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兴宁兴民中学2023-2024下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下图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处应该填写( )A.分封制度 B.军功爵制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3.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针对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虚心纳谏 B.实行“和亲”政策C.减省刑罚 D.减轻人民负担4.下表所示为唐朝时两位帝王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 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后追封颉利可汗为归义王贞观十四年(640年) 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景龙四年(710年)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A.对外交往的主导性 B.民族政策的灵活C.专制集权的制度性 D.社会治理的广泛性5.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6.唐诗是诗人记录当时心情的载体,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怀。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由表中诗句可推断出()李白 《南奔书怀》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杜甫 《哀王孙》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 侍呈上姊夫》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 B.诗歌能够反映社会现实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 D.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7.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时期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A.文学艺术繁荣 B.货币制度混乱C.民族交融加强 D.对外交往活跃8.《大唐西域记》勾画了一幅从中国新疆起,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到中亚细亚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中南半岛的中外交通的地图。这说明《大唐西域记》( )A.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B.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提供了资料C.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贡献 D.显示了唐朝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9.下面为唐朝人口统计图。741-760年,人口直线下降的原因是( )人口数(万人)A.经济发展迅速B.中央集权加强C.科举制度完善D.政治动乱爆发10.国家统一繁荣是人民的福祉。五代十国是国家分裂的时期,下列描述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A.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B.北方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C.南方战乱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D.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1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事······又财务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这体现了宋朝( )A.削减军费开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强化君主专制 D.解决藩镇割据问题12.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13.鸡冠壶(也称马镫壶、皮囊壶)是契丹族特有的瓷器(下图),早期鸡冠壶形似皮囊,古朴厚重,中晚期的鸡冠壶采用中原烧制技术,造型圆润,纹饰细腻。鸡冠壶形制的变化,有利于我们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北宋和辽之间的激烈战争D.北宋重文轻武致国力衰弱早期鸡冠壶 中晚期鸡冠壶14.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也流芳百世。下列诗句赞誉岳飞的是(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C.一代英雄抗金将,精忠报国不为名D.独自西行不辞劳,架起中印友谊桥“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 民间谚语16.下面所示对联描述的人物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C.设立行省 D.民族交融17.元朝行中书省最初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行省权力逐渐强化,可以制定包括核定行省官制及辖区,授权行省总领管内政务,并行枢密院于行省等规定。这反映出元代行省( )A.是专门治理汉地的机构 B.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C.已具备地方割据的实力 D.与中书省形成了制衡关系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31.“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隋唐至宋代经济的发展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1)阅读材料一,请从农业、手工业、商业3个维度比较宋代与隋唐的变化。(6分)(2)阅读材料一、二,分析影响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3)穿越回隋唐或宋代,请你为该时期的大都市设计城市旅游宣传语。(任选一个即可)(2分)3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材料二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宋代古船的出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被称为“世界考古珍闻”。泉州海交馆原馆长赞誉“它带着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而来,使西方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文明之邦的航海历史”。经复原,这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700多头骆驼的总运量。经考证,该船是由东南亚归航的香料船,沉船出土时有4700多斤未脱水的香料一并面世。-摘编自人民网《泉州湾宋代古船:见证古代中国的航海历史》材料三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长期的商贸往来,使广东人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意识。广东商人往往对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工厂手工产品特别青睐,甚至投资于外向型手工业,从而促进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广东的市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和发展起来。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广东商人的大量出海贸易,不仅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国外,而且也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中国来。-摘编自杨久炎等《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史实。(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泉州湾宋代古船的史料价值。(4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对外交往对广东的影响。(4分)3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的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材料二①“······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三》 ②“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续修台湾县 志》 ③ 赤崁楼 ④ 伊犁将军府 ⑤ 班禅金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简述这种边疆管理体制的意义。(4分)(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寻找与下表观点相关联的史料,并填入对应的序号。(2分)观点 史料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B( )(3)请选择以上任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B C B D B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C D A B D A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A B B D B B C A二、综合题(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1)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引进占城稻;经济作物:茶树和棉花 手工业:棉纺织业兴起;中国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 于领先地位商业:商业日益繁盛,城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 铺;早市、夜市、草市出现:纸币“交子 ”“会子 ”出现: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 易。 (每个维度任答一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2)生产工具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商品经济 的繁荣。(任答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3)(答案一 唐都长安):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 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 100 多个坊,是居民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 大都会,欢迎大家来游玩。 (2 分)(答案二:开封(或杭州):商业日益繁盛,城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 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早市、夜市出现。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欢迎大家米 游玩。) (2 分)32.(1)特点:人员身份多样;交往国家和地区多;双向交流;交流频繁。(任答 两点即可,4 分)史实: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任答一点即可,2 分)(2)印证了宋朝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印证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 (4 分)(3)培养出广东人独立自信的意识;推动了广东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促 进广东城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 (任答两点即可,4 分)33.(1)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多元化管理。(任答一点得 2 分)意义:对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 家。(任答一点得 2 分)(2)①⑤ ②③(3)示例观点: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分)论述:唐朝时,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 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顺 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 年,雍正设置驻 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793 年,清政府颁布《钦 定藏内善后章程》,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4 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西藏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