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些内容是改革的实践探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于学习方法有了基本的的掌握,也会主动分析问题,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分析不全面、回答不积极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2.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难点: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欢迎大家来到历史课堂,一起探寻历史的足迹。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什么呢?是一张字据或者契约。字据上有农民的签字和红手印。这张字据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有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翻译一下。教师揭晓字据的内容后,解释:为什么分田就要坐牢杀头呢,因为在那个时代认为,分田就是要开历史倒车,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这些农民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会成为时代的先声,彪炳史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那段变革的岁月!【新课讲授】一、农村巨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改革背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情景一 男人上工带扑克,女人上工带纳鞋,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思考问题:从材料中可看出当时的农村生产存在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指导:材料一可看出当时的农村是集体劳动,统一分配,农民收入低,可看出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低。情景二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江泽民于1998年在安徽考察时讲话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指导农村存在什么问题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教师:处理上述背景外,还有哪些背景呢,请结合课本全部总结学生思考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同学们观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视频,感受那段变革的岁月。(二)改革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改革实施开始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展示材料,分析凤阳当时的情况:再次展示当时18位村民签下的契约图片和内容。教师: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史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再次分析农民的字据,学生思考回答,结合课本,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教师:农民的烦恼,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如何安排这些剩余劳动力,学生思考回答。总结第二个意义是: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活动探究:计时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建国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三次重大变化?请学生书写。教师运用希沃手机投屏,把答案投放在屏幕上。同学们可以一起谈论答案。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的改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城市存在什么问题呢?二、城市新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出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城市经济存在什么问题?情景一: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学生总结: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情景二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学生分析材料: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低。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提出要进行企业的改革。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城市企业改革的内容1.内容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前经济体制改革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粒瓜子见证40年历史。 靠着卖瓜子,年广久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风头一时无两。那时的100万能抵得上现在的1个亿啊!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好。但是,年广久的财富给他带来了祸端。当时,社会上就有人质疑:社会主义还能准许出现“百万富翁”“私人资本家”吗?年广久是不是一个“私人资本家”?教师指导;是谁给我们解决了这个困惑呢 邓小平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内容。背景提出完善意义阅读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课堂小结:最后以彭丽媛的《希望的田野上》结束本课的内容,一起感受那段变革的岁月!板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城市——政企分开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