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富起来到强起来12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还记得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吗?就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小结: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活动一: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思考: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阅读教材活动园的资料,找找其中的变化,说说你的发现。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几十年来,袁隆平不断探索创新,不畏艰难,反复试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了解了科学家的资料,你想说点什么?活动二:改革创新的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南方谈话最主要是加快改革。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今天的深圳 从深圳的飞速发展到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见证着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坚定!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促使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中国创造思考: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活动三:小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祖孙三代比童年食不果腹吃饱吃好今天介绍了创新给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本组教材以“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主题,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六课的内容,全面展现了近代以来,我国走过的百年追梦历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本单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是一段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欺凌与屈辱的历史,这也是一段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前赴后继、奋起抗争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终于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党带领人民不断艰辛探索,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梦。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学习内容分析:本组教材以“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主题,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六课的内容,全面展现了近代以来,我国走过的百年追梦历程。我将本单元中国的追梦之路总结为“梦碎近代”(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救国之梦”(包括《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建国之梦”(包括《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强国之梦”(包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中国有了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勿忘国耻、众志成城、中流砥柱、走向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创新谋发展、精神文明新风尚、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关系建构:(一)各学段间的关系建构本单元的主题是“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祖国”这一领域。关于我们的国家,在二上的《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生活的地方》三下《我在这里长大》《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四下《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中都有体现。在知识水平上,呈现出螺旋上升、逐层递进的趋势。(二)单元件的关系建构五下教材有三个单元,三个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是不同的。其中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人》主要涉及家庭生活领域。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主要涉及公共生活领域。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要涉及我们的国家领域,侧重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生活范围不断扩展,内容程度逐渐加深,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三)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组教材以“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主题,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六课的内容,我将本单元中国的追梦之路总结为“梦碎近代”(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救国之梦”(包括《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建国之梦”(包括《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强国之梦”(包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以时间轴的方式,全面展现了近代以来,我国走过的百年追梦历程。资源拓展:《中国近现代史》、纪录片《筑梦中国》、东明学校研学主题活动《传承红色薪火》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1.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2.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队;热爱中国共产党。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道德修养:感受劳动创造的意义,热爱劳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法治观念: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责任。健全人格: 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责任意识: 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观看部分影像资料,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沉重屈辱的历史。未知:中国的近现代史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存在很大的漏洞。策略经验:已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调查、整理资料的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未知:部分学生在筛选、运用材料方面还不够恰当。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较难抓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生活经验:已知:学生能通过影像资料、图书和家长的讲解中获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未知:因近代史距离同学们非常遥远,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部分同学对于实事的关注非常欠缺,责任感不够强。存在困难与障碍:1.中国近代史距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较难理解。2.历史政治有复杂的背景、在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较难把握。3.部分学生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学生个性差异:部分学生阅读量很大,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信手拈来。但是大多数同学对于我国的百年追梦之路知之甚少。当今流行文化当道,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甚至不感兴趣。不同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突破措施:1.搜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故事,穿插在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堂学习中。2.通过小组学习对于复杂历史政治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3.借助丰富的拓展资源,如纪录片《筑梦中国》等,帮助学生更真实感受中国的追梦之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素养。4.依托东明学校研学课程《传承红色薪火》,让学生走近孟良崮等革命老区实地感受,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单元目标 1.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4.感受孙中山先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5.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及意义。6.知道革命先辈们为了探索革命道路付出的艰辛努力,感悟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7.能够从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歌曲、纪念日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8.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真切感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证明。9.感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走向民族复兴的前进动力。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发奋读书建设国家的志向。10.通过课前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完成课前调查表,了解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象征意义和故事,课中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11.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12.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保家卫国所做出的努力。13.通过了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14.课前合作准备资料,课上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等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知道中国人为实现建国强国之梦所做出的努力。教学难点:感悟中国的百年追梦之路中呈现出的不同的时代精神,并指导自己的行为。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一副中国更加美好的壮美蓝图,现在的中国是富强的中国,近现代以来,无数中国人为了实现强国之梦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中国走过了百年追梦之路,在追梦的路上有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现在我们要举行“讲好中国故事”博览会,包括“梦碎近代”、“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四个板块,可以用演讲、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最震撼你的百年追梦故事。“梦碎近代”(包括《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救国之梦”(包括《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建国之梦”(包括《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强国之梦”(包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了解主要历史进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等得到提升。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本课属于“梦碎近代”部分,包括中国遭受的屈辱历史以及最初抗争意识的觉醒 任务一:阅读资料(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量以鸦片危害的事例)从上面的资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任务二: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我了解到的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我的感受是:任务三: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是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任务四: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本课属于“救国之梦”的第一部分,承载了中国在探索救国之路上学习西方、推翻帝制、民主共和的伟大尝试。 任务一: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在他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广东省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常年迎接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的人们。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孙中山先生?任务二: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收集烈士们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吧。任务三: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我的纪念方式是:我的活动感受是:任务四: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地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中国有了共产党》本课属于“救国之梦”的第二部分,承载着中国在探索救国之路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必然的结果。 任务一:查一查,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议一议,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如此不平等对待?任务二: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你们知道南昌起义的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吗?查阅资料,看看有什么发现。任务三: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的便条……井冈山时期红军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流传至今。请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真实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任务四: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课属于“建国之梦”部分。