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作文主题读练写: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作文主题读练写: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 作文主题读练写: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最是人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世间最美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更应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关注自然的点点滴滴的细微变化,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自然的熏陶里用笔记录美好的瞬间。
主题佳作
思路点拨
1.精心选材,独具匠心。
优秀的文章素材选择往往选取了和平常角度不一样的切入口进行展开。如《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巧妙构思,将江南的春天与闽粤的冬天进行比较,又与北方的冬天相比较,以江南的独特地势写起,写出了江南的烟雨蒙蒙,冬日的温柔因为作者的亲身体验而显得格外真实动人,尤其是结尾,作者忍不住起身而去,更为江南冬景的魅力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实,我们日常的作文就需要这样选择与众不同的切入点,都是一样的季节,但因为作者看到的风景不同,因为作者的情感体验不同,因为作者选取的切入点不同,一样的四季,一样的美景就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和韵味。在日常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用真诚打动读者,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与体验。
2.抓住特点,写出真情。
无论是写景、写物还是写人的作文,我们都要抓住其中的特征,特征就是与众不同的神韵,抓住典型特征,我们笔下的景物或人物才能栩栩如生。文以情动人,我们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用记叙和描写来凸显所写对象的“特点”。尤其是写人记事作文,更需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如《盛夏绘景》一文中,作者笔下的盛夏就格外动人,因为作者抓住了盛夏的特点,反复吟咏之中将不同的景物串联在一起,从唰唰唰的割草声到不停息的蝉鸣,串联起作者最独特的盛夏记忆,写出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盛夏的真挚情感。
3.关注细节,升华题旨。
细节的描摹能够再现场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者的情感便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展现无疑。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是体现主旨、深化主旨的重要手段。
如《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一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字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形象地将春天的到来和母亲的万般情谊就融合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感慨母亲的情深似海。我们在写作中应随时插入这种细节描写,才能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难忘的那片风景
细沙点点,碧涛翻滚,是浩瀚大海的风景;高耸入云,白云缭绕,是巍巍高山的风景;清流潺潺,流水绵绵,是小溪的风景。只是,世间万般风景,只有那片窄窄的翠竹上挂的一盏红彤彤的灯笼,是我难忘的那片风景。(开篇点题,总括全文,引发读者对“难忘”的阅读兴趣。)
还记得,小时候不停息的蝉鸣声,一阵又一阵,一声又一声,吹散了盛夏的暑气,吹走了孤独的烦闷,和奶奶手里摇的蒲扇一起凑成了记忆里最难忘的那片风景。(继续点题,引出人物“奶奶”,与后文相照应。)
小时候,我在奶奶身边长大,父母只是一个符号,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我才能勉强把这个称呼和眼前两个陌生的人影对上号。村里的小伙伴们也大都如此,我们都是乡村的留守儿童。但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奶奶的蒲扇一下又一下,扇出清亮的风,也用爱为我构建了最难忘的风景。
(再次点题,多次提到奶奶的蒲扇,引发读者的思考。)
有次上课,刚好讲到了风景。老师说,风景就是一片美景,每个人心里的风景都不同,有的同学心底最难忘的风景是海边,有的同学最难忘的风景是高山,每处风景都是不同的模样。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举起了手,告诉老师我觉得最难忘的风景并不远,就在家门口那片窄窄的竹林。(切入点巧妙,引出家门口的竹林。)
老师笑了笑,没说话,同学们笑了起来,凑在一起讨论着我们眼底最难忘的风景。放学后,我就主动拉起老师的手,带她一起走近了我难忘的那片风景。
清风吹拂,走在窄窄的土路上,空气清新,氤氲着淡淡的花香和草木的香气。青翠的竹叶在风中摇摆,蟋蟀的叫声、鸟雀的叽喳声还有唰唰唰的夏风。烦热的夏季仿佛在这里停住了脚步,竹林里凉风习习,高大的竹林将烈日挡在阴凉以外,细碎的阳光被竹叶切割成碎片,在地上拼凑出夏天的味道。一滴滴露水从竹叶上缓缓流淌下来,慢慢地滴落,渗入泥土,倏忽不见。
我骄傲地指着竹林,告诉老师,这就是奶奶为我打造的乐园。在我出生前,奶奶专门种好了竹子,在竹林前搭建好了竹屋,迎接我的到来。这里不是我的家,却胜似家。我就在这片窄窄的竹林里慢慢长大,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到现在的风华少年,我最难忘的记忆都在这片窄窄的竹林。(多处细节描写,细致描摹出竹林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对竹林的无限喜爱之情。)
我一一指给老师看,这根竹子下我曾经打过地铺,奶奶在这里为我摇着蒲扇。这片竹子下我和小伙伴在这里挖知了,挖野菜。细细数来,都是最难忘的回忆。老师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还有这里!”我高兴的指着竹子上悬挂的那盏红彤彤的灯笼,在翠绿的竹子的映衬下,这盏灯笼显得格外的耀眼。“这是奶奶挂的灯笼,奶奶每年都会给我挂一个红灯笼。”我指着竹子上的刻痕,是奶奶为我量的身高,一年又一年,竹子早已长大,刻痕再也不在原来的地方,没有记录我的身高变化,但却记录下了奶奶对我无私的爱,这又何尝不是爱的成长痕迹呢?(将竹林灯笼与奶奶的爱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自然巧妙,不留痕迹,将情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我炫耀地看向老师,老师便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我也赞同,这就是你最难忘的风景!”我笑了,老师也笑了。这片窄窄的竹林,就是我最难忘的风景。(结尾点题,总结全文,简洁有力,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