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4 DCAB 5—8 BBDA 9—12 DCAD 13—16 CDCA17.(12分)(1)(远古海洋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板块碰撞,天山山脉隆起(2分);(石林所在)局部地区断裂下陷,形成山间盆地(2分);大量碎屑物质沉积,固结成岩(2分);岩层受挤压抬升,节理发育(2分);裂隙受冻融风化、风力侵蚀(及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重力崩塌)等多种外力作用(2分),最终形成天山石林。(根据过程描述情况,合理给分,最多不超过6分)(2)高海拔山间盆地,终年气温较低(2分);地形封闭,冰雪融水汇集(或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止水分下渗/受西风影响,降水量相对大);(2分)因而盆地内水汽充足。(2分)18.(14分)(1)特征:(与3-5月相比)相同海拔区域,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都大(2分); (随海拔升高,月平均降水量大体都先升后降,但)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的峰值海拔更高(2分)。原因:西南季风水汽更加充足(2分);南北走向的河谷利于西南季风深入;(2分)西南季风势力强,将水汽输送至海拔更高的区域(2分)。(原因任答2点,4分)(2)山谷风的影响(2分)。午后强烈的谷风沿山坡爬升形成地形降水(2分);夜晚强烈的山风在谷底汇聚,谷底暖气团被迫拾升产生降水(2分)。19.(14分)(1)纬度较高,(冷空气强劲)冬季降温快降温幅度大(2分);海湾狭窄封闭,海水流动性差(2分);北部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2分);海水浅,易结冰(2分)。(任答3点,6分)(2)影响: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2分)原因:海冰的反射率高,(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被反射的多)(2分)。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小(2分),海冰的存在,海洋的蒸发量减小,潜热输送减少(或海洋通过对流、湍流、传导及辐射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2分)。20.(12分)(1)多年生,花期集中,适应当地(中纬度较高海拔山地)气温低、暖季时间短的气候特征;(2分)植被矮小匍匐生长,根系发达,适应当地多大风的特征;(2分)叶面窄小,利于减少水分蒸腾。(2分)(任答2点,4分)(2)关系:2050~2250m,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2分)2250m以上,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机质在2250m处最为丰富)。(2分)原因:2250m以下由于草本植物的入侵,植被盖度、种类增加,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在海拔2250m处达到最高);(2分)2250m以上(随着海拔升高和土壤年均温下降),植被盖度、种类减少,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减少,土壤有机质逐渐下降。(2分)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策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顶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及部分地质年代距今时长。据此完成1~2小题。高高盛5.412.52古生代真核、枝物登录裸子中】生物及发展蕨类被子寒奥泥石距今1C02植物蓝细菌出现物发展发展留盆(亿年)多细胞生物出现纪纪出现及发展纪纪纪纪低352530低距今/亿年1.古生代中、后期A.出现最原始的生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氧气含量迅速上升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2.地球上生物出现以后A.氧气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B.二氧化碳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C.植物的进化与氧气含量成正相关D.寒武纪时氧气含量达到顶峰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下图为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高二地理第1页(共6页)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白垩纪云开大山楚雄、兰坪等盆地帕0"9V沉积盆地古近纪一河流流向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开大山2百色、南宁盆地②Q人①玉林盆地②十万大山盆地0③南宁盆地④百色盆地E嘖藏高原东南郎新近纪09g9Q肤江3.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4.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5.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6~7小题。1300士一长波辐射(L)一大气逆辐射(L)1200:1100余100090080023456789101112月份6.与7一9月相比,2一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一4月期间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7.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高二地理第2页(共6页)■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地理试题.pdf 高二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