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2024秋六年级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描绘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色。B. 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惊叹。C. 整首诗充满了悲伤的情绪。2. “卷地风来忽吹散”中“卷地风”的特点是( )A. 柔和 B. 猛烈 C. 温暖3. “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的是( )景色。A. 雨前 B. 雨中 C. 雨后4.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陆游 C. 杨万里二、看拼音写词语5. 在那个特别的日子里,诗人登上wàng hú lóu( ),带着几分醉意开始zuì shū( )。此时天空中涌起hēi yún( ),不一会儿bái yǔ( )倾盆而下,然而一阵卷地风过后,雨过天晴,望湖楼下的湖shuǐ rú tiān( )般澄澈。三、判断题6. “黑云翻墨未遮山”写出了乌云的浓厚。( )7. “白雨跳珠乱入船”描绘的是雨滴很小。( )8. “卷地风来忽吹散”表明风持续时间长。( )9. “望湖楼下水如天”是静态描写。( )四、词语理解10. 翻墨:________11. 跳珠:________12. 卷地风:________13. 水如天:________14. 醉书:________五、诗句赏析15. 赏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说说“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六、解答题17. 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这首诗的?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9.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七、课外古诗阅读阅读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回答问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3.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答案一、选择题1. C 2. B 3. C 4. A二、看拼音写词语5. 望湖楼 醉书 黑云 白雨 水如天三、判断题6. √ 7. × 8. × 9. √四、词语理解10. 像打翻的墨汁一样。 11. 跳动的珍珠。 12. 贴着地面吹来的风。 13. 水色和天空一样明净。 14. 饮酒后写下的作品。五、诗句赏析15. 用“翻墨”形容乌云的浓密,“跳珠”形容雨点的活泼跳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夏日暴雨来临时的景象,画面感极强。16. 这两句诗写出了风的突然和雨过天晴后湖面的平静、明净,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六、解答题17. 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18.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惊叹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9.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七、课外古诗阅读20. 夏季。21. 这两句诗通过“接天”“无穷碧”写出了莲叶的广阔,“别样红”突出了荷花的艳丽,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感十足。22.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23.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此时的风光与其他季节都不一样。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的鲜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