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
地 理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及部分地质年代距今时
长。据此完成1~2小题。
1.古生代中、后期
A.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氧气含量迅速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2.地球上生物出现以后
A.氧气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二氧化碳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D.寒武纪时氧气含量达到顶峰
C.植物的进化与氧气含量成正相关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
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下图为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 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 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4.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 B.气候趋于湿润
C.海拔高度增加 D.内流区面积增大
5.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 B.先增强后减弱 C-持续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IT)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I)的月平均变化。据
此完成6—7小题。
6.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
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7.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我国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外侧海域为淤泥质海床,海床与沙滩之间泥沙掺混的过渡带存
在泥化分界点,其位置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该泥化分界点有向岸移动趋势。下图为浙江
沿海某河口沙滩剖面示意。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泥化分界点位置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向海下移、冬季向岸上溯 B.夏季与冬季均向岸上溯
C-冬季向海下移、夏季向岸上溯 D.夏季与冬季均向海下移
9.导致近年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沿岸植被破坏 B.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成潮入侵是一种河口水文现象。2022年8月下旬,长江河口遭遇成潮入侵,随后入侵增强并持续影响长江口。观察发现,位于长江口南支沿岸的钱泾口和新建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而下游的杨林与石洞口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却依次滞后。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内长江口地形图及观测站点分布。读图完成10—12小题。
10.推测2022年夏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较正常年份
A.多阴雨,气温偏高 B.多阴雨,气温偏低
C.多晴天,气温偏高 D.多晴天,气温偏低
11.本次咸潮入侵
A.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大于头兴港
B.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小于头兴港
C.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大于石洞口
D.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小于石洞口
12.图中连兴港、灵甸港和钱泾口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钱泾口、灵甸港、连兴港 B.连兴港、钱泾口、灵甸港
C.钱泾口、连兴港、灵甸港 D.连兴港、灵甸港、钱泾口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
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地土壤因富含赤铁矿而呈砖红色,赤铁矿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枯枝落叶 C.成土母质 D.生物活动
14.甲土壤淋溶层厚,乙土壤无淋溶层,结合图文推断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地植株高大,根系较发达 B.乙地降水量少,地下水缺乏
C.甲地气候干旱,淋溶作用强 D.乙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图。完成15~16小题。
15.黄河三角洲植被从海洋向陆地有序更替,反映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16.决定黄河三角洲植被连续带状分布格局的是
A.海陆间水体盐度变化 B.土壤含水率变化
C.海洋潮汐和河水动力 D.地貌形态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天山石林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山间盆地一一尤尔都斯盆地之内,西部与伊犁谷地一山之
隔,是我国高海拔石林之一。研究表明,天山石林岩层由砾岩、黄土、亚粘土沉积而成,且
富含海生生物化石。石林节理发育,其所在的开都河流域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河床底层存
在永久性冻土。石林景区常年多云雾,因此天山石林又被称为云雾石林。
(l)阐述天山石林的形成过程。(6分)
(2)简析天山石林多云雾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亚东河谷(图甲)地处喜马拉雅南坡中部,大致呈南北走向,距离孟加拉湾大约300km,
该区域雨量充沛,植被茂密。亚东河谷的降水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图乙示意
亚东河谷西南季风季风爆发前期和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l)与季风爆发前期相比,说出亚东河谷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2)亚东河谷季风期降水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有午后和夜间两个降水峰值,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菜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平均水深18米。下图示意2010年2月13日渤海海冰分布图。
(1)辽东湾冬季几乎全部结冰,试从海湾位置、轮廓和海水性质角度说明原因。(6分)
(2)简述冬季期间海冰的存在对海洋热量收支的影响及原因。(8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长白山西坡为半阳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50~2550m之间,以多年生的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花期集中,叶面窄小,灌木多呈矮曲状匍匐生长,根系发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2050~2250m西坡苔原带出现了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入侵现象,植被种类逐渐增多。
(l)依据材料说明苔原带植被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4分)
(2)据图说明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有机质与海拔的关系,并推测原因。(8分)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4 DCAB 5—8 BBDA 9—12 DCAD 13—16 CDCA
17.(12分)
(1)(远古海洋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板块碰撞,天山山脉隆起(2分);(石林所在)局部地区断裂下陷,形成山间盆地(2分);大量碎屑物质沉积,固结成岩(2分);岩层受挤压抬升,节理发育(2分);裂隙受冻融风化、风力侵蚀(及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重力崩塌)等多种外力作用(2分),最终形成天山石林。(根据过程描述情况,合理给分,最多不超过6分)
(2)高海拔山间盆地,终年气温较低(2分);地形封闭,冰雪融水汇集(或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止水分下渗/受西风影响,降水量相对大);(2分)因而盆地内水汽充足。(2分)
18.(14分)
(1)特征:(与3-5月相比)相同海拔区域,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都大(2分); (随海拔升高,月平均降水量大体都先升后降,但)季风期月平均降水量的峰值海拔更高(2分)。
原因:西南季风水汽更加充足(2分);南北走向的河谷利于西南季风深入;(2分)西南季风势力强,将水汽输送至海拔更高的区域(2分)。(原因任答2点,4分)
(2)山谷风的影响(2分)。午后强烈的谷风沿山坡爬升形成地形降水(2分);夜晚强烈的山风在谷底汇聚,谷底暖气团被迫拾升产生降水(2分)。
19.(14分)
(1)纬度较高,(冷空气强劲)冬季降温快降温幅度大(2分);海湾狭窄封闭,海水流动性差(2分);北部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2分);海水浅,易结冰(2分)。(任答3点,6分)
(2)影响: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2分)原因:海冰的反射率高,(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被反射的多)(2分)。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小(2分),海冰的存在,海洋的蒸发量减小,潜热输送减少(或海洋通过对流、湍流、传导及辐射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2分)。
20.(12分)
(1)多年生,花期集中,适应当地(中纬度较高海拔山地)气温低、暖季时间短的气候特征;(2分)植被矮小匍匐生长,根系发达,适应当地多大风的特征;(2分)叶面窄小,利于减少水分蒸腾。(2分)(任答2点,4分)
(2)关系:2050~2250m,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2分)2250m以上,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机质在2250m处最为丰富)。(2分)
原因:2250m以下由于草本植物的入侵,植被盖度、种类增加,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在海拔2250m处达到最高);(2分)2250m以上(随着海拔升高和土壤年均温下降),植被盖度、种类减少,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减少,土壤有机质逐渐下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