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 公共生活靠大家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和“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针时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具体编写时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行为表现,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旨在培养学生公共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以及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并能把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志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团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与导力。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范、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能力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学生虽然在低、中年级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话题和情境中展开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单元目标 本单元分为三课六课时,遵循由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思路。明确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2.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3.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都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大家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成立奉献爱心小队:在组内成立一支帮扶小队,可以是学习帮扶小队,敬老小队,帮困小队……选举小队队长,小队队长设置帮困情景,小组队员配合演绎场景,最后谈谈感受。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我们的公共生活 学生分析破坏公共设施的后果以及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为自己和他人能享受到优异的社会秩序服务。我参与我奉献 成立奉献爱心小队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1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 学生能说出多样的公共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哪些不同的需求。1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 学生能够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1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 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与法律,维护公共秩序。1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知道我们个人可以如何构建有序生活,懂得有序生活需要各方努力,知道公共生活受到国家法律保障。1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1 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 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课型新授课时2序号2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二课“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的内容。主要学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课标分析核心素养:道德素养(社会公德)学生能够认识到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内容。熟悉是因为自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在公共杨所要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本课设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的理性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学习目标知道在不同场合应该怎样做。明白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破坏交通秩序、阻碍治安管理是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学习重难点重点: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难点: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课前导入 我们大家都喜欢文明人,喜欢和讲文明人交往,看见不文明的现象会很讨厌。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是让人不舒服,还破坏了文明和谐的公共生活。看图,说说每幅图中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现象,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的态度会带来哪些结果?我们不但自己要做个文明人,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做一个监督者,敢于对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提出批评制止。 生看图回答。 指导和补救:联系日常生活,互相补充。课堂探究活动学生活动1 活动一:中国人在国外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应,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1.播放视频《在国外“中国大妈”的不文明行为》 2.看了视频后说说你的感受。3.师:国外不少景点景区,甚至都针对国人做起了汉语警示牌,让很多国人看到了很不舒服,确实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你是中国人出国旅行,往小来说就是代表你自己,做一个文明的旅行人,往大的说你是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国外旅游,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观看视频思考。学生谈感受。 预设:设身处地地为环卫工人着想指导和补救:多个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引导换位思考学生活动2 活动二:规范自己行为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那么,我们在不同公共场合应该怎么做。1.填表格。2.汇报。3.师总结:维护社会秩序,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把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形成我们自身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身心舒畅的社会环境。 学生针对不同场合填写相应的行为标准或注意事项。 预设: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指导和补救:学生互相补充。学生活动3 活动三:汇聚社会力量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光靠我们公民个人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会单位和组织共同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针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调查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汇报。3.师总结:我们国家的社会管理体系正在改进和创新,越来越细化,一定能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活动四:国家支持、法制保障在任何国家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1.播放视频《女子火车站妨碍公共秩序》2.谈感受。3.出示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填写调查结果。生汇报。看视频谈感受。齐读法条。 预设:学生表达比较片面。指导和补救:可以让多个学生分享补充。三、课堂小结 遵守公共秩序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又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学生可以总结出,表达清晰。 预设:学生可以答出。指导和补救: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文明人。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制定一份倡议书,在课余时间发起倡议。 设计 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30分钟板书设计 第五课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汇聚社会力量 国家支持、法律保护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下第二单元第二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2课时备课设计.doc 小学道法五下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