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时期( )
①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
②畜牧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实现了分工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
④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有史学家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主要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选用廉吏”“抑制豪强”“招抚流亡”等。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此观点认为( )
A.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农民战争可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
C.缓和阶级矛盾是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之一
D.农民战争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4.河南仰韶村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大型房屋基址。相较其他小型房屋基址,这座地面式、夯土墙基的大型房屋建筑,平面形状呈方形或长方形,推测面积达130平方米以上,从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初步判断为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址。大型房屋建筑的出现( )
①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②说明当时金属工具得到广泛的使用
③说明这一时期当地人已经实现定居
④体现出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唐朝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中“老农家贫”的原因是( )
①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农民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走向下坡路
④地主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有关“几个石头磨过”的后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地变成了私有财产,推动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个体劳动盛行,逐步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
③贫富分化因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而开始出现
④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开始迈向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像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由此可见( )
①资本家尽可能追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通过限制工人人身自由赚取利润
③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关系上是对立的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激活劳动力价值最佳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有人认为,在经历了以新、旧石器为标志的渔猎社会,以青铜器和铁器为标志的农业社会和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标志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迈向以智能工具为标志的信息社会。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生产力决定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租庸调制是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实行的赋役制度。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按规定役期服劳役,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除租庸调外,当时的人民还须负担杂徭和色役。这表明( )
①封建社会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只能依附于地主满足生存需要
③封建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广大农民
④由于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因而能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有些以狩猎和采集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但是原始社会的消亡则各地参差不一。在原始社会末期( )
①生产资料由家庭私有转归氏族公有
②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 )
①是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划分的
②只能从低到高依次更替,不能跨越
③是依据生产关系的特点而划分的
④都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年4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大珠山遗址的研究结果: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地区发现的首个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发现将青岛地区人类活动史推到了距今6万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下列描述或评价符合当时情形的是( )
①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
②当时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③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实证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虎爪山遗址出土有石核、石片和石球三大类石制品。石片石器和砾石石器,总体上属华南砾石石器文化传统,但因其有一批特色鲜明的砾石砍斫器、砾石尖状器,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故称为“澧水文化类群”。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占有更多石器的人成为统治者
③出现文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门槛 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下列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大奴役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②阶级和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奴役方式相对以往更具隐蔽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下的工人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
②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的
③资本家都是被雇佣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的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就有人断定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甚至有人提出“后危机时代”概念。事实却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世界金融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仍然笼罩在各种危机的阴影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各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
①劳动人民对消费品需求不断下降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④社会生产结构失调造成生产过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阶级斗争是推动奴隶社会等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 )
A.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B.资本家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生产过剩
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D.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19.雇员持股计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通过让雇员持股成为公司股东,使雇员产生责任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雇员持股计划( )
①动摇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②能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未改变广大工人被剥削的经济地位
④某种程度上使工人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0.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从侧面反映(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围绕“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这一问题,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四名网友的发言。
心雨:“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风:“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浅灰色的铅笔:“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草色青青:“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像尧、禹那样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这四名网友中,谁的观点最为科学?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作出判断,并阐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随着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随之也出现了阶级,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哗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藉。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一,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2)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
材料二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1)结合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
(2)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 0.3%。英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某一个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美国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三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1)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
(2)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什么?
(4)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2.D3.C4.D5.B6.B7.B8.D9.B10.D
11.B12.C13.B14.B15.D16.D17.C18.D19.A20.C
21.(1)网友“风”的观点最为科学。理由:评价一种社会形态,最根本的要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网友“风”从生产力角度认识到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社会物质产品极度匮乏,原始社会仍处于野蛮蒙昧的时代,并未进入人类文明时代。
(2)网友“心雨”和“草色青青”只看到了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有杰出首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并非评判一种社会形态优劣的根本标准;网友“浅灰色的铅笔”虽然认为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但对其原因的分析过于表面化,没有揭示问题的根本所在。
22.(1)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2)①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部分归自己支配。
23.(1)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②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反而使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因此狄更斯又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
24.(1)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