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预习课件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声音 预习课件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6课时 声音的高与低
一、选择题
1. [金华市期末]如下图, 轻轻拨动同一把钢尺, 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
A. B. C.
C
点拨:C中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最短, 振动最快, 声音最高。
2. 爸爸说话的声音低一些, 妈妈的声音高一些, 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  )。
A. 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厚一些   
B. 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短一些
C. 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紧一些
A
3. 如图是铝片琴, 敲击并比较①②③三块铝片发出声音的高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B. 改变的条件是敲击的力度
C. 铝片①发出的声音最高
B
点拨:敲击的力度不能改变。
4. 如图是三支相同的试管, 对着试管口吹气, ________号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若轻敲试管口, 则________号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横线上应该填(  )。
A. ① ①
B. ③ ①
C. ① ③
B
二、填空题
1. 口琴簧片越短, 振动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 簧片越长, 振动越慢, 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
2.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 随着水位上升, 声音的高低会________。


变高
三、华华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大小不同的四个音叉, 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并绘制了柱状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括号里填“最大音叉”“大音叉”“中音叉”或“小音叉”。
最大音叉
大音叉
中音叉
小音叉 
2. 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原因是(  )。
A. 音叉大, 振动得快, 发出的声音高
B. 音叉大, 振动的幅度大, 发出的声音高
C. 音叉大, 振动得慢, 发出的声音低
C
3. 通过观察柱状图, 可以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越高
4. 华华听到的音高与其他同学不同, 她应该(  )。
A. 坚持自己的观点    
B. 套用同学的数据
C. 利用音高软件来辨别音高
C
四、如图所示, 学校科技展览墙上挂着一件外形像排箫的展品, 它不是排箫, 但它的发声原理与排箫相同。典典将耳朵贴在每根管子的底部, 他听到了管子里发出的 “嗡嗡”声; 再仔细听, 还发现每根管子
发出的“嗡嗡”声是不同的。请根据
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典典联想到了课上学过的“声音”,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所以他推测这件展品管子里发出的“嗡嗡”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空气柱 B. 管子 C. 墙壁
A
2. 我们根据图片可以得出, 这组展品的管子的特点是______相同, ______不同。
粗细
长短
3. 典典按管子从长到短的顺序依次将耳朵贴在这件展品的底部, 听到不同长度的管子发出的“嗡嗡”声是不同的, 他听到不同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填“高低”或“强弱”)不同。我预测声音的变化是__________, 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低
从低到高
越短的空气柱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一、选择题
1. [杭州市期末改编]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 典典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这个过程中, 电视机的(  )。
A. 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B. 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
C. 声音音质发生了变化
A
点拨:平时说的声音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2. 听到较强的声音时与听到较弱的声音时相比, 我们的鼓膜(  )。
A. 听到较强的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B. 听到较弱的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C. 两次振动幅度大小不变
A
点拨:声音强, 振动幅度大。
3. 先将橡皮筋绷在支架上, 再将橡皮筋按压到一定程度后放手, 橡皮筋发声。下列三组实验中, 能证明“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的是(  )。
A. B. C.
C
点拨:这是对比实验, 改变的是橡皮筋振动幅度, 长度不变。
4. 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强弱只与传播物质有关    
B. 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C.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C
二、填空题
1. 大声说话和轻声细语相比, 声音的________不同, 这是因为声带振动的________不同。
2. 我们通常把声音的大小称为声音的________, 并用________来描述。通过拨动橡皮筋实验可以发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越________, ________就越大。
强弱
幅度
强弱
音量

音量
三、作图题
  下面两个紧绷的气球皮上都摆放若干碎纸屑, 轻轻敲音叉①, 重重敲音叉②, 用“ ”画出碎纸屑跳动的大致幅度。
①      ②
四、下面是典典小组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 请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补全音量变化柱形图。
尺子振动的幅度 音量
2厘米 小
4厘米 较小
6厘米 较大
8厘米 大
2. 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中,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尺子  
B.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C
3.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子的振动幅度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4. 通过实验, 我们发现: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 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 反之,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 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
幅度



