐走起来,第一遍原地、第二遍走动、第三、四遍加入铃铛围圈、找小伙伴面对面跳起来。
师:欢快的铃铛舞,让我们感受到了庆祝丰收时欢腾热闹的场面!能把快乐的歌声唱起来吗?(能!)——出示歌谱
师:第一遍让我们用“啦”跟着钢琴哼唱歌曲,听好前奏。(啦跟琴哼唱)
师:一个字唱一个“啦”,让声音从鼻子里出来,带上一点点滑动的感觉就更有苗族歌曲的味道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指导声音圆润连贯)
师:可爱快乐的苗族小阿妹、小阿哥唱得真棒!看看歌曲有几个乐句?生:四句。
师:听老师唱一唱,这四句旋律有什么特点?
师:124乐句开头的旋律都是35 5 3,结尾不一样,民歌中常用的同头异尾;第1、2句的节奏完全一样;第三乐句发生了变化,前半句与后半句的节走也是一样的;第4句中的13 3 1 62 2 6分别来自于前三句,而且多了一小节。
师:歌曲的旋律主要用了135三个音,带有浓浓的苗族风味。听老师来读一读歌词,数一数,每一句歌词有几个字?(七个)
师:苗族歌谣大多是七字四句,朗朗上口,这也是苗族歌曲的特点。跟琴唱。
师生逐句处理表现:
师:苗家小姑娘心里开心,激动吗?(丰收了能不激动吗?第一句声音上扬)
师:她们歌美、人美、生活美,这美美的感觉很幸福,收在心里。(第二句收)
师:第三句中插入“叮当”声,显得活泼俏皮,声音有弹性,休止符要注意。
师:第四乐句:感觉浑身上下美妙的铃铛声不断响起,回荡在苗岭山寨。
师:唱得时候加上鼻音和滑动的感觉,就更有味道了。让我们跟着伴奏唱一唱。
师:大家跟伴奏唱了几遍?2遍。歌谱上只有一遍,那为什么要反复再唱一遍?生:欢庆的场面好热闹,好开心,他们不想结束,想继续唱起来、跳起来,让铃铛声不断地响起,把快乐传出去!
师:让我们把快乐传递给大家!随着召唤声一起出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吧!
生:加入引子、舞蹈、唱歌等来丰富歌曲表现(分组表现)
师: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快乐幸福的苗族人民无时不歌,无人不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带有苗歌风味的歌曲。(播放《大地飞歌》视频)
课堂小结: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今天我们来到苗寨学唱了他们的歌,学跳了庆祝丰收的铃铛舞,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庆祝丰收的快乐,载歌载舞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