包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任务一: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的文字和图片,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任务二:请你手机抗日英烈们的事迹,在“抗日英烈故事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任务三: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任务四: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们!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个理想,孕育形成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了解这段历史,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英雄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本课属于“强国之梦”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建国之初我国面临的种种挑战和中国在强国之路上的积蓄力量。 任务一:我们都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任务二:10月1日,是新中 国的生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纪念日。人们不仅在1949年的这一天欢呼庆祝,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国庆。写写你知道的纪念方式,体会人们的心情。任务三:观察图片,你发现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和同学交流一下。任务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说说他们的故事,从中体会他们保家卫国的无畏的革命精神。任务五:你听说过“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故事吗?收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教故事,和同学讲一讲。查查资料,看看到目前我国已经同多少个国家建交。任务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阅读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调查,谈谈自己的感受。《富起来到强起来》本课属于“强国之梦”的第二部分,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强国之路上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对新时期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任务一: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阅读袁隆平和小岗村的资料,找找其中的变化,说说你的发现。任务二: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务三:查阅资料,还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说一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有什么关系?任务四:祖孙三代比童年。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任务五:以“文明,我们在行动”为题,开展主题活动。收集道德模范的故事,进行一次“我给他们颁奖”的班级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说说他们的故事开展“我的微文明”活动,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任务六:五(4)班的同学们正在讨论“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你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吧。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1.通过搜集资料、课堂交流、对比阅读,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2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1.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知道孙中山为推进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简单了解他的革命思想。2.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认识到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知道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了民主共和理念的实现做出的努力。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和继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的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的意识。2 《中国有了共产党》 1.通过课本知识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及意义。2.通过拓展资料的分享讨论和音视频的观看,知道革命先辈们为了探索革命道路付出的艰辛努力,感悟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3.通过阅读角阅读和活动园与课外实践的结合探索,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2 《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通过从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歌曲、纪念日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能够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2.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实事的讨论,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真切感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证明。3.通过收集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故事等资料分享,感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走向民族复兴的前进动力。4.通过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与当今生活的对比,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发奋读书建设国家的志向。2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通过课前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完成课前调查表,了解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象征意义和故事,课中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保家卫国所做出的努力。通过阅读园,能够说出并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了解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2 《富起来到强起来》 通过了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课前合作准备资料,课上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成为“四有”公民;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五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富起来到强起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1内容分析 《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属于追梦之路中“强国之梦”的部分。本课从我们生活、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作用,反映出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祖国的英明决策下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节课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标分析 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学段目标:1.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政治认同)2.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3.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指导新中国成立的外交、科技、汽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未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很了解。策略经验:已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调查、整理资料的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未知:部分学生在筛选、运用材料方面还不够恰当。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较难抓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生活经验:已知:学生能通过影像资料、图书和家长的讲解中获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未知:因近代史距离同学们非常遥远,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部分同学对于实事的关注非常欠缺,责任感不够强。存在困难与障碍:1.中国近代史距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较难理解。2.历史政治有复杂的背景、在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较难把握,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运用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3.部分学生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学生个性差异:部分学生阅读量很大,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信手拈来。但是大多数同学对于我国的百年追梦之路知之甚少。当今流行文化当道,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甚至不感兴趣。不同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突破措施:搜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故事,穿插在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堂学习中。通过小组学习对于复杂历史政治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3. 借助丰富的拓展资源,如纪录片《筑梦中国》等,帮助学生更真实感受中国的追梦之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素养。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知识,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认识到创新带来的变化,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3.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学习重难点 全面认识创新,知道创新的重要性。课前准备 PPT,相关调查表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导入 学生内容: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还记得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吗?就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师总结: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富起来到强起来》 看视频,能够结合视频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不能很好的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补救措施:学生能通过视频进行今昔对比,体会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环节二:中国工农业的发展 学习内容:师: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阅读下面的资料,找找其中的变化,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P98 活动园师提问:资料中这位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他的名字叫袁隆平。(出示课件: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信息。)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准备回答。 交流中,能够说出农业科学家的名字,了解他所做出的的贡献,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预设:关于袁隆平,学生们已经通过多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补救措施:可以先不出示袁隆平的资料,让学生说一说他了解到的袁隆平。环节三:改革创新的成就 学习内容:师: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设定了四个经济特区。1.请任选一个特区,查阅相关资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1.自主选择一个经济特区,对比变化。2.回答问题。预设:学习内容:师: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查找资料,还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说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根据资料,说说这些辉煌成就以及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预设:1.天河一号计算机2.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通过今昔对比,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预设:因这些内容距离同学们较为遥远,所以同学们没有切身的感受。补救措施:可以以深圳为例,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呈现多种形式资料,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巨大变化。环节四:祖孙三代比童年 学习内容:1.课前调查祖孙三代的衣食住行有哪些变化,并记录下来。2.图片对比。学生活动:1.课前调查并记录。2.进行图片对比,说说自己的想法。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40年代到50年代,这一代人经常忍饥挨饿,吃不饱,60年代到80年代时,人们勉强能吃得饱 ,可不要小看了这种变化,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 根据调查表能够说出变化,通过图片对比能够感受解决吃饭问题是多么了不起。 预设:学生生长在新时代,对于祖辈父辈的生活不甚了解 。补救措施:通过与父母长辈的交流、深入了解。调查祖孙三代的衣食住行有哪些变化,并记录下来。环节五:总结延伸 今天介绍了创新给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环节六: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搜集工业方面的变化,并用表格等你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 基础类 目标3 10分钟板书设计 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创新谋发展工业 农业 科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下第三单元第六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备课设计.doc 五下第三单元第六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课件.pptx 小学道法五下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备课设计.doc 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市里70周年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