五、为了研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华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击打音叉后, 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小球仍然静止
B. 小球会向左侧摆动
C. 小球会绕着音叉旋转起来
B
2. 当击打音叉的力量变大时, 小球向左侧摆动的幅度(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A
3. 在停止击打后, 音叉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弱, 小球也会逐渐向音叉靠近, 这说明 (  )。
A.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强, 小球摆动的幅度越小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弱, 小球摆动的幅度越小
C. 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会影响小球摆动的幅度
B(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2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选择题
1. [杭州市钱塘区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阻止物体振动, 物体就不会发声
C. 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C
点拨:力不是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 力要使物体振动, 物体才会发出声音。
2. 朝装水量不同的试管口吹气, 此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 试管内的空气柱 B. 试管里的水柱 C. 试管
A
3. 下列三个实验中, 能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是(  )。
A. 用力拉伸橡皮筋
B. 用力拨动橡皮筋
C. 用力按压橡皮筋
B
4. 在僧人停止对大钟撞击后, 大钟仍“余音未止”, 这是因为(  )。
A. 钟产生了回声
B. 人的错觉
C. 撞击虽然停止, 但大钟仍然在振动
C
5. 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有声音产生, 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振动停止后, 我们还能继续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 也能发出声音
A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没有物体振动就没有声音。
二、填空题
1.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________。它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 它会变________, 并快速振动, 产生声音。它越________, 我们发出的声音越高。
声带


2. 如图, 竖笛发出声音的时候是___________在振动。
空气柱
三、连线题
请将下列各操作与它们是否能发声连起来。
敲击钢尺
敲击黑板
按压钢尺
能够发声
不能发声
拨动琴弦
拉伸琴弦
按压黑板
四、如图所示, 用音叉研究声音的产生, 击打音叉, 音叉发出了声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左图中, 用力击打音叉, 会听到声音, 用手轻轻触碰发声的音叉叉臂, 手感觉到________, 说明音叉在________。

振动
2. 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叉臂, 音叉将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 因为音叉不再________。
不会
振动
3. 将被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如右图, 会看到水面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溅起水花
音叉的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
五、在学习完本课后, 典典将一些泡沫球放在鼓面上, 然后用小棒敲击鼓面, 听发出的声音, 观察泡沫球的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鼓面上放了一些小的泡沫球, 用力敲击鼓面,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鼓面发出声音, 此时, 泡沫球________; 用手按住鼓面, 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鼓面发出声音, 此时, 泡沫球________。

跳动
不能
静止
2. 在鼓面上放小的泡沫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好地观察鼓面的振动
3. (判断题)手用力敲击墙面, 可以听到声音, 但看不到墙面振动, 这个现象说明墙面发声时并没有振动。(  )
×
点拨:能听到声音, 说明墙面一定在振动, 只是肉眼难以观察。(共9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易错易混提优练
易错点1
悦耳的声音与刺耳的声音需要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区别。在休闲时播放音乐,声音悦耳,但如果在电影院或者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播放音乐,影响到其他人,那就不是悦耳的声音。容易将生活中的悦耳与科学上的悦耳混淆而出错。
【例】下列声音悦耳的是(  )。
A. 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
B. 安静的图书馆里播放的音乐
C. 自习时播放的音乐
A
易错点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摩擦不是产生声音的原因,摩擦使物体产生了振动,物体因为振动而产生声音。力的作用也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如果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振动,也不会产生声音。容易将声音产生的原因与使声音产生的方法混淆而出错。
【例】关于声音的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地板上行走发出的声音, 是鞋面与地板摩擦产生的
B. 用力按尺子, 尺子弯折后能听到声音
C. 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C
易错点3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不是同一个科学概念。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描述,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描述,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高的声音不一定强,低的声音不一定弱。容易将“高”与“强”和“低”与“弱”混淆而出错。
【例】下列声音中, 相对较高的是(  )。
A. 蚊子发出的声音
B. 轰隆隆的雷声
C. 哗哗的流水声
A
易错点4
试管里装水后,吹试管口与敲击试管时的发声原理是不同的。吹试管口时,是试管内空气的振动引起的,水越少,空气柱越长,声音越低;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声音越高。敲击试管时,主要是试管壁振动引起的,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容易将二者的发声原理混淆而出错。
【例】如下图, 敲击水量不同的水杯, 声音最高是(  )。
A. B. C.
C(共12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8课时 制作我的小乐器
                  
