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1——5 CDBBA 6——10 DBCBB 11——15 CDBAC 16 B二.非选择题(第17题13分,18题15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13分)(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崇尚经世致用);受儒家思想影响(1点2分,任3点6分)(2)变化: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文化发展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文化领域出现中西调和、新旧融合的意识;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1点1分,任3点3分)意义: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推动中国的近代化(1点1分,共4分)18.(15分)(1)转变: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职能;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改变为抗日民主政权;没收地主的土地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1点2分,共6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需要调整政策;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任1点1分)(2)背景: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解放后的城市出现了新问题;许多干部不熟悉城市工作。(1点2分,任2点4分)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新解放城市社会秩序的稳定;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为解放区经济繁荣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认同。(1点1分,任4点4分)19.(12分)示例:论题:时代发展影响中国的国际责任观(2分)论述:秦汉以来,中国长期领先世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尽力维护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重心转向救亡图存,但依然尽力维持周边国家的安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大国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实施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对外援助等,反对霸权主义,支持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一方面努力营造国内建设所需的和平环境;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做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9分)综上所述,自身国力、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国际责任观。(1分)(“示例”仅做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20.(12分)(1)法律传统:重视以德化民,强调德主刑辅(2分)积极作用:德主刑辅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礼入律增加了法律的可行性;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形成了中华法系的特色,对中国后世法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点1分,任3点3分)(2)特点:传统礼制与西方现代法律相结合(受西方现代法律的影响);体现政治民主化趋向;既注重个人权利也体现国家利益;法律标尺向“利”倾斜;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1点2分,任答4点7分)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1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所谓“小康”之世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这表:明“小康”之世A.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礼乐制度B.禅让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C.己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D.原始农耕经济影响力增强2.下表是秦汉公文大体分类及主要形式。可见,秦汉时期分类主要形式御用公文制、诏、策、救(戒)书等官僚奏疏章、奏、表、驳议等行移公文撇书、牒书、府书、记、爰书、变事书、奔命书、报书、举书、劾状等吏卒名籍、病卒名籍、日迹簿、受奉名籍、钱谷出入簿、文书收发记录、管理公文财务登记薄等A.官员文化水平较高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加强解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行政事务运作比较规范13.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救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重要官职。这表明唐代A.官员选考体系严密B.监察官员地位显要C.科举取士有待完普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4.后唐灭梁后,称梁为“伪”。唐庄宗李存勛视梁为僭伪,发展出一套“尊唐贬梁”的书写规范。但在墓志这类较具私人性的文字中,前梁旧臣常用各种方法避书“伪梁”。这说明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可雪A.宗法血缘关系衰落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认知C.儒家思想影响淡化D.正统之争决定价值判断5,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总结:“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宋代市舶司地位的变化A。顺应了国家治理需要B,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C.重构了地方行政制度D.扩大了海外贸易范围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7.1865年,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时指出“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1873年,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主张“广闾阁(指平民)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这反映了他们A.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目的B.关注军事和经济的联动C.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D.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议设立经济特科,以选“务实之才”,最后保举者达200余人。同年,这些被保举者却不得不狼狈离京,“经济特科”随即“停罢”。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设立经济特科违背历史潮流B,维新变法缺乏知识分子认同C.政局变动影响科举制度改革D.经世致用思想遭到清廷摒弃9.1902年盛宣怀抵达上海后,深感忧虑上海一埠如洋布、洋货、丝、茶、钱业等各大商帮在与洋商交涉前,“倘不先行会议,则彼谙习而我生疏,彼萃聚而我涣散…将来英员既到即催开办,若俟(等到议及始询各商…断无不受亏损之理”。这说明了盛宣怀认识到A.商战已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手段B,振兴民族经济急需设立华商组织C.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深D.通过自办企业能挽回失去的利权10.民国初年,政府废除“跪拜、请安”等旧式见面礼,无论民见官、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躬之礼,“唯女子不脱帽”,当时“非惟士子遵行,即农工商亦无敢稍行违背”。这主要说明A.社会交往日益尊重个人自由B.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C.女性所受礼教束缚由此解除D.政府强制推广西方文化11,有学者认为从兴中会、同盟会演变而来的国民党是一个少数知识精英的集合体,是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直到1924年后才发展为一个开放性、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国民革命运动高涨北伐战争胜利C.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D.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破坏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减 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茴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参考答案.docx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