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课程标准内容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能力的基础。本课主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道德修养,初步树立责任意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对第三学段(5-6年级)道德修养的要求是“认识到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的要求是“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一课,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课程目的《我们的公共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同时,认识到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需要慎重行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世界也有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规则。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运用多种方法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思考公共设施与个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小到大也被大人提示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但是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也就是缺少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构建有序生活,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教学目标低阶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认识公共设施的意义,了解有关保护公共设施的法律规定。高阶目标: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达成评价: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自己的言谈举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了解公共设施现状,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礼仪。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公共意识转化为实际行为,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共责任感。教学过程一、先行组织:(一)师收集、展示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照片。(二)课前调查,完成表格 周边公共设施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调查人调查地点公共设施使用情况我的感受我的建议(三)明确公共设施是公共生活的保障1、分组、全班分享调查成果。2、公共设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其受损,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二、任务与活动任务一:公共生活我知道师:同学们,你们或家人在周末、假期的时候有哪些外出的活动?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生:看电影、水上乐园,去公园···师:大家都走进了公共场所,也就是公共空间。我们在公共空间里的活动就是公共生活。1.(出示)第22页的活动园生在书上填写,给不同的个公共场所分类。2. 公共场所中的言谈举止,第24页的活动园。生谈一谈生活实际,认识到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透明性,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公民都可以平等地进入公共空间。3.师:你认为网络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生:网络虚拟世界也是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也要遵守相关的生活规则、行为规范。师总结: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的场所和领域不断的扩展,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承担出现。无论是现实生活空间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要遵守好公共生活秩序。设计意图:1.知道公共生活的概念并能指认公共生活。☆2.懂得每个人有两个生活空间,清楚地说出人们的言谈举止的不同之处。☆☆3.清楚网络虚拟世界也有“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分,知道并且努力实践要做一个言行文明、传播正能量的网民。☆☆☆任务二:公共生活我需要1.师:你和家人怎样参与公共生活?有什么收获?生:去超市、医院、电影院、足球场、公园···总结: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增加乐趣、丰富意义师:你了解了公共生活不同的组织方式吗?生:自己组织、学校组织···总结:我们每个人都会参加公共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随着政府、社区等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越来越多,我们的公共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2.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会给公众提供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你知道有哪些吗?生:井盖、路灯、垃圾箱、消防设施、桥梁、为残疾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等。3.根据课前的调查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谈谈感想和建议。评价标准1.能够清楚表达出生活中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2.能够关注身边的公共设施,敏锐发现身边公共设施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议。☆☆任务三:公共利益我维护1. 辨一辨:公共设施的损坏与我们有关系吗?通过调查,我们能看出公共设施与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公共设施损坏,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2.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生齐读。3. 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不良行为影响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分享案例。师:对,公共设施的破坏,这里制度的缺失,维护单位的缺位是主要原因,公民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4. 公共资源人人有权享用,人人也有义务维护。那你知道我们国家共享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吗?生:共享单车,农家书屋,各种网站资源,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师: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爱护、保护、不破坏共享事物,珍视每一个共享事物。设计意图1.通过对不良行为的分析评价,了解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2.出示法律条文,知道破坏公物是违法行为,产生严重后果的要承担法律责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3.体会共享方式的好处,表达出更好地享受共享资源的几种方式,同学评,师评。☆☆☆总结延伸小结: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延伸:如果在建设公共设施的同时和我们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师:国家不会随意侵占个人财产,都会给予公平补偿,但是个人也要支持国家建设。设计意图:学生知道维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懂得共享的同时也是共建,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板书设计4 我们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多丰富公共规则要遵守公共设施很重要公共利益会维护作业设计积极献言献策(学以致用):为了公共资源真正地服务于生活,你能想到哪些维护公共设施的办法 评价标准1.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树立主人翁的道德意识。☆2.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人人争当公共设施护理员。☆☆3.提出其它建议,要表达流畅。☆☆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对“网上购物是不是公共生活”有认知偏差,可能会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覆盖对整个事物的看法。课堂上不清楚网上购物是否属于公共生活。通过师生的对话讨论,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最常见的网上购物就是公共生活。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任务中的话题思考,在已有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以获取星星个数为标准,学生在课前调查、课堂上交流汇报以及课后延伸学习中,获取的星星个数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