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运用 (答案解析)-【2024-2022】近三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修辞手法及运用 (答案解析)-【2024-2022】近三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单选题
1.(2024·宜宾) 下列各组是“中国李庄”同济纪念碑碑文选句,其中不属于对偶句式的一项是(  )
A.壶中民生久/舟边社稷长
B.禹王宫中雷雨沸/东岳庙里书声朗
C.川音如酒诉衷肠/山乡处处是吾乡
D.新侪一新学界/古镇万古流芳
2.(2024·临夏) “临夏好,最忆是红园。”小夏今年“五一”黄金周打卡红园搜集对联,下面这副少了一个字。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楼阁参天立千秋流彩
下联:山河____地来四时蕴春
A.锁 B.落 C.缩 D.拖
3.(2023·盘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出塞作①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④。
【注释】①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胜吐蕃,王维出塞慰问,作此诗。②天骄:匈奴的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③碛(qì):沙漠。④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指崔希逸。
A.【甲】诗前两句用“黑云”喻指敌军的气焰嚣张,借“甲光”显示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B.【乙】诗第三、四句写出吐蕃猎手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C.两首诗都描写了军事行动,【甲】诗“半卷”写出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之状;【乙】诗“朝”“夜”突出军情紧迫,进军神速。
D.两首诗结尾两句都运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愿,表现出他们舍生忘死的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4.(2023·威海)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B.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美文,我及时惠存。(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句中有关沈从文的介绍正确)
D.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2022·龙江)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基础设施"是主谓短语,“重视语文”是动宾短语。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是并列关系复句。
6.(2023·滨州)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立春日,鸟巢夜,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每一朵雪花都在讲述一个冰雪故事。“燕山雪花大如席,”古人的浪漫与想象,穿越时空,映照古今。各国代表团的引导牌造型都是一朵融合了中国结元素的雪花。在巨大的地球背景中,一朵朵小雪花渐渐聚合成一朵巧妙绝伦的大雪花,传达出世界大团结、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祝愿。
A.“燕山雪花大如席,”中的逗号应移至引号外面。
B.“巨”字是半包围结构,第二笔的笔画是竖折。
C.文中画线的“小雪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各国代表团的引导牌。
D.“巧妙绝伦”原意是灵巧高明,独一无二;文中形容由各国引导牌聚合成的、像“大雪花”的主火炬台造型非常精巧。
7.(2023·贵州)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最活跃、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广大青年坚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基调,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A.加点的“最”“都”“更”都是副词。
B.“修身立德”与“底色和基调”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
C.划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D.上面语段包含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8.(2023·咸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亚元,第二至十名称解元。
9.(2022·吉林)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
(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散文》)
10.(2022·杭州)【铭记英雄历史】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11.(2022·常州)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万达广场终于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商场里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万达广场”“生意兴隆”结构相同;“人满为患”表示人多,贬义词褒用)
B.她会爬树,一扯一扯的,跟猴子似的,爬得飞快。(“扯”“爬”是动词,准确生动;“跟猴子似的”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
C.开学前一天,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一行三人莅临我校,视察开学工作准备情况。(“莅临”是敬词,此处表达得体)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这是一个单句,缺宾语的中心语)
12.(2022·巴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13.(2022·湘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D.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14.(2022·吉林)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B.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
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D.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实秋《雅舍小品》)
15.(2022·滨州)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②铜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品质的凝聚、精神的载体。③我站在博物馆的铜鼎前,无尽的遐想油然而生。④“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⑤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第①句里的“之一”与“唯一”语意矛盾,应删除“之一”。
B.第②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的意思。
D.第⑤句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16.(2022·娄底)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行行娟秀的字儿调皮地动了起来。它们汇入了春风里,和春风一起玩耍;汇入了阳光中,和阳光一起嬉戏。(拟人)
B.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开,也不要急,说不定你家的是株蜡梅,到了冬天会开得更加动人。(比喻)
C.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仿佛间我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看见冬日里走过的驼队,童年一页一页在我的心头铺开。(排比)
D.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农业。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就是该松土就松土,该施肥就施肥……(设问)
17.(2022·烟台)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18.(2022·深圳)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街的深圳市花簕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您出行,迎你回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C.《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正短语。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颈联。
19.(2022·咸宁)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赴汤蹈火、抗击风浪、孜孜不倦、魅力四射”这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短视频不仅偷走了很多人的时间,也偷走了很多人对兴趣爱好发现和坚持”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20.(2022·深圳)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二、综合题
21.(2022·南县)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气势磅礴的盛世华章。珠玉在前,14年后的冬奥会开幕式如何实现突破,展现中国风采?在冲突频仍、猜疑升级的当今世界,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风采”“当今世界”“艺术的力量”是结构相同的短语。
B.“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该句的问号表达出了强烈的反问语气。
C.“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问题”。
D.“珠玉在前”运用比喻修辞,把奥运会开幕式比作“珠玉”,表现了开幕式的华美。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
B.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C.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D.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22.(2022·吉林)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① 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② 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控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
①滋养   
②níng   结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 B.但 C.也 D.就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C.上句“川音如酒诉衷肠”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一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下句“山乡处处是吾乡”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由此可看出这两个句子不符合对偶句“句式结构相同,同一位置的词性相同”的条件,因此它不是对偶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偶修辞。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2.【答案】C
【解析】【分析】对联也叫对对子,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对或互相衔接。这里的上联: 楼阁参天立千秋流彩 ,九个字,意义分为两段,楼阁参天立,千秋溢彩,写红园的建筑参天耸立,千年来坚固如新流光溢彩,下联以“山河”起头,可见表面上是写山河景象,而实际要表达的是顺着上联意思的进一步开阔与想象,意即参天耸立的楼阁闪耀着光彩,四季如春,把整个河山的美景都浓缩在这里了,故选“缩”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对联。对联就是对偶,对仗,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反或相承,一般上句的末字是仄声(上声、去声、入声),下联的末尾字是平声(阴平和阳平)贴对联的时候,上联在正对自己的右手边,下联在左手边,不要贴反了。
3.【答案】D
【解析】【分析】A、甲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该项理解和分析恰当;
B、乙诗第三四句的意思是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该项理解和分析恰当;
