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七中春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政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七中春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政治(含答案)

资源简介

武威七中2024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思想政治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2分)
1.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跳前行的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示了美好愿景和现实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三次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024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将党员聚在责任区上,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带动村民增收;发挥党建引领驱动力,着力在支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上狠下功夫、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该乡做法( )
①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党员以先富带动后富
②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筑牢致富的组织基础
③完善了党的领导,让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进行宏观调控
④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湖南省长沙、常德等地,深入学校、企业、历史文化街区、乡村等进行调研,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湖南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加大改革方案论证和改革后评估力度,切实以改革创新为发展赋能、为民生发力、为基层减负。”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民主执政,为民生发力 ②坚持与时俱进,组织经济建设
③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④坚持科学执政,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在第三条总体要求中增写“坚守初心使命”“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等内容。 在第四条工作原则中增写“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等内容……
上述条文的修改和实施( )
①有利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④彰显了党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12月4日,美“吉福兹”号濒海战斗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南沙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上兵力全程跟监警戒。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这体现了( )
①国家坚决防御外来侵略并坚定保卫国家安全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国家职能相适应
③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
④我国的国家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1年3月,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表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审议权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立法程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近一年努力,于2024年4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作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视障人士,首次拿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的盲文版。自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王永澄不断收到各地残疾人朋友的诉求,他认真记录、深入调研,形成代表建议,积极为这一群体发声。这表明( )
①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促进
②全国人大尊重人大代表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③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5月1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协商会。本次专题协商会召开前,调研组深入二十多个调研地点,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村镇农户深入交谈,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专题协商会的具体建议将以政协信息等形式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参考。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开展专题协商会( )
①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②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高形式的民主决策过程
③围绕民主和发展两大主题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
④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近年来,民进中央深入调研,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围绕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加强长江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建言献策;持续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宣传、科普服务、江豚与候鸟保护等公益活动;做好过程记录,讲好长江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这是民进中央( )
①围绕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
②发挥自身优势集智聚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③积极参政议政,行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④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管理基层公益事业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不同民族的群众在这里成为左邻右舍,在同一个厂上班,子女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节日一起过,真正做到了全方面相互嵌入。”贵州省某县下辖一街道党工委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与习俗,依托民族节日共庆共乐,做好群众关心的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等工作,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此举( )
①有利于确立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坚持了民族平等方针,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间的大团结
③践行群众路线,发挥党工委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推动各民族共融共享共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2月2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七次会长会议强调,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抓手,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由此可见(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宗教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化逐渐深入
③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地在村委会换届中,选拔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同志担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该地的做法旨在( )
①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出 ②充实乡村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
③保障村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实现村委会直接决定村里重大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2024年2月,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办好”法律援助服务,包括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此举旨在( )
①保障公民法定权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③传递司法便民温情,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④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执法中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这要求行政执法部门( )
①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③扩大自由裁量权,增强执法办案的灵活性 ④推进公正司法,以程序公正保证结果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公民主体地位,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③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 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请按标线停车,没有按要求的请立即开走。”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在治理违停车辆时,变“开罚单”为喇叭喊话方式进行宣传劝导,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近年来,该交警支队还创新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该交警支队的做法( )
①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
②采取交通违规免责的柔性执法措施,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
③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
④坚持政务公开,宽严相济,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民守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做好全民守法工作需要( )
A.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支持全体公民严格执法
B.积极投身法治实践,让公民自发地尊法守法
C.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彻底杜绝各种违法现象
D.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使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
①立法机关要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②体现我国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③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人又是什么 ”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
A.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和好奇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1.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
①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2.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②意识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大脑生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下列哲学命题与观点《梦想成真》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5.漫画《找不对方法,付出的再多也没有用》(作者:石松涛)告诉我们( )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规律能否起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③要尊重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切忌唯意识论
④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真正得到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
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4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行政复议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案件类型、制度、理念、人们对行政争议的解决渠道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行政复议一跃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2020年2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指出,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2022年11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外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9月1日,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行政复议法施行二十多年来的首次“大修”。
行政复议法的“大修”贯彻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8.材料: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望过去一年的步伐,展望新一年的奋斗目标时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从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到以“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担当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防线;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信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说明党的奋斗目标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12分)
29.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中国之制”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制”为完善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一委”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共提出298个议案、其中法律案占292个。
◆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开幕。3月10日闭幕,2000多名各界别的委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牢记政治责任,积极献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贵州“村BA”上演“最炫民族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2024年的“村BA”比赛于3至11月举行,以篮球为纽带,轮番上场表演民族歌舞和特色乐器,借“村超”的舞台向世人展示当地多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成为贵州“村BA”现场的一大特色。
◆某社区以流动“小板凳”实现基层治理的“大变化”。通过“小板凳”流动课堂走进网格、楼院,通过多种形式宣讲党的历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法律法规知识、垃圾分类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各项惠民政策。还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工作法,完善议事决策程序,解决民生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之制”的优势所在。(1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戏曲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分类众多。曾经戏曲表演是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等民俗活动的重要庆祝方式之一。随着电视、电影、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占据了人们更多的休闲时间,戏曲逐渐没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随着“国风”“国潮”等文化元素的火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戏曲吸引了一大批新的青年粉丝。在某网站上,一位视频上传者因用戏腔翻唱古风歌曲《探窗》《万疆》等而走红,吸引了近80万粉丝。这类戏腔歌曲的走红,正是因为青年创作者对新媒体更熟悉、更懂年轻人,用“玩”的心态运用传统戏曲元素进行艺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戏腔歌曲能够走红的原因。(8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高一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2分)
1-5.ADBAB 6-10.DCABA 11-15.CCBBA 16-20.CBDDC
21-26.DDBDBA
二、非选择题(48分)
27.答案(12分)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政复议法“大修”,坚持把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行政复议法“大修”,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坚持依法治国,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行政复议法“大修”,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
28.【答案】(12分)(1)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9.【答案】(16分)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突出制度优势。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又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了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调动人民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积极性。
30.(8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创作者充分考虑了新媒体特点和年轻人的实际,推动了戏腔歌曲的走红。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戏曲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了传统戏曲活力。
③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创作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尊重文化传承规律,发挥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作用,促进戏曲文化传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