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江市高中2025届零模试题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选择题选出答素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素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用黑色墨迹签宇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神农氏“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的主要功绩是在“尝百草”过程中发明了谷物种植,使人们开始摆脱“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的生活。这反映出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中国原始农业耕作方式产生C.古史传说具有确切实证意义D.神农氏进人了母系氏族社会2.《汉书》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史记》载“懿王崩,共王(穆王嫡长子)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前892年一前886年)。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表明当时A.嫡长子继承制被打破B.遵从原始的民主传统C.世官制退出历史舞台D.周朝的礼乐制度崩溃3.下表,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这表明布币刀币國钱蚁鼻钱产生时期春秋早期略晚于布币战国战国使用区域周朝京畿,春秋秦、三晋,战国魏、赵、韩、燕齐国、燕国魏国、秦国楚国产生来源铲型币,从青铜商周时期的青铜由玉壁或纺轮由贝币农具缚(布,假借)工具削演化而来演化而来演化而来A.受周礼的影响,布币流行最广B.刀币起于燕齐,反映战争频繁C.圜钱出自纺轮,魏秦推广棉纺D.楚国远离中原,货币独树一帜零模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为解决楚国政治上“封君太众”的顽疾,《史记·吴起列传》载“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吴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变革旨在A.增强阶层流动B.推动社会转型C.实现富国强兵D.维护周王统治5,孟子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一论述体现了其A.天人合一世界观B.包容的人性善论C.仁政的民本主张D.敬天保民的思想6.在秦代,郡县间的文书,主要包括上级的要求和下级的请示与回复文书。下级在未得到回复的情况下不会擅自处理事件,若上级一直没有回复,则下级会一直追报,而郡一级机构会按期检查下级的文书情况,以避免遗漏。这一处理方式体现了A.秦朝政治的制度核心B.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C.中央地方的平衡制约D.上计制度的考核办法7.秦朝,田赋税率极高,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汉初,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景帝三十税一,但这不能说明人民的负担较轻,因为早期封建王朝对人民的征敛中,往往按丁口征收,重人头税,唐代中叶后田赋才日居重要地位。这一策略有利于汉初A.与民休息、以农为本B.缓和矛盾、实行仁政C.尊重自然、和谐发展D.限制豪强、抑制兼并8.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主张“教化民众,唯贤是举;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进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张A.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是中华文化的奠基和源头C.体现了天下为公理政思想D.规范了人才察举选拔标准9.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中有《揉面图》《进食图》。右图,女子在盆中揉面,后面墙上挂着铛、箕等厨具;《进食图》盘里端面饼类食品,将其与传统肉食结合起来考虑,甘肃这一时期面食、肉食并用的地方性食俗很明显。这反映出当时A.农耕普及,南北交流B.饮食西化,丝路畅通C.农牧兼营,民族交融D.佛教广播,提倡素食《樣面图》10.南北朝以来,地方州、郡、县三级,机构混乱、职责紊乱、效率低下,对此隋文帝实行州县两级;同时废除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制度,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不得本地任职,三年一任,不得连任。这些措施A.确保了隋朝长治久安B.改变了州的监察职能C.削弱了庶族地主地位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零模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