一、选择题
1. 吸管排箫发出的声音, 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吸管 B. 吸管里的空气 C. 吸管和空气
B
2. 课堂上, 华华同学用一些清水、5只相同的玻璃碗做了一个小乐器(如下图)。用小木槌敲击它们, 你觉得它们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依次是(  )。
A. ⑤④②③①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③②④⑤
A
点拨:水越少, 发出的声音越高。
3. 如图所示是梦梦制作的简易乐器, 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 水面高度各不相同。对着瓶口吹气, 它们能发出“do(1)”“re(2)”“mi(3)”3个音, 最有可能与“mi(3)”这个音相对应的玻璃瓶是(  )。
A. B. C.
A
点拨:吹气时产生的声音是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空气柱越短, 声音越高。
二、填空题
1. 敲击水瓶琴时, 发声的是__________, 瓶内装的水越多, 发出声音的音高越________。
2. 橡皮筋吉他上的橡皮筋绷得紧, 拨动橡皮筋, 发出的声音________; 绷得松, 拨动橡皮筋, 发出的声音________。
瓶子



三、排箫是由一系列的管子构成的管乐器,
吹奏时, 气流进入管中, 可以产生高低
不同的声音, 典典尝试用吸管自制了
如图的“吸管排箫”。请你根据所学
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典典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 发出声音的音高是(  )。
A. 从高到低 B. 从低到高 C. 从强到弱
B
2. 利用自制的“吸管排箫”, 可以研究(  )。
A. 声音的高低与吹奏力度之间的关系    
B.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长短之间的关系
C.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长短之间的关系
B
3. 典典需要对排箫进行改进, 在下列改进建议中, 比较合理的是(  )。
A. 吸管改得粗一些, 容易吹出高音    
B. 从管口齐平的一端吹, 方便吹奏
C. 吸管剪短点, 容易吹出响亮的声音
B
四、学习了本课后, 天天想用试管来制作一个可以吹奏的试管小乐器。他找来四支完全相同的试管, 再向试管中加水, 然后往试管口吹气。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试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 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试管的玻璃壁 B. 试管中的水 C. 试管中的空气
C
2. 关于吹气时试管发出声音高低和试管中的水量的关系, 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量越多, 水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B. 水量越多, 空气柱越短, 空气柱振动得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C. 水量越多, 空气柱越短, 空气柱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C
3. 天天在调试乐器时, 发现有试管发出的声音太高了, 他调试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试管中的水 B. 减少试管中的水
B
点拨:减小水量, 空气柱变长, 声音变低。
4. 用敲的方法也能使试管发出声音, 天天从左到右依次敲击试管, 请你用简谱中的“1”“2”“3”“4”在(  )里标出对应的音高。
(  )   (  )   (  )   (  )
4
3
2
1(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4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选择题
1. [温州市瑞安市期末]在耳朵的结构中, 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A. 听小骨 B. 鼓膜 C. 耳蜗
B
2. 兔子有对很长很大的耳朵, 可以上下左右活动。当听到天敌声音传来的时候, 兔子就会快速逃跑。兔子大耳朵的主要作用是(  )。
A. 聚集声音 B. 传播声音 C. 产生声音
A
点拨:兔子大耳朵的作用与耳郭类似。
3. “打哈欠”时, 会听不清楚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 其主要原因是(  )。
A. “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 “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 “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B
4. [杭州市钱塘区期末]用纸卷一个喇叭, 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 拿掉纸喇叭, 再听一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喇叭相当于耳郭, 作用是聚集声音
B. 用纸喇叭和没有纸喇叭听起来声音差不多
C. 纸是固体物质, 声音引起了纸的振动, 通过纸的振动传到了耳朵
A
二、填空题
1.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________的振动。
2.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耳朵, 请列举两个保护耳朵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鼓膜
保持耳朵清洁
远离噪声污染
三、填图题
耳郭
听小骨
耳蜗
听觉
神经
四、如图所示, 用力敲击小鼓的鼓面, 纸屏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这是一个模拟(  )的装置。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B. 鼓膜的振动
C. 鼓面的振动
B
2. 在纸屏上挂泡沫塑料小球, 是为了(  )。
A. 防止纸屏振动
B. 观察纸屏振动的情况
C. 观察鼓面振动的情况
B
3. 实验中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纸屏上的。
空气
4. 关于实验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相同力敲击同一鼓面, 距离纸屏越近, 小球跳动越明显
B. 用不同力敲击同一鼓面, 到纸屏的距离不变, 敲击的力越大, 小球跳动越明显
C. 敲击鼓面的力的大小、
鼓面到纸屏的远近对
小球跳动情况没有影响
C
5. 通过以上实验, 我们发现耳朵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发声体距离耳朵的远近 
发声的强弱
五、如图是医生用的听诊器, 由听诊头、耳塞、金属管和橡胶管组成, 医生利用它能听到胸腔内的声音, 帮助诊断病情。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听诊器上的听诊头相当于耳朵的________,
可以聚集声音; 听诊器上的橡胶管相当于
耳朵的________, 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耳郭
外耳道
2. 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 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
A. 使声音变高  B. 减少声音的分散, 使声音变强
B
3. 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请你将下列结构名称按先后顺序排列: __________。(填字母)
A. 耳塞  B. 听诊头  C. 鼓膜  D. 心脏   E. 听小骨
DBACE(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1课时 听听声音
一、选择题
1. 下列声音中, 相对较高的是(  )。
A. 机器的轰鸣声 B. 小孩的尖叫声 C. 呼呼的风声
B
2. 下列声音让你觉得悦耳的是(  )。
A. 交谈声 B. 钢琴声 C. 鞭炮声
B
3. [杭州市钱塘区期中]下列词语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 高、低 B. 强、弱 C. 多、少
C
点拨: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描述。“多、少”不能描述声音。
4. 下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
A. 声名远播 B. 声嘶力竭 C. 鸦雀无声
A
5.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这句话中属于人活动产生的声音是(  )。
A. 风声 B. 雨声 C. 读书声
C
二、填空题
1. 歌词“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中, 涉及的发声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单音体系中, 用七个音乐符号“1”到“7”表示音级, 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 音级从“1”到“7”表示声音从________到________。





