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2、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3、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 有一个人,读一本书常常要抄写两三遍,比如读《汉书》;2、 有一个人,一生娶过三个妻子,全都姓王;3、有一个人,一生被贬谪三次,一次比一次贬得远,却次次都贬而不死、元气不失;4、有一个人,居官三段,给每一个阶段、在每一处都留一串利民工程、文化古迹;5、有一个人,游三次赤壁,游一次就写一篇,篇篇流传千古,活活创造出一个“文赤壁”;6、有一个人,一不小心写出个《寒食帖》,被认为是继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7、有一个人,常常打包发送,一提他就说“三苏”、就说“苏黄”、就说“苏辛”;8、有一个人,思跨“儒、佛、道”三界:儒家让他能坚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佛家让他能以平常心处世、得失随缘;道家让他能挣脱有限时空、超然物外、建立内心世界的永恒。9这个人,提笔就写文,全是绝品;放笔就炒菜,多创名菜;10这个人,明明身为文官,明明偌大年纪了,还要装模作样策马扬鞭、提剑引弓;11这个人,明明知道人生需要后台,却在王安石得势时反对新法过于激进,司马光得势时又反对尽废新法,一幅疯了的迹象;12 这个人,既能考科举中进士,又能论政事,又是大散文家,又是大词人,又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又是大书法家——又会烧猪蹄、又会炒笋片、还会烧豆瓣鱼——又懂茶艺、又懂酿酒,懂点养生术,懂点中医,甚至还懂点瑜珈——既懂水利、又懂机械化插秧、还能教育农民使用净水系统……13更为难得的是,在那样一个男人三妻四妾的时代,这个人,还是至情至性的大情圣,对前后三位妻子,各有传奇…… 其实你已经知道,这个人,就是——说不完的苏东坡。“我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一提到他,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衡东县第一中学:刘文玉总结记忆苏轼成就二三四:词苏辛,诗苏黄,苏黄米蔡书法家,三苏父子散文强。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文学家、书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士,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旷达的苏轼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背景:乌台诗案欣赏:名家朗诵朗 读自由朗读并思考: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绘长江、咏赤壁)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怀周瑜、伤己身)这首词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一些四字短语概括。请概括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江赤壁起兴点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状写江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思慕古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缅怀周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建立功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感伤身世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祭奠江月合作探究上阕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那几句写得好?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精彩鉴赏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炼字型答题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若有用手法的要点明手法。模板:含义+(手法)+表达作用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 奇以上词语,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雪:写出水色的纯白赏析意境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问: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作者的怀古之情,为下阙写周瑜做铺垫。苏轼为何钟情于周公谨?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指挥从容 战功卓著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一时多少豪杰 ” 为什么只写周瑜?34岁46岁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怀古)(伤己)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承接下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 、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感奋感伤的色彩功业无成的感慨旷达洒脱的情怀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课堂小结1、本文的写作手法:全词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格调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2、豪放情调:写景:意象宏伟、磅礴,意境开阔写人:感情奔放、格调豪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