C、甲诗“半卷”写出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之状;乙诗“朝”“夜”突出军情紧迫,进军神速,该项理解和分析恰当;
D、乙诗最后两句写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写的是对杀敌报国将军的赏赐,没有写出将士们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愿,该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鉴赏。《雁门太守行》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五句中“半卷”写出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之状,“临易水”表明交战的地点。六句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最后两句,诗人引用黄金台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出塞作》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是实写。一、二句以“天骄”借称唐朝的吐蕃,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渲染了边关剑拔弩张之势。三、四句写出了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后四句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是虚写。五、六句以“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着重说防御,“渡辽河”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最后两句以“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借谓崔希逸,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4.【答案】C
【解析】【分析】A.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句中用于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枯燥乏味,符合语境,运用恰当;
B.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句中用于形容“我”保存同学的美文,使用不正确;C无误;
D.“句中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像是高起来”没有喻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修辞手法。解答时结合平时掌握的语文的基本知识点即可作答。
5.【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基础设施”是偏正短语;
B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无误;
D项句中的“而且”表递进关系,故本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短语种类的划分、修辞手法的辨析、标点符号的使用、复句关系的辨析能力。关于标点首先注意积累常用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其次认真分析文本语意,综合判断标点使用正误。关于修辞,考纲规定了9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所以首先必须弄清这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用法、表达效果作用,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
6.【答案】B
【解析】【分析】A: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故修改正确;B:巨,共四画:横、横折、横、竖折/竖弯,第二笔事横折,故错;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考题:A考查引号的用法,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B考查字的笔顺笔画;C考查比喻的修辞辨认;D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要扎实地学习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知识。B.“两个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表述错误。“修身立德”与“底色和基调”两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知识。无论是语法知识还是修辞知识、病句辨析都要注意概念清晰,知识点明确。
8.【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大雁归来”是动宾短语,另外三项都是偏正短语;
C项中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D项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故答案为:B
【点评】A考查短语类型,B是考查修辞手法,都属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内容;C是外国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D是中国文化常识。本题是综合考查语法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但是都是需要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
9.【答案】C
【解析】【分析】例句:把“蔚蓝的海水”比作是“矢车菊”,把“清澈的海水”比作“水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把阳光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把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题考查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对比、借代等。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常见修辞的类型及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0.【答案】D
【解析】【分析】ABC分析正确。D对联二、对联三没有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1.【答案】A
【解析】【分析】A.有误,“万达广场”是偏正短语,“生意兴隆”是主谓短语,两者结构不同;“人满为患”指因人多造成困难,贬义词,用于形容“商场里生意兴隆”不恰当;BCD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类型、修辞手法、病句及理解词语的能力。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解答此题,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掌握修辞手法的种类及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1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D项判断错误,修辞方法应该是反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平时注意区分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做到准确辨析运用。
13.【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运用反复修辞;
B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项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
D项运用排比修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平时注意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准确辨析运用。
1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选句与所给出的修辞手法一致;B.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C.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选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A
【点评】修辞手法的判别,一般从字词含义、句子意思、句式特点、语气语调等方面分析。A、把杨二嫂比喻成圆规;B、没有词句连用,不是反复,“呼唤”运用拟人;C、两个分句不构成排比,“睡、醒”运用拟人;D、把耳后脖根比喻成肥沃的土壤,运用比喻、夸张。
15.【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 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大”“王位、帝业”“正当、正在”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修辞手法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鼎力相助: 释义为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16.【答案】C
【解析】【分析】C.有误,句中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童年”比喻成“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一线城市分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平时对修辞手法知识的掌握,运用掌握的知识对语句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 ”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18.【答案】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不是司马迁编辑的,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及辨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掌握短语的类型及每种短语类型的特征,然后再根据具体短语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还要识记重点课文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然后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9.【答案】D
【解析】【分析】D项表述错误。成分残缺。改为“也偷走了很多人对兴趣爱好的发现和坚持的能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学习重积累,多运用。此句缺少宾语中心语,结合句意和搭配习惯补充出来即可。
20.【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
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1.【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ACD.正确;B.有误,“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此句有问有答,应为设问,“该句的问号表达出了强烈的反问语气”表述错误。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与辨析。画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成功”前加“我们”,“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搭配不当,应改为“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B⑵C
【点评】
⑴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短语类型、句子的主干、修辞手法等基础语法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学会灵活运用。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与辨析,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2.【答案】(1)zī;凝
(2)C
(3)文物是钥匙
(4)拟人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滋养” 读作zīyǎng,“níng结” 写作“凝结” 。可据此作答。
⑵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与“需 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并列关系的分句,应使用“也”进行连接。
⑶ 本题考查句子主干。该句主语是“文物”,谓语动词是“是”,宾语中心语是“钥匙”。“打开历史记忆的”修饰“钥匙”,作定语。句子主干是:文物是钥匙。
⑷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这一句把“文物”人格化,是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⑴ zī凝
⑵ C
⑶ 文物是钥匙
⑷ 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⑶考查句子主干。解答句子成分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六种句子成分的定义(主、谓、宾、定、状、补),其次要明确它们分别主要有那些词性来充当,最后从它们在句子中的所处的位置关系做出判断即可。
⑷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