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情境导入在Globsec 2022布拉迪斯拉发论坛上,印度猛烈抨击欧洲对德里-莫斯科石油贸易的批评。他再次严厉批评欧洲关于印度在俄乌冲突及其与中国问题上的立场的言论,称印度和中国可以自行管理双边关系,同时暗指印度与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是一致的。你知道印度的历史 吗?中印达成“默契”?俄乌冲突关键时刻,王毅会见一位特殊的印度客人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素养提升2024年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时代情境式新教学同步精品专辑素养目标010203立足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立足唯物史观,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历史价值立足家国情怀。了解佛教的创立以及传播,认识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素养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的起源——地理环境问题一:阅读教材,结合古代印度河流域地图,指出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有哪些?古代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指的是同一概念吗?古代印度示意图1.地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2.范围: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3.自然环境:印度河水量丰沛古印度文明古印度今天印度很多文明遗址不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素养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文明的延续-发展历程问题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构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时间轴,古代印度最鼎盛的时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324年摩亨佐·达罗外族多次入侵哈拉帕雅利安人入侵孔雀王朝统一鼎盛公元前187年知识拓展孔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华氏城长约15千米,宽约2.8千米。城周围还有宽阔的壕沟或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古代印度创造了那些灿烂的文化?素养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文明的灿烂——文明成就问题三:阅读教材,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古印度的主要文明成就宗教文字数学——阿育王石柱——阿旃(zhan)陀石窟印章文字阿拉伯数字佛教建筑大象之国黄金之国古代印度怎样统治国家的?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观看视频,了解种姓制度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问题一: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什么是种姓制度?1.种姓制度的含义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什么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2.种姓制度的内容问题二:阅读教材,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共分为几个等级?分别有什么职责和义务?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第一等级)(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第四等级)祭司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掌握神权,精神领袖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问题三: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3.种姓制度的特点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问题四: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古印度种姓制度的本质?4.种姓制度的本质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制度素养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问题五: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5.种姓制度的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②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尖锐;使下层劳动人民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进程。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响素养探究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问题一:阅读教材,佛教的背景、创立者、创立时间?1.佛教的创立佛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素养探究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问题二:阅读教材,找出佛教的教义?并分析其实质?2.佛教的教义阅读教材,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呢?佛教对哪一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为什么?婆罗门是人间之神等级分明杀牲祭祀佛是境界圆满之人众生平等反对杀生战胜自我(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2)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佛教的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取悦天神VS素养探究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问题三: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口述佛教传播的路线?分析其影响?3.佛教的传播玄奘西行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素养探究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4.佛教与中国玄奘取经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素养探究三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知识归纳产生背景:创立时间:创始人:基本教义及主张传播种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忍耐顺从”。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摩尼)公元前6世纪印度BC1世纪中国新疆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国锡兰北南中亚释迦摩尼创立佛教素养提升古代亚非文明——四大古代文明 古埃及 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 中国地理 位置发源地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文明 成果共同 之处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以农业为主,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亚洲西部《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等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亚洲南部亚洲东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2300年甲骨文、青铜器、中医学等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表格,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考点突破1.(2024 常德中考真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2.(2024 四川中考真题)人类最早的文明中,与“种姓制度”“佛教”有关的古代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C.中国文明 D.古印度文明BD考点突破3.(2024 无锡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公元前1500年,一群雅利安人成功入侵并统治印度后,为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权以及确保各个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建立了种姓制度。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层及人的高低贵贱。该学者认为,种姓制度( )A.界限森严不可逾越 B.造成社会混乱C.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D.划分依据明确4.(2024 新疆中考真题)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楔形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CA思维创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各等级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四个等级名称及职权或义务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时间和路线早期文明国家出现鼎盛时期内容:特点:创立:发展:传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 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2.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孔雀王朝_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3.文明:数学——阿拉伯数字4.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2)主要内容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从事职业婆罗门 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首陀罗 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特点:各等级界限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是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等国。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均为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地区。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梵文、佛教、种姓制度、创造从0到9的计数法;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等。1.如表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种姓制度的(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A.背景和内容 B.内容和影响 C.背景和危害 D.影响和危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知道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解答】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这属于内容;印度种姓制度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这是影响,B项正确;题干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到背景和危害,排除ACD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2.以下图片反映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 B.C. 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解答】反映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C选项中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重点掌握佛教的创立。【解答】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创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均来自于佛教,B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A项;道教产生于东汉,排除C项;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的创立。4.《梨俱吠舍 原人歌》中写道:“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材料所描述古代印度社会制度的特征是( )A.等级森严 B.人人平等 C.法律至上 D.元首统治【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等级世代沿袭,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A项符合题意。人人平等、法律至上、元首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记忆古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及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5.某古代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如图所示),该古代国家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题干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知,这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C项正确;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希腊均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6.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曾记载,印度神话中梵天造了原人“普鲁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A.强调职业世袭B.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C.维护国王统治D.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婆罗门教祭司的目的,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反映是古代印度时期的“种姓制度”。在该制度之下,人的身份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极不平等。据题干“‘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可知,婆罗门教祭司的目的是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B项正确;在种姓制度下,人的身份本来就是世袭的,不需要论证,排除A项;维护国王统治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婆罗门教祭司的目的。7.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生活的电影中,以下场景合乎历史逻辑的是( )A.国王命令吠舍出身的将军率兵出征B.一位婆罗门出身的老人准备出席祭祀活动C.首陀罗出身的官员正在审判犯人D.贱民出身的武士正在迎娶刹帝利的女子【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解答】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据题干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命令吠舍出身的将军率兵出征”“首陀罗出身的官员正在审判犯人”“贱民出身的武士正在迎娶刹帝利的女子”均不合乎历史逻辑,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位婆罗门出身的老人准备出席祭祀活动”合乎历史逻辑,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8.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B.《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用楔形文字刻写C.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青铜文明D.婆罗门等级掌管古代印度的军政大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是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最高等级,掌管祭祀;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的种姓制度的第二等级刹帝利。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9.根据印度卫生部2022年10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过去24小时,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833例,累计确诊33871881例。以下选项对印度发展起到不良作用的是( )A.佛教的创立 B.种姓制度的形成C.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D.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印度发展起到不良作用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解答】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稳定。但其消积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了社会不公,延缓社会发展进程。选项B对印度发展起到不良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印度发展起到不良作用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10.九年级某班同学以话剧的形式再现了古印度一种重要的等级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台词,表述正确的是( )A.我好开心,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我们马上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B.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处于最低等级D.我是婆罗门,我掌管着祭祀【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的等级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解答】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项表述错误,排除;婆罗门属于最高等级,掌管祭祀,D项正确,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排除;商人属于第三等级,不是处于最低等级,C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二.材料题(共1小题)11.阅读下列材料: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 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约公元前23世纪 南亚次大陆出现古代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 中国夏朝建立约公元前6世纪 佛教产生请选择如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亚非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的代表论述:亚非文明古国都依托于河流发展,都属于大河文明,如古埃及地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印度地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亚非文明古国都起源于大江大河附近,说明人类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我们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分析】本题考查佛教和古印度文明、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择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拟定观点为亚非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的代表。大河文明是指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的文明,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的地方,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故答案为:观点:亚非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的代表论述:亚非文明古国都依托于河流发展,都属于大河文明,如古埃及地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印度地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亚非文明古国都起源于大江大河附近,说明人类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我们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和古印度文明、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0101记忆清单02分层检测第65页(共6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印度种姓制度.mp4 第3课 古代印度(精品课件).pptx 第3课 古代印度(记忆清单+分层训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