三、分类题
下列哪些是动物的声音 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 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请将序号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①小溪流水声 ②瀑布声 ③歌声  ④喇叭声 ⑤知了叫声
⑥打鼾声   ⑦咳嗽声 ⑧钢琴声 ⑨猫叫声 ⑩雷声
动物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⑤⑨
①②⑩
③④⑥⑦⑧
四、梦梦和聪聪在看电视的时候, 有以下对话, 请你参照示例, 用“高”“低”“强”“弱”替换画线句中括号内的字。
【例】聪聪: “梦梦, 电视的声音太(响)了! ”
聪聪: “梦梦, 电视的声音太(强)了! ”
1. 梦梦: “聪聪你听, 这只猫咪的声音好(尖)啊。”
梦梦: “聪聪你听, 这只猫咪的声音好(  )啊。”

2. 聪聪: “梦梦, 你刚才说什么 你的声音太(小)了, 我没听见。”
聪聪: “梦梦, 你刚才说什么 你的声音太(  )了, 我没听见。”

五、音乐课上, 老师教大家唱《闪烁的小星星》, 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旋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上面的旋律中, 声音最高的是________, 声音最低的是________。(填简谱)
6
1
2. (多选题)音乐老师用钢琴伴奏, 教大家唱歌, 钢琴声属于(   )。
A.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B.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C. 悦耳的声音     
D. 刺耳的声音
BC
3. 华华学会了《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 在自习课也大声地唱起来了, 对其他同学来说, 这时华华的歌声属于(  )。
A. 动听的声音 B. 悦耳的声音 C. 刺耳的声音
C(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7课时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一、选择题
1. 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 发出的声音(  )。
A. 高低不同 B. 强弱不同 C. 高低和强弱都不同
B
2. 小提琴在使用前, 乐师常会调节琴弦的松紧, 俗称“定弦”, 这主要是为了改变琴弦的(  )。
A. 音高 B. 强弱 C. 音质
A
3. 如图, 将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同的三种情况, 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 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A. B. C.
A
4. [温州市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 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四根弦, 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  )。
A. 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 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弱
C. 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A
点拨:越细的物体, 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二、填空题
1. 小提琴是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如果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用相同的力拨动, 若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 琴弦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手指在多根琴弦上用相同的力拨动, 拨动的琴弦越粗, 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
琴弦


