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秋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年级上册1《秋天》教学设计
【设计底层逻辑】
一、以读代入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指出:“降低阅读的难度,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读:自由读、朗读、逐渐练习默读、带读、指导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层次是读得正确;第二层次是读得流利;第三层次是读得有感情。
学习默读。
二、在读中学
在读中学习知识。比如,在《秋天》这一课当中有许多基础的知识:轻声怎么读?儿化音怎么读?一的变调怎么读?
在读中长本事。以阅读单元为例,能读对,能读好,能读懂这个字,能知道意思。学完之后认知有变化,知识形成系统。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增加,系统越来越强大。
教科书“课文”编排为“阅读”,意义在于哪里呢?识字虽然重要,但阅读和写作更重要。阅读单元的编排目的就是助力阅读。小学一二年级能考100分,到了中高年级分数下降,到了初中之后一落千丈,原因在哪里?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鉴赏”部分指出,“尝试阅读整本书”。“识字写字”最大的意义不在识字写字本身,而是为了尽快进入真正的阅读。
三、会读乐学
第一学段单元属性修订为“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这些都是读书的方法。方法不做也是方法,要怎么做也是方法。
方法是要教的。在课后助学系统中要你怎么做?讲得很清楚,阶梯式的、螺旋上升的,要求有变化。个人主张指着读,指读让注意力更加集中。到了二年级,可以不指读,因为指读会降低阅读的速度。指读说明孩子注意力还需要更加集中。识字能力差的学生一开始就要指读,集中注意力,能力提高后,扔掉“拐杖”,扔掉指读。
验证所学。在阅读过程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温儒敏老师建议一线教师要“赤手空拳”地备每一课。
4. 借助助学系统,提高阅读素养
用好课后助学系统。比如《秋天》
第一题: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材非常温馨,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提供阅读的拐杖。
第二题: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数自然段,泡泡语给了自然段的特征。提出数自然段的要求,还告诉学生自然段的标志,数自然段的方法。
第三题:读准“一”的变调,这是本课特殊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
在动词中间“一”读轻声。如,走一走、读一读。
在“一”字之后是第四声的,“一”就读二声,如,一个、一次。
“一”字之后,是一二三声的字,就变成第四声,如,一双。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2.会写“了”、“子”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3.认识自然段,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了解秋天的特征,抒发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初识秋天,整体感知
1.初识秋天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天气凉了,果实多了,树叶黄了,枫叶红了,桂花香了……)
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本中的秋天。
2. 认识“自然段”
师:小朋友,这篇课文是按照自然段来写的,什么是自然段?根据第61页泡泡语的提示,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面空两格。
师:小朋友,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呢?出示课件,我们来数一数。
师:我们来比对一下,标的不对的小朋友请订正。
3.带读全文
师:老师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
重点指导:
(1)读到带“一”的地方,把“一”拎出来,单独拎出来教。
(2)指导遇到逗号要停顿,停一拍;句号要停的长一点,停两拍,段落要大停。
(3)儿话音、轻声、变调,要单独反复训练。
(4)带读体现逻辑重音:“天那么蓝,那么高。”“那么”读轻声。
4.初读感知:秋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师:秋天真美。板书:美(风光、色彩、生动)
师:秋天有美美的风光,有美美的色彩,美的活泼生动。这就是风光美,色彩美,生动美。反过来说,秋天美在风光,秋天美在色彩,秋天美在生动。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朗读第一自然段
2.提取信息
师:小朋友,你们感受到什么?看到什么?
生: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3.指导朗读
(1)轻声:凉了
(2)“一”字的变调
4.理解“落了”
出示树叶落了的动图,理解“落了”
5.说话训练:树叶、大树妈妈分别说——
大树妈妈祝福说:“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宝宝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要发展,审美创造中的创造就是表达,课堂上可以让孩子往前走一步。
6.欣赏秋天美景视频(秋叶飘落、叶落归根)
7.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8.指导书写“了、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2.数句子: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
3.教读句子。
(1)出示云淡天高图。
(2)教读第一句:读出惊叹之感。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随机指导)
(3)教读第2句。
试读:第2句谁能读得好呀?老师请他读。
个别展示:
①“一”字变调:小朋友这里有一群、一会儿、一字。(教练同步)
②指导停顿:把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指导清楚。
4.理解“雁南飞”
(1)口述常识:北方太冷了,到南方去过冬。
(2)视频展示:大雁南飞的队形是“一字形”和“人字形”。
5.指导书写“大、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感叹号用红色标注)认识感叹号。
(设计说明)在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中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表示句子分隔的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句子结束的符号。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教的。
2.指导朗读,读出文中的惊喜。
提示:连用两个感叹号,后一个可以音调高一点,声音大一点。
3.尝试表达。
夏天已经走了!
秋天来了!
冬天快要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
课堂小结:
你们喜欢秋天吗?哇,大家都这么喜欢秋天,那就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出家门,去我们的植物园,涧河边,找找你们眼中看到的秋天,用你们七彩的画笔画出来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