2. 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小提琴
二胡
琵琶
三、吉他(如图)是天天最喜欢的乐器, 它有六根粗细不同的琴弦。天天在演奏的时候通过拨动琴弦让吉他发出悦耳的声音。请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演奏时拨动的琴弦越细, 发出的声音(  )。
A. 越高 B. 越低 C. 越响
A
2. 如图为天天用变调夹夹住琴弦。用变调夹夹住琴弦前后, 手拨动同一根琴弦, 音高会(  )。
A. 变高 B. 变低 C. 不变
A
点拨:用变调夹夹住琴弦后, 弦的振动部分变短, 声音变高。
3. 为了让琴声更响亮, 让听众们都能听到, 天天应该(  )。
A. 用力拨动琴弦
B. 按压的位置低一些
C. 拨最粗的琴弦
A
4. 在天天弹吉他时, 同学们不应该(  )。
A. 安静地听
B. 在台下交谈
C. 将电话手表调成静音模式
B
5. 美妙的吉他声通过(  )传到人们的耳朵里。
A. 空气 B. 大地 C. 琴弦
A
四、 材料阅读题
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图是一把二胡, 它主要是由两根琴弦(粗和细)、琴轴、琴弓、琴筒等部分组成。琴筒是发声的共鸣体; 琴轴共有上下两个, 起调整音高的作用; 琴弦是琴的发音体
之一, 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
1. 琴筒的作用是(  )。
A. 使发出的声音更低沉 B. 扩大音量 C. 拿起来方便
B
2. 当手在右图(  )按弦时, 拉奏发出的声音最高。
A. A处 B. B处 C. C处
C
点拨:按在C处, 琴弦振动的部分最短, 发出的声音最高。
3. 二胡有两根琴弦, 一根粗的和一根细的, 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发出声音较低的是(  )。
A. 粗的 B. 细的
B
A
4. 下列乐器中, 像二胡这样靠弦发声的是(  )。
A. 钢琴 B. 古筝 C. 笛子
B(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声音
第3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选择题
1.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 空气 B. 水 C. 船舱
A
2. [杭州市钱塘区期末]宇航员在月球上, 不借助通信装置, 就听不到同伴的声音, 这是因为(  )。
A. 在月球上说话的人的声带不会振动
B.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
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B
点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所以听不到同伴的声音。
3. 如果不幸遇到地震被困在倒塌的房子下面, 求救时, 用砖头敲击身边的自来水管(钢管)比大声呼叫更有效, 其中的科学原理是(  )。
A. 钢管坚硬 B. 敲击钢管能发出声音
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C
点拨:钢管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 敲击钢管能更好地把声音传播出去。
二、填空题
1. 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我们会看到振动的音叉周围的水面产生水波, 并且水波向________扩散, 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声音是以________的形式像波浪一样向四周传播的。
四周

2. 音乐课上, 华华在班级里清唱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 同学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 这说明声音是向____________传播的。
四面八方
三、手机是我们常用的通信工具, 它可以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 典典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将手机放入玻璃瓶内, 拨号呼叫它, 可以
看到屏幕亮起, 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和
电磁波都可以通过______和______传播。
空气
玻璃
2. 再次拨号呼叫手机, 并不断抽出玻璃瓶中的空气, 发现铃声(  )。
A. 强弱不变 B. 越来越强 C. 越来越弱
C
3. 典典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结论: 声音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龙龙却认为还有可能是电磁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使信号中断, 铃声消失。
不能
4. 在抽出玻璃瓶中空气的过程中, 典典观察到手机屏幕一直亮着, 说明电磁波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了龙龙的观点。
传播不需要空气
5. 如果在抽气的过程中, 铃声始终没有任何明显变化, 猜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没有密封好, 漏气
四、科学课后, 天天和龙龙尝试做了“土电话”。他们在两个纸杯底部用牙签扎一个小孔, 将棉线穿过小孔, 打结固定。拉直棉线后, 天天对着杯口低声说话, 龙龙将另一个纸杯杯口放在耳朵上
听声音。请你根据所学
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的“土电话”, 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从“话筒”传到“听筒”的。天天在用“土电话”打电话时, 用手捏住棉线中间, 龙龙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是因为棉线停止了________, 不能继续传播声音。
棉线
振动
2. 隔相同的距离, 用相同强弱的声音说话, 改用铁丝连接, 则对方听到的声音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清晰
铁丝比棉线传播声音的效果好
3. 隔相同的距离, 用相同强弱的声音说话, 用“土电话”比不用“土电话”听起来更清晰, 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线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